溫文華 林曉蘭 漆瑤
摘 要 “研學后教”理念是廣州市番禺區于2012年啟動的新型教學模式,其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具有特色、充滿活力、高效和諧的課堂教學模式。本文即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建構“五環聯動·情智課堂”課堂模式以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三個方面來探析“研學后教”理念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關鍵詞 “研學后教”理念 教學現狀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search under "Teaching after Study" Concept
——Take Guangzhou Nancun Qiaolian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WEN Wenhua, LIN Xiaolan, QI Yao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Teaching after study" concept is a new teaching model i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launched in 2012, with the ultimate aim to achieve changes in learning, building a distinctive, vibrant, efficient and harmoniou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hanges in the way students learn from that, to achieve classroom goals, construct "rings linkage o intelligent class" classroom model and three aspec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econdary language under analysis of "teaching after study" philosoph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teaching after study" concept; teaching status; teaching effect
2012年3月1日,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召開局機關干部學習會議,區教育局局長馮潤勝首次提出了“研學后教”課堂改革理念。同年9月,番禺區全面啟動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截至2013年3月,“研學后教”課堂改革理念已由最初的在番禺區2~3間學校試點發展為在番禺區眾多中小學開展。2012年9月南村僑聯中學開始實施課程改革,并主要采用“研學后教”理念。本課題組深入廣州南村僑聯中學進行實地考察,觀摩其語文課堂教學,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建構高效課堂模式以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三個方面來初步探析“研學后教”理念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研學后教”課堂改革理念概述
“研學后教”課堂改革理念,“研學”主要是教師在深入研究課標、教材和學情、學法的基礎上,編寫引導學生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的“研學案”,學生在“研學案”的指引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鉆研知識和探求方法,提升能力;“后教”主要是通過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生生互教,針對學生存留的困惑與發現的問題,教師進行恰當的點撥、拓展和延伸,講在實處,點到關鍵,充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研學模式”,以建構課堂教學模式為突破口,切實改變教師教學行為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 “研學后教”模式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在“研學后教”理念指導下,南村僑聯中學形成了獨特的“五環聯動 情智課堂”課堂教學模式。為進一步了解該校語文課堂的現實情況,本組從回收回來的調查問卷(學生255份、教師30份)、采訪報告(該校的副校長、語文課題組組長和普通語文教師)以及研究日志等,客觀、有針對性地分析該校在“研學后教”理念下真實的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2.1 語文課堂基本模式
“研學后教”下高效課堂的基本程序由研學、導學、合學,展示以及評測組成,以期形成情智課堂。
“三學”包括三個方面:研學,一是指課前教師關于課標、教材和學生的“讀懂”和團隊備課預設研學稿;二是學生在課前完成導學案相應的自學部分。導學則強調教師發揮關鍵的主導作用,點撥把握在“點到即止”,精講、點撥、引導,促進預設的生成。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的合學,包括“合學生成”與“深入探究”兩個部分,強調學生合作學習、多元交流、深入探究與教師點撥和擴展。
該校鼓勵學生通過詩歌朗誦、綜合演繹、藝術表演等多種展示方式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欲望,展現學生自我價值。最后通過測試來檢驗和評價學生在“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形成”以及“能力目標”等方面的達成效果;以之強化教學效果,歸納形成知識網絡,對引伸拓展的知識進一步熟練、鞏固和提高。
2.2 語文課堂現狀分析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南村僑聯中學師生對“研學后教”理念整體認知較好:一方面,除了在課堂中靈活調整教學的五環節之外,對其實施運作也提出獨特的做法,如教師課堂教學導入的情境化創設,積極引導學生質疑感觸;教師教學活動環環相扣,邏輯關系密切,關注于培養學生連貫的學習思維。另一方面,充分運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此的接受性和參與性,強化學習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生理解內容的潛能。
然而,“研學后教”理念實施下教師還需不斷改進,勇于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首先,課堂教學在時間安排、進度掌控、深度把握等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其次,部分高教齡的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對“研學后教”采取躲避敷衍的態度,或由于剛步入教育實踐,對課堂各環節掌控較為欠缺;最后,在實際運用中也存在著些許的不足,如課堂展示耗費時間過長,部分學生在語文成績上并無特別明顯的提高等等。
3 “研學后教”理念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3.1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研學后教”理念要求教學課堂實現由“師本”向“生本”根本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幸福課堂。廣州南村僑聯中學在“研學后教”課堂改革理念的指導下,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為落腳點,倡導學生培養體驗實踐、合作交流、主動思維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研學后教”理念的指導下,南村僑聯中學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發展需要,關注個體需要,并且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多種集趣味性與互動性于一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包括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戲劇表演、外出采風、詩歌朗誦、語文游戲、語文競賽八種活動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認識活動,調節學生的志趣和情感,令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循序漸進地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以促進學生智力、體力和社會主義品德、審美情趣的發展,并為學生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
學生依據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主動學習,無形地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在掌握原有課堂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深入探析,以小組合作環節為例。廣州南村僑聯中學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把各個年級的各個班級進行平均編排,每班約有7組,每組6~7人,小組學習評分鼓勵后進生展示評分,促進“捆綁式”學習、“榮辱與共”評價、“集體歸屬”的養成,形成學習共同體。而學校亦對每組組長采取集中培訓、項目培訓,旨在提高組長思想水平、執行能力、學習能力。各組組長根據班級課堂教學管理評價層面的細則,與組員商定本小組的參與班級課堂教學活動等各種活動的分工,確定本小組各學科的幫扶結對對象,實現“共同進步”、“自我提升”。每一位小組成員在小組合作環節,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對話交流,對無系統、無序列的語文知識內容進行篩選、加工、補充和反思,運用大腦機制將語文知識內化,并且構建出具體的語文知識架構,最終實現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從外部誘因到內部驅力的轉變,完成從原來的教師要求學生學、學生迫不得已要學,到現在的學生自己要學、自己愿學的跨越式轉變,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2 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南村僑聯中學教師在“研學后教”理念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類型,完整的教學目標主要分為認知類教學目標、動作技能類教學目標和情感類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結合可形成三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程序過程:(1)事實記憶—概念理解—技能簡單應用—原理綜合運用—解決問題創見性;(2)演示模仿—理解動作—協調組合—熟練適應—新動作創造;(3)接受對象—思考反應—形成興趣—熱愛關注—品格形成。
南村僑聯中學在“研學后教”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將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3.2.1 研學稿
從南村僑聯中學的語文研學稿中可知“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在其中詳細清晰地列出了該課題必須達到的要求,基本遵循“認知類—動作技能類—情感類”的模式,同時也符合基本要求“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編寫,讓學生能看懂,老師能完成”和基本原則“導學,導教,導評價,可操作”。
從研學稿分析,其教學目標完整,充分考慮了教學對象(學習者)、教學行為(通過學習后,學習者的能力收獲)、教學條件(達成教學目標所需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標準(目標設定的合格衡量情況)。研學稿中“教學目標”的設定使教學過程最終需要達到目的明確、具體化,在學生進行的預先學習(預習)中起到了一個提醒作用,同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線索。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了解必須獲得的信息: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情感的變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管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并非能理解、獲得其相關技能,但這可作為進入課堂學習的“預熱”以及日后復習的“檢索和反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在理解的過程中進行認真的思考、合作和交流,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有較深刻的認識、觀察和分析即可。
3.2.2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學目標達成的最重要環節,是教師對學習需求的分析和“努力達成的愿望”?;诮虒W目標的整體性、包容性,教師在這一環節其主體作用,宏觀調控整個課題目標和課堂學習。南村僑聯中學課堂教學目標的學習分為四個過程來落實:課前檢測,課堂練習,導入新課,明確目標以及課后檢測。
南村僑聯中學使用的教學目標分級完成能夠讓學生、教師雙方了解該課題學習目標的達成與否,繼而在日后的學習中及時進行有效的補充、糾錯和反饋。絕大多數老師能夠從自身的了解、學生反饋的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作業、課題表現和成績等)指出“研學后教”理念下課堂教學目標落實到了教學過程中,較以前有大的提高。
3.3 建構“五環聯動·情智課堂”課堂模式
南村僑聯中學在“研學后教”理念的指導下形成系統的教學基本程序,本課題組對南村僑聯中學進行深入調研,對其語文課堂操作思路進行了簡明歸類,具體如下:
(1)研學:導向自學,點燃熱情(目標、獨學、對學、質疑、交流)
(2)導學:難點導學,解決難點(引疑、點撥、釋疑、精講)
(3)合學:合作互助、解決難點(獨學、討論、互助、準備)
(4)展示:價值展示,深化技能(展示、討論、評價、總結)
(5)評測:驗收把關、反饋拓展(變式檢測、互評互改、及時補救)
以上五個關鍵要素構成了南村僑聯中學“五環聯動·情智課堂”的教學基本程序,形成三維立體的課堂教學模型,把“研學后教”理念變成具體化、可操作的基本環節,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方法。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國家新課程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廣州番禺區確立“研學后教”課改理念,南村僑聯中學全校師生踐行課改的核心價值觀,根據“研學后教”理念制定了課程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力圖打造“活力課堂”、“研學課堂”、“高效課堂”和“生態課堂”。
3.3.1 活力課堂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下的“問題導學”、教師的精講與點撥、學生自主研學、自主反思緊密配合,師生互動互助的合作學習。通過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實操,形成嚴密的課堂教學結構,生成三學聯動,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提升的“活力課堂”。
3.3.2 研學課堂
語文教學環節的小組展示利于展示師生在思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暴露思維缺陷,使師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達到“生生互補”、“師生互補”,令課堂教學具有思想高度、知識厚度和探究的深度,生成富有實效的醞釀創新的“研學課堂”。
3.3.3 高效課堂
語文課堂的“教”與“學”要落實新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關注知識與能力,關注過程與方法,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激發、養成與確立。通過必要的測評來檢驗效果,通過師生評價過程中的總結、拓展、延伸,使課堂學習增值、強化、鞏固,確保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形成“高效課堂”。
3.3.4 生態課堂
“活力課堂”、“研學課堂”、“高效課堂”的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的各種潛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有效的發展,成為具有思想、意識、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種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生態課堂是實現教學與學生發展的真正統一的課堂,使師生的課堂生命質量不斷獲得相應的提升。
3.4 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20年來,我國的語文教育改革無論是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達到空前的水平。一方面我們不斷地宣布一個個“驚人的成果”,另一方面整體上并無多大改觀,少、慢、差、費依然如故。究其原因,教學改革只表現在一個個點上,雖有一定的成效,但未在全國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和嫁接,未達到教改的真正目的,更未產生整體效應,因而收效甚微。“研學后教”理念是基于廣州番禺區教學實際情況,既包含對我國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繼承、豐富和發展,也構建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支撐,是廣州番禺區教育突破瓶頸、減負前行、提升質量、創建品牌的重要理念。南村僑聯中學站在“文化立教”高度推動學校“研學后教”五環節高效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讓每一位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都能獲得進步,都能享受到學習的喜悅,都能積極主動地追求成功。
首先表現在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南村僑聯中學實施的語文教學,教師會依據各小組的表現,對學生的專注度、學習進度、課堂參與度、答題的準確度等進行評分,評分成績會登記在黑板上的教學課堂評價績效表上,從而增強小組間的競爭意識,同時也增強了組內的合作。除了在課堂上使用績效表,教師也會根據學生的作業和測驗情況在績效表上進行評分,讓績效表評價貫穿于課前、課中和課后,在良性競爭中激發廣大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并迸發出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其次表現在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范圍擴寬,閱讀深度增加。南村僑聯中學對中學生的語文閱讀采取鼓勵機制,每月都會有推薦書目供學生選擇,《三字經》、《弟子規》以及《論語》等國學經典更是每個中學生的必讀書目。不僅如此,學校還開設了圖書分享課,讓學生在課堂中分享圖書,交流閱讀體會,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增強,進而拓寬學生閱讀面,并且南村僑聯中學全校各個班級均有一份《廣州日報》,放在班級里供學生自由取讀,在課前部分老師會組織學生進行“講新聞”和“評論”活動,既讓學生逐漸形成關注新聞時事的習慣,又讓學生進行實踐,鍛煉相關的語文素養,包括概括能力、評論學習和朗讀技巧等。
最后表現在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南村僑聯中學語文習作課堂打破了傳統的高耗低效的“出題─指導─草稿─評改”的作文教學模式,創設平等、民主、開放、和諧的學習氛圍,采取活潑有趣的課堂活動調動學生思維,在學生產生興趣的同時抓住寫作契機,令原本呆板單一的作文變得妙趣橫生、情節迭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還培養起了寫周記的習慣,并且周記的打磨會經過學生評改、教師評改和再次創作三個環節,使得學生的寫作評價能力、語句修飾能力、謀篇布局能力都有質的提升。
4 結語
在“研學后教”理念的指導下,番禺區部分中小學語文教學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把袑W后教”理念使教育回歸到本質,在教師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的基礎上“還課于生”,以實現教學效果優化,一方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對教師的教學教法、教學觀念進行改進,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孫穎.新課改理念下有效歷史課堂活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2008.
[2] 周雷.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誤區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8.
[3] 張坤熾.語文“研學后教”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