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金
摘 要 觀察和分析當前的高中物理課堂,發現教學有效性仍有很多缺失,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高質輕負教學。
關鍵詞 物理課堂 高質輕負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Inefficient to Efficient
ZHANG Yuanjin
(Gong'an No.1 Middle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300)
Abstract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physics clas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miss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refore,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practice, made a high quality light pressure teaching.
Key words physics classroom; high quality light pressure; effective classroom
1 低效課堂的諸多表現
(1)課堂中的合作探究是一種擺設。誤認為一切知識都應通過探究的方式獲得,甚至極端地對任何一種學習活動都冠以“探究”的美名。其實課堂上教師首先要使學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而探究式學習受過程較長、耗時較多的限制,有些內容并不適用。如在“圓周運動”的教學時,一上來就讓學生閱讀教材,自主探究學習,結果會費時費力,效果不佳。在一些該探究的地方輕易“滑過”。如在學習“平拋運動”的規律時,許多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運動的分解后,轉入到了平拋運動的規律學習,演示自由落體運動的與平拋運動的實驗對比,引導學生得出了豎直方向只受重力作用時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接下來又演示平拋運動與水平勻速直線運動的實驗,從而提問學生:平拋運動水平方向的運動與什么運動相同?學生:與勻速直線運動相同。然后馬上得出結論:所以我們可以將平拋運動分為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和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接著就講解下一個知識了。若學生提出“為什么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運動?”不少教師也沒有打算去探究,只是應付性地說實驗結果就是這樣。事實上,有些學生剛剛學習了運動的合成分解,對運動的分解還沒有完全理解?如果此時教師能調整一下教學策略,拋給學生一個探究性問題:物體水平方向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既然不受力,那么水平方向上有沒有加速度?既然沒有加速度,那么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會發生改變嗎?這樣學生就自己得出水平方向上速度不變。同理可以得到豎直方向上的規律。這樣學生對運動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課堂上應該關注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并快速分析學生的困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與例題結構。
(2)課堂上合作學習形式居多。課堂組織形式上,熱鬧的小組討論隨處可見,但是合作學習在此顯得蒼白無力,學習能力與基礎的差異,使得好生與差生間沒有合作的余地,差生只能在一旁靜聽,或許就干脆在一旁講話。從而使得優秀學生更優秀。而差生卻更加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學習的局面。
(3)課堂設問經常性缺乏針對性。主要不足有:①問題缺乏精心設計。不能把握學生認知水平。②提問時機把握不準。課堂問題數量過多、過濫,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③課堂提問技能不足。很多教師在提問中重結論,輕過程,只追求正確答案,漠視學生的思維養成過程。
2 走向高效的課堂
2.1 高效的課堂需要良好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在教育教學工作正式開始前,為實現教育教學目的,進行想象、構思、制訂教學方案,創造教育教學活動或觀念結構的過程。筆者對物理教學設計的理解是:為了實現一定教學目標,依據物理課程內容主題、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策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的過程,備課主要是基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側重于計劃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和“如何講”,而教學設計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設計的課堂教學預案。
教學設計是通過分析學生起點能力、基礎知識及認知等,對教材內容在知識類型、重難點相互關系及其知識價值等方面的把握和挖掘,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運用恰當的多媒體、設計多彩的學習情景和豐富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當然,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教學效果,而非形式。
2.2 高效的課堂需要精心的情景創設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如果沒有思考,就不會有收獲,就無法保證課堂的效率。我們要求,教師要合理有效地創設情境,提出有價值的設問,去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積極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過程,如果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體驗了,或自己通過思考總結出規律,印象會非常深刻。例:(1)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2)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3)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4)研究平拋運動;(5)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6)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7)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些是高一階段的幾個學生實驗,在講解這些實驗的過程中應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 許多時候學生設計出來的實驗方案都非常好。在這幾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都讓學生自己先設計實驗方案。然后在已有的實驗器材的基礎上再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在設計實驗方案和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并且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與同學討論分析的過程中,充分理解物理過程和物理規律。
2.3 高效的課堂需要有效的設問
(1)問題過于淺顯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同樣,問題過于深奧使學生不知所云,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提問題時要講究方式方法,既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又能由淺入深的一步一步突破重點和難點。(2)盡量杜絕“是”或“不是”的無效提問。(3)教師在突破難點時所設計的問題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從而突破難點。如在《必修2》平拋運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分析勻速運動直線運動,再談論自由落體運動,再分析運動的合成,最后討論勻速直線運動與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問題一個一個地提出,又一個一個地被解決,這樣學生經歷了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4)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索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拓思路,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5)在保證一定難度的同時還要兼顧廣度,即應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智力水平。
2.4 高效的課堂需要有效的反思
有反思才能發現問題,有反思的過程才有改進的思路;也正因為反思,才有了創新的源泉。因此,如果我們經常反思自己的課堂,反省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從中發現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在下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積極調整。這樣不斷的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改正,那么高質課堂也就不難實現了。
作為一個物理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趨勢將是“教”的課堂逐步走向“學”的課堂,教師觀念深度轉型將是從“形”轉走向“心”轉,具體而言,涉及學生觀、學習觀、教師觀、師生觀、教學觀、評價觀和教育觀等方面的轉型。如在學習觀上,應當讓學生由單純被動學知識走向學會學習;在教師觀上,教師要由“蠟燭”變為“打火機”;從師生觀上看,師生應由“對手”走向“伙伴”;從教學觀上看,教學要由灌輸知識走向點燃智慧。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相信只要我們肯學習、肯理解、肯參與、肯實踐,這種境界就能達到,課堂怎會不高效呢?
參考文獻
[1] 方雪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物理教師,2011(5).
[2] 姚建勝.淺談提高物理課堂實效性的教學手段[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