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德+張偉
摘 要 本文結合自己多年講授生物制藥設備課程的教學經驗,在培養卓越工程師的背景下,提出了對設備課改革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具體的改革內容、目標及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實施方案、實施方法、具體實施計劃、預期的成果和效果、特色和多媒體講授的必要性等問題進行了具體的探討,在我校生物專業得到了具體的落實,它為高等學校專業設備課程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專業設備課 教學改革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Bio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Discussion
FENG Shude, ZHANG We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shan, Liaoning 114051)
Abstract Combining their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of bio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course teaching, in training excellent engineers background, proposed reforms to the device class views and opinions of some of the specific reforms content, objectives and key issues to be addressed and implemented programs to implement metho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expected results and effects, features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on issues such as the need for specific discussion in my school biology major got a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which has laid a good course for the reform of universities specialized equipment foundation.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quip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multimedia
1 現狀分析
教材方面,縱觀國內外,有關生物制藥設備的著作與教材甚少,其中我國出版的有關教材只有寥寥數本,能適合我們生物制藥專業特點和學時要求的生物制藥設備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我們只能為同學推薦參考書。教學內容方面,面對這樣一門實踐教學很強的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仍然進行傳統教學,從書本到書本,沒有實踐教學環節無法通過本門課程使同學達到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目的,同時教學內容還應拓寬??荚嚪矫?,一張卷定成績,這很不適合本門課程,它的實踐性沒有得到具體的體現,教師的實踐能力不強。
2 具體改革內容、改革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2.1 教材改革要以市場需求和能力建設為導向
為培養一支具備時代特點和精神、符合高薪技術崗位需求的人力資源隊伍,且將逐步升華為人才資源,要求我們的高等教育必須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需求為背景,以綜合專業所對應的行業,行業之發展需求為中長期培養目標,以新的素質觀、人生觀、能力觀確定培養目標和編寫教材,充分體現與生產實際相符合的技術教育,技能培養內容為主流,不是從理論到理論,要以掌握現代化技術和生產設備以創新創業為特征,培養出國際型的技術人才。二類本科雖屬高等教育范疇,但它更應該側重于職業教育,并有自己獨特的培養目標。它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使這樣的人才具有十分明顯的職業性,專業性和實踐性,并有應變、綜合和創新的特征。所以高等教育的能力教育是它的指導是想,其教學應以能力培養為教育中心,其教材特別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設備課教材一定不能脫離生產實際,它是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不能忽視。高等教育特別是二本學校所培養的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應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即專業或行業對應崗位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包括基礎性知識,專業及相關專業知識,社會經濟法律知識等;另一方面是具有相關專業或更廣泛專業領域內較強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不僅是實際崗位的專業能力,還應具備創業和創新的綜合能力。
2.2 教學課程實施方式的改革
高等職業院校的生源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行為導向”是高等院校的主要模式。行動導向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更多地強調情境學習。因為不同的職業及其工作情景各具特色,所要求的綜合職業能力在內涵、表現方式等方面也是各具差異的。這種差異性的“能力”具有共通的一面,可以進行知識傳授,但更多地還須與具體的情境相聯系才能形成,尤其是社會性職業技能,難以用簡單的傳授或單一的訓練方式進行,須由學習者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中體驗和感悟。情境學習理論認為,能力的獲得必須鑲嵌在相關或“真實”的情境中,從某種程度上講,能力是活動、情境的產品。只有在情境中或工作過程中才能全面反映學習者處理社會、技術和環境等復雜關系的能力。
因此,我們在進行課程實施的時候靈活運用了校內和校外兩個課堂,校企合作實施教學。校內課堂利用來自企業的真實工作項目進行訓練,企業課堂為同學提供真實的工作情景,兩方面的結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縮短學生由初學者向職業人過渡的時間。
2.3 構建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236”教學實施方式endprint
為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設計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236”教學實施方式。“2”即利用“校內模擬教學+企業實境訓教”兩個課堂進行教學;“3”即由“教師+能工巧匠+學生”三個主體完成教學;“6”即經過“講解、示范、指引、指導、操作、體驗”六步驟實現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以遼寧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為原型來設計學習情境中的工作任務,以仿真或真實的工作任務來組織開展教學,在校內模擬教學課堂,利用生物制藥設備操作進行模擬,教師講解知識、操作示范,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下進行操作;在學習情境1和學習情境2教學結束后,安排學生到相應的場地進行兩個階段的實境訓教,企業能工巧匠“言傳身教”進行指引和指導,學生在工作崗位頂崗操作,在工作中體驗職業氛圍、感受企業6S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把“236”教學模式貫穿于所有學習情境的教學之中,不僅注重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3 實施方案、實施方法、具體實施計劃
(1)教材改革方面:組織相關教師開教研會,派任課教師到和我們建立實習基地的大型制藥廠調研,并結合其它教材確定講義內容,并以課件形式整理撰寫。同時可初步完成加強授課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當然隨著設備的更新和技術進步,任課教師到實踐中去要常態化。(2)教學方式的改革:由于經費問題我們無法到外地上課,可以考慮就近實習,如鞍山和岫巖我們已建立實習基地的單位,是可行的,但也要有學校的支持。(3)考試方式的改革由課題組教師一起確定每次考試方案,確定考試內容,在考前六周確定,實施應該無問題。
4 設備課改革成果和特色
本次生物制藥設備課程的教學改革項目成果的具體形式為:能反映當代最先進的最具有實踐性的,并以課件的形式展現給生物專業學生的一部講義。
5 結論
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大大地改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設備課,單一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根本就不適用,把現場采集來的設備圖采用動畫方式進行播發,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同時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大,可以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更多地了解新型設備,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設備這樣枯燥的課更加生動有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教改項目遼寧科技大學本科教改項目,獲二等獎
參考文獻
[1] 梁世中.生物工程設備[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2] 劉斌.制藥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 武連梅.創新能力培養的若干問題.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1(6):179-183.
[4] 施開良,姚天楊.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探討[J].大學化學,200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