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婉玲
摘 要:本文論述了工會在職工權益維護中角色錯位的原因和工會維權角色定位的意義,提出了工會在職工權益維護方面應當從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加強維權教育、職工權益受損時的保護者以及幫扶和切實解決職工實際困難諸方面進行角色定位。
關鍵詞:工會;職工權益;角色定位
我國的工會的組織結構和工作的重點源于上個世紀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當時的主要對象是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機構,這使得工會定位的性質產生歧義,與政府交叉的職能多,有時候甚至直接代替政府,行政色彩表現特別強烈,倘若出現實際的勞動糾紛,工會協調往往就會軟化。另外,由于工會組織對企業工會的指導不力,對企業工會的水平的提高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本文擬對工會組織在維護企業職工權益中的角色定位作一粗淺的探討。
一、工會對職工權益維護角色錯位的原因
(一)工會組織的維權角色得不到應有的定位。目前,過于抽象和寬泛的法律法規規定了工會的權利和義務,現有的法律法規還沒有確認工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最重要的權利。工會法中相應的法律責任缺失,行政執行權對工會更是無緣。當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時,工會只能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從角色擔當來說,只有協調作用,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二)工會和職工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進行,企業工會的角色和功能并沒有發生在特定條件下的相應變化,或者只是簡單地認為工會就是對職工負責組織活動,發職工福利,當涉及到工資和勞動條件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到職工的切身利益的時候,工會組織對此沒有發聲也沒有措施。此外,工會維權行為往往不重視求得職工的支持,這使工會維護職工權利的工作難以落實,工會并沒有在工會和職工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工會當然無法從職工群眾那里獲得信任和支持。
二、進行工會維權角色定位的意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工會能夠存在的前提就是對工會組織進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角色定位。工會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也是構建和諧穩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工人群體基礎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擴大了的基數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內部管理的難度級別。再加上中國正面臨著迅速變化的國際國內環境,如國內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過大,腐敗問題,國外分裂勢力的造謠和分化拉攏,入侵的西方文化中的人權等,使一些職工有了被剝削的強烈的感覺。從長遠來看,相當一部分職工階層必然會積壓對社會的不滿,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前進的步伐。工會權利的角色有效定位,將會使職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護,將會使職工有了充分的民主權利,勞動權利,休息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和其他方面的權利。從而提高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減少被剝削的感覺,增強職工這一社會群體的凝聚力,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必將對構建和諧、穩定的政治局面,加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工會在職工權益維護角色定位中的策略
(一)擔當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的角色。工會需要重新定位并有效地發揮其作用,以使職工實現體面的勞動,使企業和職工的發展和成長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和諧勞動關系是加強社會管理,營造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目前,人們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勞動關系問題,倘若出現勞動方面的糾紛一定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會激起軒然大波,媒體對事件更會作放大處理。因此,工會應當與黨政加強溝通和協調,使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得到企業的重視。同時,加強自身建設;把涉及到職工切身利益的決策和政策原原本本的告訴職工,做到透明化和制度化;工會干部也應加強學習,“打鐵先得自身硬”,學習和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此這般才能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也及時,和企業一道共同打造和諧的勞動關系。
(二)擔負加強維權教育的角色。從長遠來看,工會維護權益要實現最大效能化,最重要和根本的一條就是對職工進行維權教育。這種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對職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職工信仰中共產主義認識的確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確立,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認同,對他人的慷慨無私的道德觀念建立,以及中國的現行體制的了解,以保證對政府部門扎實的認同感和優越感,形成根本上的正確的維權觀念,增強對工會,對其他維權部門信任的程度。法律法規教育是要教育職工增強法律意識和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在遵守法律的框架內形成維權找工會的氛圍,防止維權時的盲目性、不正當性和極端性。
(三)擔當職工權益受損時的保護者角色。根據《工會法》規定,當公司和機構侵犯工人的合法權益時,工會有權調查違法行為,并要求有關單位協助和支持的權力。因此,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如果出現損害職工的利益問題,工會應協商和斗爭,為職工爭取說話的權利,為自己爭得決定權的參與。對嚴重損害職工權益的行為,如違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其他有關職工權益的法律法規時候,工會可以以內部監督的名義予以揭露和采取必要的抵制措施,并及時向政府相關部門反映,也可以向新聞媒體和社會中介組織進行曝光,以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擔負幫扶和切實解決職工實際困難角色。職工群眾的利益無小事,工會要始終堅持這一原則,敢于承諾職工群眾,想為職工所想,說為職工所說,干為職工辦事,為職工解除困苦,真正沉下心服務職工、奉獻職工。真正落實工會維權,幫助職工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對正常的救濟款發放,要使職工上門要救濟款,改變成工會主動上門送救濟款,給困難職工群眾送黨和政府的關懷的新格局。只有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工會才能贏得職工的支持與肯定和群眾的信任,才能反映出工會確實是職工群眾的維護權益者和親密的朋友。
參考文獻:
[1] 張少冰.淺談工會組織如何在企業中發揮作用[J].勞動保障世界,2013.( 05):131
[2] 張峻.發揮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權益的作用[J].邢臺學院學報,2010.( 12):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