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家福
【摘要】 目的 研究增強 CT 動態增強掃描在肺結節性病變中應用的成像分析。方法 收集36例肺結節性病變患者動態增強CT掃描, 對確診病例(惡性病變組28例, 良性病變組6例, 活動性炎性組 2 例)進行成像分析, 比較時間-密度曲線及相應的參數等數值。 結論 增強CT掃描及其配置的灌注的分析對不同肺結節病變進行動態增強研究對肺結節的鑒別診斷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基礎。
【關鍵詞】 增強CT ;動態掃描;肺結節;診斷
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一直是影像學診斷中比較棘手的問題。利用增強CT動態掃描以及利用灌注分析軟件, 觀察動態增強早期造影劑流入及后期消退情況, 對診斷肺結節性病變的良惡性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3 討論
時間-密度曲線的分析能夠幫助鑒別結節性質, 而且總體而言良惡性時間-密度曲線數值能夠反應肺結節性病變中的良惡性及炎性, 時間-密度曲線反應了三種性質結節不同的血管構成和對比劑通過結節的彌散速度及程度[1]。動態掃描具有早期強化的識別能力, 這對于良性與惡性結節相比在S/A 比值及強化增值處于相對增高的情況有著很好的鑒別作用
本研究中良性結節中的 6 例肺結節病變通過三維血管重建后血管形態引向所有惡性結節和炎性結節的 S/A 比值均 >10%。36例肺結節性病變中的CT掃描顯示的表示肺結節周圍血管的變化的是部分三維血管重建良好, 如果成像位于內帶處是顯示欠清的肺結節中, 這會影響結節內側血管的觀察;如果成像顯示位于肺尖的病灶, 也不能很好地觀察結節處的血管。因此即使三維血管重建圖不能達到滿意的觀測效果, 也能夠通過分析病灶的形態、強化程度來進行定性[9, 10]。
綜上所述, 在肺結節性病變中增強CT動態掃描與臨床醫師的臨床診斷可以互為補充, 使肺結節診斷的良惡性敏感性以及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 值得臨床醫生的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新瑜,張雪林,張玉忠,等.16層螺旋 CT 對肺內結節性病變的動態增強研究.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09,19(1):133-136.
[2] Swensen SJ, Morin RL, Schueler BA,et a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CT evaluation of enhancement with iodinated contrast material-a preliminary report. Radiology, 1992,182(2):343-347.
[3] Swensen SJ, Brown LR, Colby TV, et al. Pulmonary nodules: CT evaluation of enhancment with iodinated contrast material . Radiology, 1995, 194(2): 393-398.
[4] Swensen SJ, Brown LR, Colby TV, et al. 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 prospective findings. Radiology, 1996, 201(2):447-455.
[5] Swensen SJ, Viggiano RW, Midthun DE, et al. 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 multicenter study. Radiology, 2000,214(1):73-80.
[6] Zhang M, Kono M.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evaluation of blood flow patterns with dynamic CT. Radiology, 1997, 205(2): 471-478.
[7] 張敏鳴,周華,鄒煜.動態增強 CT 對孤立性肺結節的定量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4,38(3):263-267.
[8] Yi CA, Lee KS, Kim EA, et a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dynamic enhanced multi-detector row CT study and comparison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Radiology, 2004, 233(1):191-199.
[9] 劉淑萍, 蘇秉亮, 劉麗芬, 等. 螺旋 CT 增強掃描在孤立性肺結節診斷中的價值.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3,22(1):22-26.
[10] 任鐵軍,裴志東,倪明立.肺結節性病變的 CT 診斷分析.腫瘤基礎與臨床, 2012,25(3):268-270.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增強 CT 動態增強掃描在肺結節性病變中應用的成像分析。方法 收集36例肺結節性病變患者動態增強CT掃描, 對確診病例(惡性病變組28例, 良性病變組6例, 活動性炎性組 2 例)進行成像分析, 比較時間-密度曲線及相應的參數等數值。 結論 增強CT掃描及其配置的灌注的分析對不同肺結節病變進行動態增強研究對肺結節的鑒別診斷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基礎。
【關鍵詞】 增強CT ;動態掃描;肺結節;診斷
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一直是影像學診斷中比較棘手的問題。利用增強CT動態掃描以及利用灌注分析軟件, 觀察動態增強早期造影劑流入及后期消退情況, 對診斷肺結節性病變的良惡性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3 討論
時間-密度曲線的分析能夠幫助鑒別結節性質, 而且總體而言良惡性時間-密度曲線數值能夠反應肺結節性病變中的良惡性及炎性, 時間-密度曲線反應了三種性質結節不同的血管構成和對比劑通過結節的彌散速度及程度[1]。動態掃描具有早期強化的識別能力, 這對于良性與惡性結節相比在S/A 比值及強化增值處于相對增高的情況有著很好的鑒別作用
本研究中良性結節中的 6 例肺結節病變通過三維血管重建后血管形態引向所有惡性結節和炎性結節的 S/A 比值均 >10%。36例肺結節性病變中的CT掃描顯示的表示肺結節周圍血管的變化的是部分三維血管重建良好, 如果成像位于內帶處是顯示欠清的肺結節中, 這會影響結節內側血管的觀察;如果成像顯示位于肺尖的病灶, 也不能很好地觀察結節處的血管。因此即使三維血管重建圖不能達到滿意的觀測效果, 也能夠通過分析病灶的形態、強化程度來進行定性[9, 10]。
綜上所述, 在肺結節性病變中增強CT動態掃描與臨床醫師的臨床診斷可以互為補充, 使肺結節診斷的良惡性敏感性以及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 值得臨床醫生的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新瑜,張雪林,張玉忠,等.16層螺旋 CT 對肺內結節性病變的動態增強研究.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09,19(1):133-136.
[2] Swensen SJ, Morin RL, Schueler BA,et a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CT evaluation of enhancement with iodinated contrast material-a preliminary report. Radiology, 1992,182(2):343-347.
[3] Swensen SJ, Brown LR, Colby TV, et al. Pulmonary nodules: CT evaluation of enhancment with iodinated contrast material . Radiology, 1995, 194(2): 393-398.
[4] Swensen SJ, Brown LR, Colby TV, et al. 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 prospective findings. Radiology, 1996, 201(2):447-455.
[5] Swensen SJ, Viggiano RW, Midthun DE, et al. 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 multicenter study. Radiology, 2000,214(1):73-80.
[6] Zhang M, Kono M.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evaluation of blood flow patterns with dynamic CT. Radiology, 1997, 205(2): 471-478.
[7] 張敏鳴,周華,鄒煜.動態增強 CT 對孤立性肺結節的定量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4,38(3):263-267.
[8] Yi CA, Lee KS, Kim EA, et a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dynamic enhanced multi-detector row CT study and comparison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Radiology, 2004, 233(1):191-199.
[9] 劉淑萍, 蘇秉亮, 劉麗芬, 等. 螺旋 CT 增強掃描在孤立性肺結節診斷中的價值.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3,22(1):22-26.
[10] 任鐵軍,裴志東,倪明立.肺結節性病變的 CT 診斷分析.腫瘤基礎與臨床, 2012,25(3):268-270.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增強 CT 動態增強掃描在肺結節性病變中應用的成像分析。方法 收集36例肺結節性病變患者動態增強CT掃描, 對確診病例(惡性病變組28例, 良性病變組6例, 活動性炎性組 2 例)進行成像分析, 比較時間-密度曲線及相應的參數等數值。 結論 增強CT掃描及其配置的灌注的分析對不同肺結節病變進行動態增強研究對肺結節的鑒別診斷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基礎。
【關鍵詞】 增強CT ;動態掃描;肺結節;診斷
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一直是影像學診斷中比較棘手的問題。利用增強CT動態掃描以及利用灌注分析軟件, 觀察動態增強早期造影劑流入及后期消退情況, 對診斷肺結節性病變的良惡性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3 討論
時間-密度曲線的分析能夠幫助鑒別結節性質, 而且總體而言良惡性時間-密度曲線數值能夠反應肺結節性病變中的良惡性及炎性, 時間-密度曲線反應了三種性質結節不同的血管構成和對比劑通過結節的彌散速度及程度[1]。動態掃描具有早期強化的識別能力, 這對于良性與惡性結節相比在S/A 比值及強化增值處于相對增高的情況有著很好的鑒別作用
本研究中良性結節中的 6 例肺結節病變通過三維血管重建后血管形態引向所有惡性結節和炎性結節的 S/A 比值均 >10%。36例肺結節性病變中的CT掃描顯示的表示肺結節周圍血管的變化的是部分三維血管重建良好, 如果成像位于內帶處是顯示欠清的肺結節中, 這會影響結節內側血管的觀察;如果成像顯示位于肺尖的病灶, 也不能很好地觀察結節處的血管。因此即使三維血管重建圖不能達到滿意的觀測效果, 也能夠通過分析病灶的形態、強化程度來進行定性[9, 10]。
綜上所述, 在肺結節性病變中增強CT動態掃描與臨床醫師的臨床診斷可以互為補充, 使肺結節診斷的良惡性敏感性以及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 值得臨床醫生的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新瑜,張雪林,張玉忠,等.16層螺旋 CT 對肺內結節性病變的動態增強研究.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09,19(1):133-136.
[2] Swensen SJ, Morin RL, Schueler BA,et a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CT evaluation of enhancement with iodinated contrast material-a preliminary report. Radiology, 1992,182(2):343-347.
[3] Swensen SJ, Brown LR, Colby TV, et al. Pulmonary nodules: CT evaluation of enhancment with iodinated contrast material . Radiology, 1995, 194(2): 393-398.
[4] Swensen SJ, Brown LR, Colby TV, et al. 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 prospective findings. Radiology, 1996, 201(2):447-455.
[5] Swensen SJ, Viggiano RW, Midthun DE, et al. 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 multicenter study. Radiology, 2000,214(1):73-80.
[6] Zhang M, Kono M.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evaluation of blood flow patterns with dynamic CT. Radiology, 1997, 205(2): 471-478.
[7] 張敏鳴,周華,鄒煜.動態增強 CT 對孤立性肺結節的定量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4,38(3):263-267.
[8] Yi CA, Lee KS, Kim EA, et a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dynamic enhanced multi-detector row CT study and comparison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Radiology, 2004, 233(1):191-199.
[9] 劉淑萍, 蘇秉亮, 劉麗芬, 等. 螺旋 CT 增強掃描在孤立性肺結節診斷中的價值.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3,22(1):22-26.
[10] 任鐵軍,裴志東,倪明立.肺結節性病變的 CT 診斷分析.腫瘤基礎與臨床, 2012,25(3):268-2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