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才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大。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投資率,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貢獻要大于消費和出口。近年來我國有關GDP的主要成分分析的結論表明,我國消費需求一直相對穩定,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凈出口對于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有所降低。耿明齋和胡曉鵬(1999)對1979~1997年間我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作了計量研究,認為投資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過度的投資又會誘發經濟的劇烈波動,因此要確保經濟的穩定增長,就必須保持投資的穩定增長。
一、我國經濟環境下的投資現狀
中國經濟目前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經濟增長具有典型的要素拉動特征。經濟發展需要刺激投資需求,最終消費需求的形成也有賴于加大投資力度,投資與消費雙管齊下,投資需先行。因此,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投資的持續增長。從理論上講,投資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具有一種正向的關聯關系。
二、三種投資主體
(一)政府投資
政府投資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促進投資又好又快增長,不僅是落實中央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加快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質量的內在要求。政府投資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必要手段,在社會投資和資源配置中起重要宏觀導向作用。政府投資可以彌補市場失靈,協調全社會的重大投資比例關系,進而推動經濟發展和結構優化。
(二)民間投資
民間投資是來自于民營經濟所涵蓋的各類主體的投資,具體包括個體投資(居民個人的生產性投資和住宅投資、城鄉個體工商戶經營性投資)、私營企業投資、私有資本控股的股份制企業投資以及集體企業投資。改革開放以后,民間投資真正迎來了大發展的機遇,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民間投資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三)外商投資
是指外國的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私人直接投資。 從外商直接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來看,應該承認外商直接投資是帶來經濟增長的潛在因素,發達國家積累的技術知識無疑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筆可供利用的巨大資源。不過外商投資也是把雙刃劍,在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同時,可能也會對本國的企業產生沖擊,甚至抑制其發展。
三、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為了促進經濟增長,西方發達國家的政策,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一般都鼓勵投資。我國由于頻繁出現投資膨脹,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便忙于應付短期問題。這種情況給人一個印象:投資是造成我國經濟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政府應該時刻注意控制投資。我認為,投資在短期內出現的膨脹,從而造成的經濟波動,并不排除它在長期內對經濟增長的巨大貢獻;短期內控制投資規模膨脹,并不必然意味著在長期也應該控制投資。從長期來看,政府政策不僅不能控制投資,反而應鼓勵投資。
四、我國投資中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目前我國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過度依賴投資,形成了“投資推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從國際比較和長期發展的形式看,目前我國的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這就決定了我國的需求刺激計劃始終是短期行為。因為投資在短期中表現為需求,在長期中則表現為供給。過度依賴投資,不僅會造成投資對消費的制約,在長期中還容易使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導致供需失衡,從而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2.我國投資方式依然“粗放”,投資效率較低。從行業上看。一些發展潛力已經有限的傳統行業仍然占有了我國大部分的投資資金,如鋼鐵、水泥等等,而且投資的目的大多在于單純地提高產量而不是技術革新。另一方面,我國投資具有較強的短期性,投資新息對經濟推動的衰退速度非常快,這使得政府不得不追加投資,以保證投資可以維持正的實際增長。結果是在投資過度的情況下,出現仍然需要額外投資來補充的怪現象。
3.我國目前的投資結構很不合理。發展源于創新,但目前我國對于風險投資的資金匱乏,缺乏對技術開發的資金支持。整個技術開發的投資在我國投資資金的分配結構中比重很小,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國技術開發的普遍滯后。政府對于技術開發的資金支持不夠。金融系統又迫于風險壓力而不愿意進行投資,這使我國的技術開發費用往往還要由企業自己承擔。
(二)改善投資問題的主要對策
1.在國內投資中,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便是積極推動各項改革措施的出臺與實行,理順國有企業產權關系,明確出資者,經營者的責權,減少對國有企業投資決策的直接干預;同時推動金融配套制度的改革,消除中小企業融資貸款壁壘,大力發展金融市場,使其為投資發揮應有的促進作用!
2.促進消費增長,合理處理消費和投資的比例關系。從長期來看,投資的供給效應需要更多的需求來匹配,而消費則是這種需求最簡單的表現形式。改變投資率高,消費率低的結構失衡問題,并不是說要簡單地壓低投資,而是要促進消費。積極地調整收入分配制度,切實提高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收入水平,是人民的收入增長與經濟的增長相適應,是促進消費的最根本措施。
3.調整我國的投資結構,促進投資重點的轉變。目前,我國應逐步減少對傳統行業的投資,將投資重點轉移到新興行業和高新技術領域,并加大對基礎設施以及教育、科技等領域的投資。應該從促進投資規模擴張轉變為投資結構優化,提高投資質量上來。這樣做能使我國的投資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減少資源浪費,提高投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