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福元
摘 要:在依法治國大的時代背景下,高校依法治校,實現學生管理的法治化是大勢所趨。但是由于“官本位”、法律意識欠缺、“維穩”等因素,導致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實施遭遇困境,需要從推進民主管理、落實救濟制度和程序合法上加以破解。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治化;權利本位;程序合法
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指高校學生管理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基礎,在法律法規精神指導下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體體系,從而建立合理的權利結構形式和制約機制,以限制和正確運用學生管理權力,實現管理行為的規范,管理結果的有效,逐步實現學生民主的法治化,從而實現高校學生管理的民主化、規范化和科學化。[1]
一、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勢在必行
(一)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統領全局。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們黨和國家治黨治軍治國的基本方略,各項工作的開展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胺ú唤辜纯蔀椋ú皇跈嗖豢蔀椤背蔀槿藗兤毡榈某WR。高校推進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理念在高校中的具體體現,是切實維護高校師生員工切身利益的重要舉措,在邁向現代大學的路途上,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二)大學生權利意識覺醒。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社會思潮的多元化,以及網絡形成的信息即時共享,促使當代大學生的權利意識覺醒。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高校的學生管理,他們需要更多的參與到高校管理中來;對于不符合切身利益的管理措施,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對于侵害自己權益的行為,需要尋找各種維權途徑。
二、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困境
(一)“官本位”意識濃厚,“權力”大于“權利”。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體制下所形成的“官本位”意識,并沒有伴隨著封建體制的瓦解而消除,它還植根于人們的內心,擁有肥沃的“土壤”。高校的行政體制及行政級別,在高校去行政化的呼聲中,仍然未能撼動,就說明了“官本位”仍然很頑固。因此,在高校在推進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管理,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展現出更多的“權力”意識,而學生更多是“被管”、“被教”,主體地位不明顯,“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二)學生管理者和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欠缺。學生管理者在“師道尊嚴”的傳統思維下,憑借著擁有的管理權限,在經驗的主導下,習慣于“命令式”的管理,對于只要能達到管理效果的方式或方法,不論其是否違反法律法規,違反人性的基本原則,都有可能使用和采納。
大學生在“民不與官爭”的傳統思維下,對于學校加之于身的管理,一般都只會被動地接受,甚至是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要么是不知道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權益,要么是顧慮維護自身權益有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而不了了之。
(三)“維穩”思維優于“法治”思維。高校如同社會,穩定壓倒一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于高校的考核檢查中,安全穩定屬于一票否決。因此,當高校在教育教學、招生就業、圖書采購等方面,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誘發學生安全穩定事件時,一般情況下,是不愿意看到學生通過上訪或上訴等正常的申訴途徑來解決問題,而使學校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的。通常情況下,學校會動用輔導員、學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多種群體,開展學生的安撫、勸導,同時許之以令學生滿意的解決措施來化解危機,維護穩定。
三、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路徑
(一)樹立“權利本位”理念,推進民主管理。高校去行政化、去“官本位”,樹立“權利本位”理念,是高校存在并發展的應有之義。學生權利保護是高校學生管理的基本義務和重要組成,高校不僅僅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更是在為中國培養現代公民。因此,只有高校自身做到懂得權力邊界,知曉義務范疇,才能培養現代公民。
另外,法治化的核心是民主。推進民主管理,在學生管理上更多是提高學生在學校管理中的參與度。在學校法律法規的制定前,可以廣泛吸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在法律法規執行中,可以建立學生監督體系,確保執行不走樣;在法律法規執行后,告之學生申訴的渠道和維權途徑。
(二)開展法制宣傳,落實救濟制度。高校應在大學生中開展法制宣傳,普及法律知識,特別是《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睹穹ㄍ▌t》的使作是基于高校作為服務機構,理應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教學和后勤安全保障服務,其和學生之間是買方和賣方的契約關系;《行政訴訟法》是基于高校與學生之間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行政關系。當學生覺得高校學生管理上侵犯了自身的權利時,可依據《行政訴訟法》維權。其次,“有權利必有救濟”、“無救濟的權利是無保障的權利”,這兩句精辟的法律格言告訴我們無論何種權利,一旦受到侵害就一定要有相應的救濟途徑相依托。[2]因此,高校必須落實救濟制度,具體來講就是:聽證制度和申訴制度。對于規章制度的制定要廣泛聽證;對于校內申訴要廣泛吸納學生代表進入申訴委員會,一旦學生對于學校的處理不滿,要及時啟動申訴程序;對于校外申訴即向學校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申訴,要告之學生途徑及方法。
(三)堅持“程序合法”,以法維穩?!爸挥泄某绦颍啪哂挟a生公正結果的能力”。高校在教育教學、招生就業、圖書采購、獎學金評定、貧困生資助等領域,都能尊重已有的法律法規,遵照既有的程序,一步一步按程序辦事,那么最終的管理結果也必定會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支持,即使有少部分學生不滿意,向學校上級教育主管部分申訴,但是學校做到了程序上無瑕疵,也自然不用擔心會被追責。
參考文獻:
[1]柴中梅.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幾點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3(8):207.
[2]許曉玲,何東平.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視野下的學生權利保護——以學生的個體權利為主要視角[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