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國際融資供應鏈融資作為同一供應鏈上的貿易融資組合產品,被各家銀行陸續推出,這一創新產品巧妙利用了衛星企業的閑置額度和應收賬款,為商業活動和銀行活動提供了新的廣闊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管控要求。
【關鍵詞】國際供應鏈融資 核心企業 衛星企業 額度占用 主要風險
國際融資供應鏈融資通俗地說就是銀行扮演類似“第四方物流商”的雙重身份,將國內供應鏈和國際供應鏈通過核心企業連通起來,以應收賬款質押和貨押作為主要擔保方式,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產品組合的服務,也就是所謂的物流金融。
以出口供應鏈融資模式為例:假設A設備進出口公司是銀行重點客戶,B、C公司是A公司的國內供貨商,D公司是A公司的國外分銷商,則B、C-A-D公司就形成了一條供應鏈。其中A公司可確定為貿易融資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B、C公司為衛星企業。通過對該條供應鏈額度授信,可將核心企業的“供應鏈授信額度”切分給衛星企業使用。如以前針對A公司發放的打包貸款,現在通過將B、C公司對A公司的應收賬款質押,可以前置到對B、C公司發放。而對于境外的D公司,銀行則致力于優化A公司對D公司的結算方式,如用海外支付寶或票據保付代替進口開證。這種業務模式的好處在于:B、C公司作為極具成長潛力的中小型客戶,雖然其為大型企業上游供貨商,但過去由于種種原因(主要是擔保難落實)銀行無法給予其授信,融資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而作為核心企業的A公司,銀行評級授信后企業很少需要融資服務,授信額度大量浪費,這種矛盾促成了國際供應鏈融資的誕生。它依托于供銷關系+信用捆綁,將上下游企業組成一個虛擬、松散的產業鏈集團,將優質企業作為核心企業,充分利用其信用優勢為上下游企業(衛星企業)開拓融資渠道,從而區別于傳統模式下將國內、外供應鏈分別考慮的融資方式,為商業活動和銀行活動提供了新的廣闊機遇。
供應鏈融資改變了基于企業財務特征與擔保方式的傳統銀行信貸模式,以控制物流及應收賬款為風險控制手段,為供應鏈上各個結點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對核心企業來說,穩定供銷渠道,壯大了以自己為核心的供應鏈實力,提升市場競爭能力,降低供應采購成本,優化了結算方式,拓寬銷售網絡。對衛星企業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地解決了資金困難,為發展注入了加速劑。對供應鏈整體來說供銷渠道穩定,提高整條供應鏈的效率和競爭力。而對銀行來說,通過依托核心企業降低對供應商融資風險,擴大銀行服務范圍,增加業務收入。今年各個方面均強調需要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過國際供應鏈融資是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途徑,也是國有商業銀行應盡的社會義務。
目前,各家銀行推出的國際供應鏈融資業務主要包括四種模式:出口供應鏈融資、進口供應鏈融資、兩頭在外供應鏈融資、跨國授信式供應鏈融資等,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以核心企業作為信用支撐,通過應收賬款質押和貨押為擔保,將貿易融資和國內融資進行系列產品組合營銷的綜合服務。
分析國際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運作模式,主要風險點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核心企業的科學的評估
供應鏈融資的所有行為均是以核心企業的信用為基礎。一旦核心企業發生問題,整個供應鏈都將受到巨大牽連,波及面遠遠超過傳統業務。因此需要對核心企業進行科學、連續性的合理評估,除了日常經營、財務狀況等傳統方面外,還要特別注意國家行業政策調整和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在全球經濟尚未全面復蘇的形勢下,變動因素較多,如惡意反傾銷訴訟可能對出口行業造成意外影響。對外依存度過高、投資率過高、資源環境成本較大,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和外延擴張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難以持續,國家行業政策會隨著形勢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商業銀行應清楚預測國家政策導向和國際經濟行情走勢,把握其對供應鏈的籌資、投資、資金回流及其他經營管理活動產生的重大影響,在開展貿易供應鏈融資業務時,統籌分析對核心企業帶來的影響和風險,從而做出科學的融資決策,保障此項新業務的健康快速地發展。
二、對供銷關系的真實性調查
國際供應鏈融資依然是自償性融資業務,即通過貨物銷售后的貨款回流用以償還貸款,故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居于首要地位,一旦背景不真實,作為擔保的應收賬款或貨權也變成空談。供應鏈融資以供銷關系鏈為依托,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風險,但前提是各參與銀行要充分利用供應鏈平臺提供的信息進行真實性調查,并要避免重復融資。
三、國際供應鏈融資下的各個產品的固有風險依然存在,特別在未得到核心企業回購承諾的貨押同樣存在貨物價格波動、質量變化、庫存貨運安全等風險隱患,應嚴格參照貨押授信的相關文件辦理
此外,上下游企業的經營狀況作為影響還款的重要因素也不能忽視。
四、信息傳遞風險
供應鏈提供了更為廣泛的信息平臺,但必須由各個參與銀行充分溝通后才能識別和反應,故牽頭銀行和成員行、經辦行信息相互傳遞要及時。此外,供應鏈是由上下游企業組成的一個虛擬、松散的產業鏈集團,隨著供應鏈不斷延伸、樹狀結構更加復雜,供應鏈上各企業的信息傳遞發生錯誤信息的機會也隨之增多,從而可能影響到銀行的正確判斷。
國際供應鏈融資作為一種新產品,其潛在風險將會在產品發展的過程中顯現出來,對其風險控制也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除了以往的控制方法,我們還應該結合供應鏈本身的特點,利用組合產品來降低風險。如在出口供應鏈融資模式下,對衛星企業辦理國內信用證代替向核心企業辦理打包貸款,可以有效的降低貸款資金挪用風險。總之,針對不同的企業和貿易背景,提供不同的產品組合方案,銀行在做好融資顧問和聯系人的同時,還應掌握供應鏈每個節點的風險,有的放矢的進行控制。
作者簡介:周凌燕,女,昆明人,畢業于云南財經大學,現在建行云南總審計室擔任審計師一職,主要研究方向:國際業務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