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安族作為甘肅三種特有民族之一,保留著傳統的民族文化,擁有精美的腰刀豐富的飲食等特色風俗習慣。保安族聚居區積石山縣經濟基礎薄,收入來源單一,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背景下,積石山縣以當地民族特色產業為基點,積極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業、食品業及手工業,實現該地區經濟快速增長。
【關鍵詞】保安族 民族特色產業 經濟發展
一、保安族民族特色產業與當地經濟發展現狀
(一)保安族民族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1.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積石山縣正積極宣傳積石山縣的旅游業,雖然旅游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良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2011年為例,積石山全年共接待游客12.85萬人(次),同比增長48.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639萬元,增長54.3%。
2.民族文化、藝術仍未商業化。保安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如民間文學,歌曲“花兒”等。但保安族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特色卻沒有很好的被商業化,僅僅在一部分地區流傳,在民族手工藝品的依存環境從農耕文化變為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若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沒有與市場經濟很好的契合在一起,一部分民族文化可能會默默地沉睡,被世人遺忘。
3.保安腰刀的銷售市場縮小。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傳統手工業,是有民族特色的手工業刀具。近幾年由于保安腰刀被公安部列為管制刀具,運輸方面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銷售范圍大大縮小。由于缺乏創新,保安腰刀銷路大減,生產廠家越來越少。
(二)民族特色產業與當地經濟發展的關系
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少數民族文化從一種隱形的環境中開始向有形的形態發展,民族特色產業也隨著為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而愈來愈為社會認同。近年來,有關民俗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著名民俗文化學者何學威認為:“民俗文化也是生產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產力中民俗文化的含量越來越大,商品的民俗文化附加值越來越高,利用它可以為經濟發展服務。我們要以經濟騰飛與發展促進民族民俗文化發展,以傳統民俗文化的發揚光大帶動經濟的繁榮。”
二、民族特色產業與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發展水平總體而言相對落后
2000年以來雖然積石山縣的經濟發展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保安族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質的變化。但積石山縣的經濟水平仍比較落后。2012年臨夏縣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1545.95元,而積石山縣的人均收入僅有820.76,還不足臨夏縣的53.1%。
(二)農業基礎脆弱
積石山縣主要以發展農業為主,據統計,積石山縣域經濟中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勞動力約占85%以上,農業產值約占社會總產值的70%。但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農業基礎脆弱,全縣多為山地,可利用資源少,全縣耕地總面積26.88萬畝,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17畝,種植業產量低而不穩。
(三)旅游業發展成效不顯著
近幾年積石山縣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旅游業。但由于縣內交通道路建設滯后,通達性不高,并且旅游宣傳尚未形成合力,旅游品牌意識不強,沒有引起市場的足夠注意,民族地區旅游的整體形象還不夠鮮明、生動、突出,旅游業發展成效不太顯著,2011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2.8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639萬元,僅占本年度總收入的5.47%。
三、發展民族特色產業促進經濟增長的對策及建議
(一)大力發展民族特色旅游業
1.開發與利用自然景觀、歷史遺跡。保安族地區旅游依托資源優勢搶抓產業、政策機遇,以融入蘭州都市圈和回藏風情線上的旅游區為目標發展縣城中心區為主、輻射西部溫性草原森林生態旅游區和北部黃河風光旅游區。開發以民俗、文化旅游為重點的積石民俗村景區。加大旅游業支持力度,加快道路硬化、綠化、旅游廁所、景區游步道、宣傳標示牌、農家樂等一批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
2.開發民俗文化旅游產業。開發以保安族為代表的民族文化,如交相輝映的穆斯林文化、保安族婚俗、漢族秧歌、酒曲等民間文化。鼓勵與支持精美的保安腰刀、民間刺繡、仿古彩陶等工藝品的傳承與發展。
完善民俗文化村,在游客高峰季舉辦大型廟會,展示當地民族特色,增強吸引力,創造口碑。以免費品嘗特色小吃,欣賞保安族特色音樂以及舞蹈等方式來吸引游客。
3.提高該地區旅游宣傳力度。為了提高我縣旅游知名度,在甘肅衛視黃金時段對我縣旅游進行廣告宣傳,通過借助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活動在主展館設立我縣展廳,積極宣傳我縣旅游投資環境,通過展板、發放旅游宣傳折頁,讓更多省內外游客了解我縣旅游商品。
(二)發展民族特色文化、藝術產業
在積石山縣內成立專業的劇場,組織專業演員,把保安有名的婚嫁習俗排成歌舞劇,在劇院內上演。同時,吸收專業的民間藝術演員,組成“花兒”歌舞團,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巡演保安族的音樂“花兒”以及特色舞蹈。號召非專業的民間藝術演員加入,在農閑時期,組織文化節表演自己的民間絕活或原創“花兒”。還可拍攝有關保安族風俗文化的紀錄片或者廣告宣傳片,在各大電視臺播出。
(三)成立鄉鎮民族企業
1.手工業。將保安腰刀制成精美工藝品,建立原材料供應-產品生產-產品銷售一體化的企業,提高“保安腰刀”特色工藝的產量,將廉價精美的腰刀銷售至全國各處。
此外,還可以在保安族腰刀鍛制工匠集中的大河家鎮建設集廠房、傳承人技藝演示房、產品展銷廳、工藝流程展示廳及信息化培訓為一體的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傳習所等,保護保安族腰刀的民族手工藝品牌,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由于保安刀被列為管制刀具,因此,還可以運用當地的制刀技術,生產具有使用價值的刀具,從工藝品轉為生活實用品,例如轉產菜刀、老年用品等。
2.食品企業。主打油潑辣子,把特色面食制作成像米線,粉絲,熱干面,燴面一樣的速食產品,外銷全國各地。鼓勵當地人種植薄皮核桃,冬果梨等特產,對其進行深加工,提高食品附加值。
積石山縣地貌多為山谷,溝壑,自然條件不具備優勢,農業的發展受到阻礙,因此需要平衡產業結構。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鄉鎮企業可以集中剩余勞動力和空閑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效率,使居民收入收入多元化,是產業結構平衡、資金效率有效利用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劉興全,智凌燕,喇敏學.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與保安族地區經濟發展問題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6):129-132.
[2]馬沛霆,何永明.保安族與保安腰刀[J].黨的建設,2008(12):48.
[3]丁智才.論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廣西為例[J].廣西社會科學,2012(2):16-19.
[4]菅志翔.民族優惠政策與民族意識——以保安族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10-14.
作者簡介:夏璐(1992-),女,漢族,山西太原人,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2011級金融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