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黎星池 李揚杰
【摘要】通過對萬州區社區商業的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從三個方面探討出萬州區社區商業發展的動因,從而總結出萬州區未來的社區商業市場潛力巨大,并就社區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即政府和企業應從戰略的高度來重視萬州社區商業問題。
【關鍵詞】萬州區 社區商業 動因
一、引言
萬州作為重慶第二大城市和三峽庫區商貿中心,其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城市日益郊區化的現狀使得適度發展社區商業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社區商業的開發建設,不僅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也能夠緩解城市中心區地價不斷攀升、交通持續擁堵的狀況,進一步促進商業本身的發展。為此,本文通過對萬州區社區商業現狀進行調研,探討社區商業發展的動因,進而提出了推進社區商業發展的建議。
二、萬州區社區商業發展現狀
(一)社區商業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萬州區建成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04個,營業面積69萬平方米,固定攤位數16700個,全區已建菜市場43個,其中室內菜市場17個,露天或大棚菜市場26個,共占地10.5萬平方米,總計攤位6349個,社區商業設施不斷完善。
截止2012年,萬州區培育市級示范超市11家、星級農家店20個。示范社區已具備發展社區商圈的雛形,已有市級商業示范社區5個,新建市級社區便民商圈3個。新建規范化社區商業網點50個,基本實現了有商業示范社區、有示范社區超市、有標準化菜市場的“三有目標”。
(二)社區商業業態結構趨于多元化
截止2012年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19億元,其中全區社區商業消費品零售總額約85億元。全區餐飲住宿網點達到5127個,規模餐飲企業達到75家,5000萬元以上的餐飲企業3家,1000萬元以上的餐飲企業16家,星級住宿(餐飲)企業達到15家。
目前,萬州區社區商業主要以購物、餐飲、休閑、文化、娛樂、衛生服務為主。家政服務店、足浴保健、美發美容、休閑健身等紛紛入駐社區商圈。超市、菜市場、便利店、大眾餐飲以及藥店等社區基本保障網點比例接近85%。
(三)社區商業服務水平逐步提高
通過實施“雙進工程”,社區商業服務水平逐步提高,服務檔次明顯提升。社區商業規范發展,評定市級商業示范社區5個,新建市級社區便民商圈3個,新增規范化社區商業網點50個,完成了17個城區標準化菜市場上檔升級和26個農貿市場規范化建設改造,引進了多家知名品牌連鎖企業,培育了示范超市11家。基本實現了有商業示范社區、有示范社區超市、有標準化菜市場的“三有目標”,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便捷、放心、安全的消費服務,大大提升了社區商業功能檔次。
三、萬州區社區商業發展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為社區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2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39號)[1],提出要完善社區商業網點配置,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不得低于10%。2012年,《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商圈建設的意見》(渝府發〔2012〕64號)[2]指出,要大力發展社區便民商圈,充分發揮社區商業一網多用綜合服務平臺的作用,提高物業服務質量和社區商業管理水平。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社區商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政策保障。
(二)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為社區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土壤
1.常住人口不斷增加,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近年來,萬州區常住人口一直呈逐年增長態勢,從2003年至2012年10年的時間,萬州區常住人口從151.49萬人增加到158.3萬人,增幅達到4.5%。萬州區城鎮人口也由2003年的65.9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92.6萬人,城鎮人口增幅達到40.5%,增長十分迅猛。
2.城區人口規模擴大,城市建設用地增長迅猛。截至2012年末,萬州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83.1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56.5平方公里。根據《關于重慶市萬州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2011年修改方案》指示,規劃近期2015年,萬州中心城區人口規模約10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約100平方公里;中期2020年左右,中心城區人口規模約130萬~15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約135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設用地90平方米左右。
(三)商貿流通業的高增長為社區商業的購買力提供了強勁支撐
1.社零總額逐年增長,消費市場增長穩定。自1997年重慶直轄以來,萬州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簡稱社零總額)一直保持逐年增長態勢。2009年突破100億大關,根據霍爾特指數預測法,萬州區2013年社零總額突破200億,2017年超過300億,到2020年社零總額則直逼400億,發展十分迅猛。
2.消費拉動及拉動率正逐步回升。消費拉動,反映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對GDP的貢獻。消費拉動率,指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增量與城市GDP增量之比,反映經濟增長率中消費拉動所占的份額。根據數據分析,萬州區消費拉動和消費拉動率自2006年到2012年不太穩定,從整體上看,消費拉動和消費拉動率還不高,但是從2011年開始,消費拉動及消費拉動率均有較大提升,表明萬州地區消費需求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潛力巨大。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萬州區未來的社區商業市場潛力很大。隨著萬州區居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和穩定增長,并隨著舊城改造和新城開發的工作進一步落實,以及郊區城鎮化的推進,社區商業的需求都將不斷增加。萬州區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都應從戰略的高度來重視大力發展萬州社區商業問題。
一方面,企業應遠離成本高昂的市中心,轉向城市功能新區及生態涵養區。在選址方面,企業可重點布局那些目前商業配套不完善,急需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企業入駐的社區。在業態方面,企業可采用連鎖經營的方式,重點發展社區型超市和社區型便利店;在經營的商品類別方面,企業應當根據社區居民的消費需求而有所側重。
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對社區商業建設的宏觀調控。首先,應合理規劃社區商業網點,使社區商業的空間布局更合理;其次,應制定社區商業發展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第三,做好社區商業從業人員的培訓,以推進社區商業從業人員隊伍建設,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第四,提高社區商業信息化水平,打造社區商業電子商務平臺和便民服務網。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N].決策導刊.2012(08).
[2]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商圈建設的意見[N].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報.2012(11).
作者簡介:徐麗(1989-),女,江西上饒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商貿流通,導師:曾慶均教授;黎星池(1989-),女,貴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商貿流通,導師:曾慶均教授;李揚杰(1989-),男,重慶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商貿流通,導師:曾慶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