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青島市2000~2012年的統計數據,對青島金融業的發展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青島市的經濟發展與金融規模正相關,規模擴張過快,也致使效率和質量相對低,與經濟的增長負相關,進入瓶頸期。要求積極推動金融改革,追求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創新與多元化,提升資金利用率,實現地區規模質量協調發展。
【關鍵詞】青島市 金融業 經濟發展
一、前言
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的非均衡性問題一直受到政府和學者們的關注。很多研究發現金融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是有顯著影響的,然而有部分學者研究發展在一些區域兩者之間沒有顯著的關系。究其原因,是在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是否依賴與金融業的發展,或者說依賴的程度的深淺。故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階段性。
二、發展現狀
青島市作為中國重要的沿海城市,經濟發展一直處在高速階段。2012年,國民生產總值為7302.11億元,增長了10.6%,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速。在持續快速發展的推動下,金融業也實現了健康快速的發展。2012年,金融產業規模增長迅速,金融機構數達到171家,法人金融機構為16家,全年貸款增量超過1100億元;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0.5億元,同比增長17.8%,高于全市GDP增幅7.7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市各行業中排名第一。金融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4%,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11.48%。
三、指標選取與說明
經濟發展水平是通過人均GDP來衡量比較適合。為了準確的評價金融業發展水平,本文通過金融規模和金融效率兩個方面來衡量金融業的發展。本文采用金融相關比率(FIR)作為金融規模指標,是由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下的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構成,反映了金融產值與經濟產值之間的變化關系,其值越大,表明金融發展規模就越大。金融效率是指金融資源配置的狀態,也就是金融資源的投入對金融產業的產出效果以及對整個經濟發展運行的影響。由于是研究區域的經濟發展問題,所以本文提到的金融效率為宏觀層面。通過存貸比(LR)來表示金融效率反映間接融資方式下的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由于數據的可得性,利用金融機構年末余額的存貸比來表示。數據來源于2001~2013年的《青島市統計年鑒》。
四、實證處理
選取2000~2012年青島市的相關數據,利用Eviews6.0對數據取對數減弱異方差,并進行ADF平穩性檢驗。結果表明三組數據在5%顯著性下均符合I(2)的特征,均為二階單整序列。Johansen檢驗結果表明存在三個協整關系,其中lnGDP與lnLR、lnFIR的協整模型標準化后為lnGDP=8.883lnFIR-5.747lnLR。經濟發展與金融規模和金融效率都不是平穩時間序列,但都是二階單整序列,通過協整檢驗表明二者的線性組合是平穩序列,即二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再通過OLS回歸模型找出金融與經濟的短期關系,模型建立:lnGDP=α0+β1LNlr+β2lnFIR,帶入數據得到lnGDP=3.01FIR-3.42lnLR+7.83,其中R2=0.89。
五、結果分析
通過對青島市2000~2012年的經濟發展與金融產業發展的短期與長期的關系模型的構建可以看出:金融規模的增加在長期和短期都會引起經濟的增長,長期的影響大于短期。主要因為青島為制造業加工集散地,由于一些實體產業和貿易的根植性所生成的區位優勢對金融機構的依賴,導致地區的存貸款總額大,周期長,對地區經濟的發展的影響逐漸增強。
青島市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為負相關,短期效果小于長期效果。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穩步上升,促進了投資總量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增長;金融效率的負面影響的原因來源于存款總量的增速超過了貸款總量的增速,金融機構吸納的部分存款無法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部分銀行的資金存在閑置的狀態,導致長期以來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負面作用。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控制以及適當的信用貸礦投資項目的數量等。
通過對金融規模和效率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表明青島市金融業還處在金融發展的初級階段。近幾年來,青島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實體產業尤其是國企對金融資源的需求不斷擴大,導致金融總量迅速增加。短期來看,金融規模的快速擴張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明顯,效率和質量的問題容易被忽略。但地區的金融資源是有限的,在金融總量失衡的狀態下,需要高度重視金融發展的效率問題,以避免金融資源的浪費。
青島的金融業已經進入瓶頸期,要想度過這個階段必須對金融體系進行改革。金融作為資源配置的手段,如何合理并高效的利用金融資源是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的發展目標。金融機構應該積極的追求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創新與多元化,提高融資水平;鼓勵金融機構控制風險的同時提升效率,完善貸款和風險評估的制度,選擇正確的貸款投放方向,適當的增加投放量,為青島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在金融改革中對金融資源的區域性布局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緩解區域金融資源的非均衡性,提高金融資源的利用率,還能推動地區的一體化建設和城鎮化建設。
參考文獻
[1]何運信.中國金融發展的區域差異與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研究進展與評論[J].經濟地理,2008(6):968—972.
[2]王春麗,張偉.金融發展、資本形成與區域效應差異——基于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的經驗分析[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3,43(8):17-26.
作者簡介:楊炳蔚(1989-),男,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