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彥博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對環境和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低碳環保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碳金融市場也在低碳經濟的推動下迅速崛起,交易規模逐年增加,交易平臺和交易工具也日趨多元化,發展碳金融市場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本文從碳金融的形成和發展現狀,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的現狀和意義等幾個方面對碳金融在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前景進行了探究,并針對我國商業銀行在碳金融市場的發展障礙和難點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碳金融 溫室氣體 商業銀行 CDM
碳金融指運用金融資本去推動環境權益的改良,以法律法規作支撐,利用市場化的金融手段和方式讓相關產品以及衍生品得以交易或者流通,最終達到節能減排降耗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泛指包括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和銀行貸款等在內的所有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金融活動。
一、碳金融市場的形成及發展現狀
(一)碳金融市場的形成
碳金融市場的形成主要涉及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由150多個國家制定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方大會上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框架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為手段應對全球變暖等氣候變化問題的國際公約,為國際合作應對環境變化提供了法律基礎和合作的基本框架。《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六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5.2%。
《京都議定書》建立了三種靈活的調和機制:國際排放貿易機制、清潔發展機制和聯合履行機制。IET是對發達國家之間轉讓碳排放量配額的規定和要求。CDM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資金上的合作做了規定。CDM市場主要是由商業銀行機構購買發展中國家的CDM項目,將由此獲得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拿到市場中去交易獲取利潤。而JI是協調東歐國家和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減排量和信用問題。由于《京都議定書》規定的三種調和機制和四種減排方式使溫室氣體排放配額擁有了商品的屬性,促使了碳金融市場的形成。亞洲碳金融市場目前主要的便是CDM獲得的排放配額及其衍生產品的交易。
(二)碳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
2008年紐約-泛歐交易所和法國國有機構信托投資局合作成立了第一個溫室氣體排放權的交易平臺BlueNext,之后歐盟也在歐洲氣候交易所、北方電力交易所、未來電力交易所以及歐洲能源交易所等掛牌交易溫室氣體排放權。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國也先后建立了溫室氣體放權的交易機制。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權市場的迅速發展和不斷成熟,交易產品變得多樣化,市場參與者也由最初的國家和公共企業轉向個人企業、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
二、我國商業銀行的碳金融實踐現狀及發展意義
(一)我國商業銀行的碳金融實踐現狀
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我國在2012年之前無需承擔減排任務,我們可以將我國完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賣給無法完成減排任務的發達國家,目前全球市場上70%的CDM項目減排額度供給都是我國完成的,中國已經被許多國家視為具有巨大潛力的減排市場。我國雖然有廣闊的碳交易市場和發展前景,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碳市場目前還處于發端階段,我國的金融機構也沒有充分參與到解決環境問題的思路上來,碳金融市場也沒有充分的展開,未開發出標準的交易合約,參與者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目前世界碳金融市場中依然是歐美國家銀行占據主導地位,我國的碳金融市場一直處于被動狀態。
2006年5月,興業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在國內率先推出了節能減排項目的專項貸款品種——綠色信貸,還根據自己初步積累的經驗,將節能減排貸款和碳金融結合,創新性推出用CDM機制下的CERS作為還款來源之一的新模式,目前興業銀行已經在國內發放節能減排業務貸款90多筆。2008年浦東發展銀行也制定了《綠色信貸綜合服務方案》以促進自身碳金融業務的有效開展。此外,民生銀行、中國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和中國光大銀行等銀行都先后推出理財措施、低碳信用卡等業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的意義
中國碳金融市場有著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機。具體來看,中國商業銀行目前開展碳金融業務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可促進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商業銀行信貸向符合溫室氣體減排項目要求的領域和行業傾斜,不但可保持短期經濟增長和長期轉變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還可以帶動實體經濟發展。二是可推動商業銀行經營戰略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提高融資、財務賬戶管理、基金托管等方式拓展碳金融中介業務,拓展銀行收入并優化收入結構,還可以借此機遇積累和儲備人才,加強同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提高國際競爭力。三是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中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相關業務可為其發展提供社會效益更為客觀的衡量標準和更為堅實的制度保障。
三、我國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存在的障礙和對策
我國商業銀行積極發展碳金融還需要自身和政府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
商業銀行方面上可以有以下幾個措施促進碳金融業務在其內部的發展:一是充分認識碳金融的廣闊前景和巨大商機,對碳金融市場引起足夠的重視。二是積極的招攬人才,建立健全機構建設和人才培養制度,大力創新、拓展新的業務模式。碳金融交易業務不僅需要投資、交易、金融等多個專業的知識,還需要碳技術相關的專業知識,人才的選擇上需要同時兼顧這兩方面。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時間短,人才匱乏,相關人員缺乏應有的專業素質,加強人才培訓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三是靈活機動的進行經營活動。充分借鑒歐美成熟國家的經驗,從多功能、多角度的去開發新產品,積極創新地去調整自己的經營來適應碳金融市場的發展。
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積極參與碳金融:一是加強碳金融的宣傳力度。溫室氣體排放權是國家和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必須積極的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商業銀行意識到其重要性和其中蘊含的巨大經濟效益。二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搭建統一的交易平臺。完善碳金融活動經營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搭建統一的人民幣的碳金融交易平臺,規范碳金融交易市場,使碳金融活動有法可依,參與者利益有法律保障,降低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市場的風險。三是制定激勵機制,調動商業銀行的積極性。碳金融有著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和參與度高的特點,國家可以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相應的投資、稅收、信貸條件等方面給予靈活的優惠和引導,激勵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到碳金融活動中。
參考文獻
[1]zgr.2013年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與對策[N/OL].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2]中國經濟時報.我國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將經歷長足發展過程[N/OL].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