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蕾 沈潔
【摘要】本文以滬市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盈余管理對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及時性的影響。本文研究發現,盈余管理程度與年報披露時間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并進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的方向對年報披露時滯的影響,發現盈余管理的方向對年報披露時間沒有顯著的影響。為使上市公司年報及時披露,幫助投資者進行有效決策,控制盈余管理將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關鍵詞】盈余管理程度 盈余管理方向 年報披露時滯
一、引言
財務報告是投資者獲取企業信息的重要來源,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盈余信息反映了股東財務狀況的變化,成為投資者關注的核心。然而,由于會計準則這一公共契約的不完全性使得自利的管理層可以利用職業判斷和會計方法等進行盈余管理。進行盈余管理的公司為避免注冊會計師簽發非標意見或者盡可能地降低意見的嚴重程度,則希望通過與注冊會計師進行溝通與談判,這就可能對年報披露的及時性造成負面影響。及時性是上市公司年報的一個重要信息特征,不具備及時性的會計信息增加了投資者的決策風險,影響到資本市場的效率和公平。
年報及時披露,幫助投資者進行有效決策,控制盈余管理將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二、研究假設
如果管理者自身的績效評價和薪酬激勵體系與公司盈余水平直接相關,財務報表上表現出較好的業績是管理者所希望的。并且良好的業績信息也能向外界傳遞較好的信號,得到較好的市場反應。所以在存在盈余“壞消息”的情況下,管理者會爭取較多的時間來采取措施改善差的業績表現,這種措施包括盈余管理。
如果注冊會計師對盈余管理的風險足夠重視,審計意見就會將其體現,注冊會計師會出具非標審計意見。對于股東等信息的使用者而言,非標意見的簽發意味著由管理層所提供的財務報告可能并不是管理層業績的真實反映。因此,在實踐中,不僅公司管理層不愿接受,而且注冊會計師也不愿意簽發非標意見(按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需要增加審計程序以加強或消除簽發“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這樣,注冊會計師就希望通過延長審計時間,增加審計程序,以便獲取更多的審計證據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以避免非標意見的簽發,公司管理層則希望通過與注冊會計師進行溝通與談判,避免非標意見的簽發或者盡可能地降低意見的嚴重程度(余怒濤,沈中華,黃登仕,2008)。
但是如果最終注冊會計師仍然出具了非標意見,管理層就會考慮通過延遲披露,使壞消息能夠較緩慢地反映到股價之中,從而避免因壞消息的公布而對公司股價產生過度的沖擊;同時,由于壞消息的披露延遲,使得信息暫時處于保密狀態,管理者可以憑借其自身的信息優勢趁機獲利;再者,管理層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業內壞消息的陸續發布,當市場已經預期公司擁有特定的壞消息時,公司壞消息的發布將會獲得較少的關注,從而降低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吳勇,2011)。
因此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盈余管理程度越嚴重的公司,年報披露越遲。
投資者對壞消息的反應比好消息強,由此推斷,投資者較少因為好消息改變投資決策,故而在對正向的盈余管理的審計中注冊會計師面臨的訴訟風險比正向盈余管理小,審計程序、溝通談判協調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
所以我們提出的假設如下: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樣本
本文選取:(1)2010~2012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剔除金融保險行業的上市公司;(3)剔除各年度的ST、PT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有明顯的保牌的盈余管理動機;(4)剔除缺失各模型必要數據的公司;(5)截面回歸要求每年度每個行業樣本至少要達到10個,對沒達到10個樣本的行業進行必要的合并與刪除,包括木材、家具制造業和其他制造業。最終得到數據樣本2953個,本文的數據處理和分析采用了Eviews和Stata軟件。
(二)變量和研究模型
本文用本年年報實際披露日期與上年年報實際披露日期之間的天數差作為年報披露時滯的替代變量,用操縱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來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
四、穩健性檢驗
我們用本年年報實際披露日和本年年報首次預約披露日之間的天數差作為替代變量衡量年報披露時滯,進行檢驗,盈余管理程度仍與年報披露時滯呈正相關關系。我們用名義變量來作為替代變量衡量盈余管理的方向,操縱性應計利潤的數值為正取1,否則取0,得出的結論依然與主檢驗一致。
五、研究結論
在本文中,我們以2010-2012年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公司為樣本,檢驗了盈余管理對年報披露及時性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與年報披露時滯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年報披露的時間越晚。
但是盈余管理的方向與年報披露及時性之間并沒有呈現出顯著的相關性,原因可能在于:一是我國的法律風險偏低,行政處罰力度有限,造成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違規成本較低,面對負向盈余管理時,審計程序、溝通談判協調的時間并沒有顯著地比面對正向盈余管理時花費的更多。二是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更為關注盈余管理的程度而非盈余管理的方向。
及時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及時披露會計年報有助于保證信息使用者適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控制盈余管理的程度將有利于及時披露會計年報,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及時地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更好地做出決策。
參考文獻
[1]蔡春,黃益建,趙莎.關于審計質量對盈余管理影響的實證研究——來自滬市制造業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5(2).
[2]陳武朝,張泓.盈余管理、審計師變更與審計師獨立性[J].會計研究,2004(8).
[3]鄧順永.上市公司年度報告預約披露制度的實證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4(2).
[4]杜長春,郭明杉.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間影響因素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9(1).
[5]管建強,王紅領.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治理結構對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分析[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