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杰
【摘要】廉政風險是醫院人員在從業過程中發生的腐敗的風險,從財務角度加強醫院廉政風險對預防各種權力濫用,強化財務人員廉政意識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財務角度上,通過查找關鍵崗位、規范付款流程、建立“蛛網式”風險防范體系,制定出防控建議。
【關鍵詞】醫院 廉政風險 財務部門 風險防控
一、查找關鍵崗位
醫院財務部應對醫院關鍵財務崗位進行廉政風險風控,具體而言集中分布在退費崗位及票據管理崗位上。
(一)退費崗位
經筆者實踐調查發現,醫院退費崗位廉政風險主要為:醫院其他部門人員、院外人員勾結財務人員利用醫院信息系統漏洞,將患者已執行的項目退費,并將收據占為己有。為防止這一漏洞,醫院應將醫院信息系統進行優化,將患者已執行項目進行刷卡確認,一旦系統運轉后,收費人員無權在改動已執行退費操作。在具體的流程中,醫院財務部門應進行備案,實行門診退費人員、門診財務審核員、財務辦公室的縱向審核、監督,通過系統確認避免人為操作退費風險,使之退費流程規范、嚴謹,進而降低廉政風險幾率。
(二)票據管理崗位
在調查中發現,醫院票據是有專人負責,缺少監督制約。其崗位的廉政風險主要為:對票據轉借、開“鴛鴦票”、串用財務票據。“鴛鴦票”是指在外報銷開大金額,財務繳款以小金額套現,謊稱票據遺失,將票據收到現金占為己有。針對這種財務風險,醫院財務科應設計票及管理中心對票據進行專項管理,票據每一個使用環節需相關人員簽字,確保落實責任。同時以信息化票據管理系用對票據的數量、金額、內容就行匯總,以避免人為操作。
二、規范付款支付流程
(一)審查付費制度
審查付費制度是也是醫院容易發生廉政風險的重要環節。大多醫院過去的付費制度多采用零星付費,沒有標準化的付費流程,依賴于人工,導致監控不足發生廉政風險。隨著經濟發展,當前醫院財務重任越來越大,財務部承擔醫院上億資金的藥品、設備、耗材等,因此需要對付費制度進行規范,防止因為零星付款模式采用的提前付款或壓后付款以牟取私利的廉政風險。在具體防控中,醫院應該采用集中付款模式,并通過藥品管理系統對藥品付款集中管理,并打印明細清單,待確認無誤后在交予會計。在財務會計審核后,才一一與藥品核對,無誤在遞交財務負責人審核簽字,并規定在某日集中付清。同時,醫院還可以建立集中付款相關制度、規范、流程,盡量使用系統生成,避免人為操作。付款后還要形成醫院、財務部、銀行三方共管,促使付款公開透明,避免潛在廉政風險。
(二)規范付款流程
只有完整、規范的付款流程,才能形成廉政風險防控鏈條,才能對醫院設備、藥品、耗材等付款流程進行監督,進而避免單一部門權利集中造成廉政風險。為此,醫院應建立流程廉政風險風控點,對易發生廉政風險的環節進行監督,進而有效避免廉政風險的發生。如,醫院材料、設備、藥品的付款結算,要先通過庫管員核對入庫信息,確認后給予采購人員,采購人員在核對入庫信息與采購材料無誤后,將信息錄入ERP生成發票憑證,并生成發票清單,在給予采購部長核對簽字。次月,采購員再將明細清單給予財務物價審核組,物價員再次審核材料單價、總額及清單相關公章、負責人是否簽字后,再遞交銀行出納統一付款。然手續不全必須上報上級,待補全手續后再行付款。通過這樣的流程,使容易發生廉政風險的環節點都能減少、杜絕廉政風險因素,使整個付款流程都能有與之相配的制度、手續得以監督。
三、建立“蛛網式”風險防范體系
醫院財務科應與各科室達成共識,共同對醫院廉政風險環節進行規范、完善,建立“蛛網式”風險防范體系。在實踐中,醫院可以“品管圈”為依托,結合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環改進方法,并以相關財務內控審計制度、規章,建立醫院財務內控機制體系,提高廉政風險水平,保障醫院健康發展。
總之,醫院廉政風險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主要醫院各科室,特別是財務科進行全面推進、排查,才能以高效化、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體系確保醫院規范行使權力,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梁建業.醫院風險管理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
[2]翁麗芳.淺談醫院財務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J].中外健康文摘,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