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軍 浦凡
摘 要:伴隨著后危機時代的來臨,在國際貿易中逐漸出現了貿易保護主義,同時貿易保護主義的形勢正在向復雜化、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一現象嚴重阻礙了我國的貿易出口,特別是對我國的紡織服裝行業產生了很大影響。面對這一情況,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只有不斷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同時政府也要建立完善的市場預警手段,多方合作才能保證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貿易保護;紡織行業;市場競爭
后危機時代來臨帶來了新一輪的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我國成為了各國貿易保護針對的重點,使得我國的很多行業遭受了重大的打擊。據相關數據顯示,一三年之前,我國每年都有超過五百億美元的交易額涉及反傾銷,這也是我國連續十七年都是全球反傾銷被調查最多的國家的原因。2013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遭受的反傾銷調查數量為40多起,同時針對紡織服裝行業設置的技術貿易壁壘多大30幾項,主要的發起者多為歐美國家,其中以兒童用品被調查次數為多。因此必須針對新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貿易保護帶來的影響。
一、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
(一)復雜隱蔽化。隨著我國經濟制度的不斷改善,一些貿易手段也在不斷改變,致使目前的貿易保護手法也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隱蔽。傳統的貿易保護往往是通過征收高額的關稅來達到目的,而隨著反傾銷、反補貼法例的出現,直至現在的綠色貿易壁壘等等都成為了國家拿來設置貿易壁壘的手段。
(二)區域化。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聯系更加緊密,這也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快速的蔓延,特別是以美國為主導的歐美國家制定了相關帶有保護性質的貿易條例,起到了一個示范作用,帶動了很多國家紛紛加入到構筑貿易壁壘的陣營中來。
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給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帶來的影響
(一)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受阻。為了保護自身產業的利益,減少總進口量,所以制定了相應的貿易保護協定,但是很多國家制定的貿易保護協議直接影響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這對我國的紡織行業的出口造成了巨大影響,很多紡織服裝廠商因此損失慘重,同時針對我國紡織出口設置的貿易保護條款正在朝常態化發展,不僅僅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針對我國的紡織出口制定相關保護條例,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加入到了貿易保護主義的隊伍中來,使得原本舉步維艱的服裝行業更是雪上加霜。
(二)增加了服裝企業出口成本。我國號稱世界人民的制造工廠,主要源自于我國豐富勞動力資源,而服裝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我國服裝企業可以依靠廉價的勞動力獲得更多的成本優勢和價格優勢,這幫助我國服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歐美國家制定的很多關于服裝制作標準、綠色標準使得我國的服裝企業不得不花費大量的資金在產品技術的開發上,這對于企業成本控制無疑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三)容易產生連帶效應。在我國紡織服裝進出口方面,國際貿易保護對其有一定的關聯效應。首先,為了達到歐美等發達國家所制定的標準,我國的服裝織造企業必須進行技術更新,而技術更新就需要花費較多的資金,這將大大增加企業的成本,而由于成本的提高,產品的價格就會有所提高,這樣就會讓廠商損失一部分客戶,對這也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其次由于一個國家的貿易保護出現了好的效果,那么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導致貿易壁壘越來越堅固,服裝業受到的打擊也越來越大。
四、我國的應對措施
(一)加大拓展新興市場的力度。我國紡織服裝的主要出口地主要以歐美、日本等過為主,這樣的出口配比顯得過于單一,而貿易中出現矛盾也時有發生,特別是我國服裝產品價格低廉,而歐美等國的貿易保護情節又極重,越來越多的貿易受到反傾銷調查。因此我國的必須改變這一現狀,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從而減少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此外我國的服裝企業還可以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將大量產品進行內銷,從而實現市場多元化發展。
(二)增強企業的品牌意識。企業要加大對技術的開發力度,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加大研究新產品的力度,把勞動密集型企業轉變為技術密集型企業。其次,政府作為市場的主導者,也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大對企業技術的支持,包括培養專業人才、進行人員培訓等。我國作品服裝出口大國,必須要將自身企業做大做強,建立自己的品牌,提升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并努力構建自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依法保護創新成果,全面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樹立中國品牌的良好國際形象。
(三)加大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主動權。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也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經營方式,調整內部資源,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還要將知識壁壘等經常遇見的問題與紡織服裝貿易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推動有關部門制定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貿易體制及相關政策,以此來加大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主動權,形成良好的國際貿易氛圍。
(四)合理運用國際法規,建立健全預警機制。企業應該認真分析相關案例,學習各國的貿易保護措施,認真學習國際法規,并會合理運用國際法規。政府也應該完善預警體系,時刻關注出口市場貿易保護手段的變化,保持信息的時效性,定期發布相關信息,時刻提醒企業進行價格規范。同時,我國具有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經驗的人才嚴重匾乏,因此應加大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充分借鑒WTO成員應訴工作的成熟經驗。
參考文獻:
[1] 蘇華山. 我國應對國外“雙反”貿易摩擦需要有新思路[J]. 對外經貿實務. 2012(02)
[2] 劉旭. “十二五”時期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發展趨勢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 國際貿易. 201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