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譜 孫敏
摘 要:近年來,全球自然災害頻發,國際、國內多重矛盾錯綜交織,各種突發事件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作為一支快速反應的武裝力量,武警部隊擔負“處突”任務的頻率不斷增加;從近幾年部隊遂行任務情況來看,在財務保障法制建設上還存在著方案不完善、法規適用性不足、配套法規不完善等問題,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對促進部隊綜合保障能力提升,確保“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實現,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突發事件;財務保障;法律問題
近年來,全球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自然災害頻發,國際國內隨著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多重矛盾錯綜交織,局勢日益復雜,我們不得不面對進入“危機世紀”的事實,各種突發事件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憲法》、人民武裝警察法》等法律賦予了武警部隊擔負“處突”任務的重要職能,《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更是明確了“武警部隊是國家處置公共突發事件的骨干和突擊力量”。作為后勤保障的重要基礎,快速、及時、有效的財務保障是部隊應對突發事件時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首要條件之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法治中國新目標,強調要“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本文以此為著眼點,試圖從法律的視角,對武警“處突”財務保障的特點、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措施進行分析與闡述,對提高部隊應急財務保障能力水平,確保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武警部隊處置突發事件財務保障的特點
(一)事發突然,保障時效性較強。突發事件最重要的特征是事發的“突然性”,時間、地點和規模都無法預料。同時,由于其特殊的“破壞性”,對社會造成的沖擊和震撼往往在極短時間內迅速擴散,引起世人廣泛關注。事件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是政府執政能力水平的最直接體現。因此,部隊聞令必須立即出動,準備時間非常有限,要求財務保障工作必須做到 “邊行動 、邊準備”,確保部隊在第一時間得到充足的經費供應,一旦貽誤戰機,就可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二)準備倉促,資金籌措比較難。部隊從接到命令到組織開進,通常只有短短幾個小時準備時間,但任務完成時限又難以預料。因此,“處突”期間,部隊財務保障工作往往處于“邊籌備、邊供應”的持續緊張狀態中,時常遇到難以預料的困難,尤其是現金籌措攜帶,還面臨失竊等安全風險,難度更大。
(三)保障面寬,統籌計劃難度大。一方面,“處突”力量編成比較復雜,和增援部(分)隊、公安、民兵等單位協同作戰時,經費保障溝通協調難度大。另一方面,經費使用原則難把握,預算難度大。“處突”現場情況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在經費審批原則上必須打破常規,結合實際,按照“急事先辦,特事快辦”的要求來辦理。此外,一些平時由上級供應,或本級儲備但未攜帶的裝備器材,也可能因為時間緊急而只能現地籌措購買。因此,什么時候花錢,需要花多少錢都難以估計,給財務保障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二、武警部隊處置突發事件財務保障法制現狀分析
《人民武裝警察法》為武警部隊履行職責使命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和保障,其中第二章第13條和第四章第26、27條,分別對武警部隊執行安全保衛任務所需的物資器材和經費保障進行了規定;《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武警部隊處置突發事件規定》等法規、規章為部隊提供了基本行動依據,但可操作性不強,和財務保障相關的配套法規還很不完善。
(一)預案制訂不完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武警部隊遂行處突任務,往往受命緊急,準備時間倉促。因此,詳實可行的預案是確保財務保障及時、高效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但從目前情況看,財務保障預案制定在各單位并未得到應有重視:有的沒有制定,有的雖然制定了,也都是些大原則、大框框,和當前形勢任務結合不緊密,可操作性不強。
(二)法規適用性不足。武警部隊遂行“處突”任務,無論是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還是社會安全事件,不管是局部行動,還是跨區域聯合作戰,都具有內容復雜、范圍廣泛、時間跨度大等基本特點。這就對財務保障機制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健全的法規制度,就是使相應保障機制得以高效、有序運行的根本前提。現行財務法規,一方面對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應用所帶來的變革估計不足,普遍存在法規修訂、充實滯后問題,不能適應現行條件下部隊遂行“處突”任務對財務保障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相關法規、規章通用性較差。武警部隊遂行“處突”任務,現行財務保障機制建立的主要依據是中央軍委、解放軍四總部和武警總部制訂的相關法規和軍事規章,普遍設定了密級,民眾不知悉法規、規章內容,軍地通用性差。
(三)配套法規不完善。《人民武裝警察法》和其它軍事法規、規章對部隊“處突”財務保障工作做出了相關規定,但可操作性不強,缺少相應配套法規:一是不能因地制宜確定經費保障的原則、標準。比如,執行任務初期資金需求量比較大,但目前只在應急部(分)隊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儲備金制度,很多單位由于儲備金不足導致資金短缺。同時,受政治、地理等因素影響,突發事件在處置方式、時間跨度上很可能和預期出現偏差,如果財務保障缺少相應的應急法規制度,就很可能影響部隊行動。二是軍地協調保障法律支撐不夠。目前,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法規制度對“處突”軍地聯合財務保障的范圍、方式、標準,結算程序等進行規范,在實際協調過程中經常面臨各種現實問題。三是缺少系統規范的財務人員選培制度。市場經濟條件下,部隊官兵在行為準則、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方面面臨嚴峻考驗,部隊財務人員崗位特殊,思想一旦出現滑坡,或者業務素質不過硬,平時小則影響部隊正常工作,大則給經濟犯罪埋下隱患,如在戰時,將會對黨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但目前,財務人員選拔標準不統一,培訓制度落實難的問題在各單位都有不同程度存在。
三、對策與建議
習主席明確指出:“要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現代化武裝警察部隊”。總部首長以此為契機,強力推進部隊遂行任務能力建設,而法律能夠以最大優勢確保部隊戰斗力生成所需的人、財、物等各個要素能夠科學、合理、高效運行,直接決定著部隊“能打勝仗”的目標能否實現。
(一)科學合理擬制保障預案。財務部門要在認真吃透上級精神的基礎上,重點結合形勢任務實際,按照細致周到、完整準確的標準科學合理擬制保障預案,確保財務保障工作跟得上、靠得緊,經得起實戰檢驗。
(二)提升相關法規法律位階。提高法律位階,是解決現行相關法規因通用性不足而影響軍地聯合保障機制高效運行的有效手段。如《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可以國務院或全國人大制訂,對行動中涉及軍事秘密的內容,再由軍隊制定相應軍事行政法規、規章進行規范。
(三)健全加強配套法規建設。首先,健全優化部隊“處突”應急機制,構建科學合理的財務保障體系。其次,充分發揮武警部隊雙重領導優勢,建立完善軍地聯合保障法規制度,有效提升“處突”財務保障應對風險和綜合保障能力水平。最后,科學制訂財務人員選培制度,加強財務隊伍規范化建設,確保財務人員政治過硬、樂于奉獻、業務精湛,在關鍵時刻“拉得出、打得贏”,為部隊“處突”提供強有力的財務保障。
參考文獻:
[1]于安.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理論框架[J]. 法學雜志,2006(4)
[2]孫大雄.論法律體系完善中的配套法規建設[J]. 社會主義研究,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