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洛加+張麗+徐科裕+雷洪燕
摘 要:農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湖州市織里鎮將童裝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每年都會有大量農民工到該地務工。本文以織里鎮為案例,通過建立對織里鎮的農民工市民化成本體系,為該地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測算提供具體指標。
關鍵詞: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構建
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即在實現人口由農村到城鎮的地域轉移,農業到非農業的職業轉換,農民到市民的身份轉變的“三維轉換”[1]過程中,注重保護農民權利,實現人的無差別發展。
目前,我國進城農民已經實現了地域轉移,并通過職業非農化成為了農民工。但戶籍身份城鎮化尚未實現,農民工群體仍處在城市和農村的邊緣,不被城市社會接納,合法的生活權利無法保障,這些問題正在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湖州市織里鎮的童裝產業規模居于全國首位,童裝產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它的快速發展,為這個小鎮帶來了大量的外來農村勞動力。大量農民工的聚集,改變了城市的人口結構,對現代化建設產生了影響。
一、概念界定
農民工是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受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影響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它指戶籍在農村,但長期生活在城鎮,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在城鎮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人口。[2]農民工市民化是指農民工在職業非農化基礎上,獲得城鎮居民身份和均等一致的權利,平等享受政府提供的教育、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的過程。[3]
農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環節。實現農民工市民化,實現了農民工的戶籍轉變,推動了我國城鎮化進程。而且,農民工在市民化過程中,個人發展較農民工時期得到了體現,自身素質也將提高,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農民工市民化的實現,不僅要通過制度改革克服制度障礙,更關鍵要解決市民化成本問題。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是指農民工在戶籍身份、社會權利和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轉變所必須付出的最低資金量。
二、研究背景
織里鎮農民工流動比較活躍。據有關部門登記,2011年,織里鎮流動人口數為18.23萬。因不完全登記,經調查預測,登記率約為60%,以此估算鎮區內實有流動人口數約為30萬人,相當于當時鎮區常住人口的兩倍。表一為2011年已登記外來務工人口的年齡及受教育情況。
據表一,60%以上的農民工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是新生代農民工(王春光,2001)。據調查,相比于上一代農民工,這一代農民工務農經歷少,接受教育更多,對戶籍制度賦予他們的農民身份認可度更低,更習慣在城市生活,市民化的意愿更強烈。市民化意愿是農民工市民化的動機。
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政策制度和市民化成本承擔能力是市民化實現的重要條件。目前,浙江省戶籍改革全面推行,戶口遷移限制不斷放寬。織里鎮1995年被確定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自此湖州市開始了戶籍改革。1999年,湖州市推出了子女落戶隨父隨母自愿,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購房入戶等戶籍管理政策。2001年,湖州市更加放寬了戶口遷移管理:對務工人員已與務工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或已交納養老保險一年以上的,憑勞動合同、養老金繳費憑證當即辦理準遷手續。通過戶籍改革,農民工市民化的戶籍制度障礙基本消除。
織里鎮推行農民工市民化需投入資金,解決農民工市民化中基礎設施建設、權利保障、城市生活融入、社會經濟適應等問題。市民化成本僅靠農民工的力量或各級財政的力量難以實現,需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建立合理的農民工市民化成本體系和分擔機制,合理劃分政府、企業和農民工的責任,合力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三、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進展
張國勝(2009)提出,農民工市民化的社會成本包括私人發展成本和公共發展成本。私人發展成本由私人生活成本、智力成本、社會保障成本和住房成本組成。私人生活成本是農民工市民化后在城鎮正常生活的日常開支,不含住房支出;智力成本是農民工市民化后達到城鎮居民平均勞動技能水平所需的人均教育支出;住房成本是農民工市民化后能在城市安居的最低資金投入;社會保障成本是農民工市民化后,城市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的最低資金投入。公共發展成本是市民化過程中,保障城鎮健康發展必須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管理、生態環境等的成本。
周小剛(2010)提出,農民工市民化成本含以下內容:公共成本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成本、養老保障的社會成本、醫療保障成本、失業保險成本、子女受教育城鄉差異成本、公共管理成本;個人成本包括養老保險個人成本、住房成本、等同于市民的生活成本、放棄耕地的機會成本。公共成本由政府承擔,其余農民工負擔。
申兵(2012)[3]在對寧波市跨省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測算中,從子女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計劃生育、就業扶持、權益維護、社會保障、住房條件改善六個方面進行了測算,再根據農民工家屬規模計算各領域的人均支出,各個領域的結果相加所得和即為解決農民工市民化的農民工人均支出。
徐紅芬(2013)[1]在對鄭州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測算中,將市民化成本劃分為公共成本和個人成本。公共成本包括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城鎮公共管理成本、社會保障(社會養老保險、社會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成本、隨遷子女教育成本、保障性住房成本;個人成本包括個人住房成本、個人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成本、城市生活成本。
四、農民工市民化成本體系
本文將織里鎮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按照承擔主體不同分為公共成本、私人成本和企業成本。公共成本由政府負擔,私人成本由農民工承擔,企業成本由農民工所在企業分擔。以下是對織里鎮農民工市民化各項成本的具體劃分。
(一)公共成本。(1)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新型城鎮化不單是建設問題,也是人口由農村向城市轉移過程中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改善問題。農民工市民化后,對城鎮交通、通訊、水電氣、教育等公共基礎設施的需求隨之增加,織里鎮原有的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新增市民的需要。(2)隨遷子女教育成本。部分農民工子女隨父母遷移到了織里鎮,適齡兒童需要進入學校學習。隨著入學兒童數量增加,原有的教育資源無法滿足需求,需要擴大學校教學規模。硬件方面是對原有的校區進行擴建或者新建學校,這部分成本在基礎設施成本的教育成本部分已有涉及,此處不再考慮。(3)社會保障成本。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成本。農民工市民化后,享受和城鎮居民相同的福利待遇和基本權利,政府需要投入資金來保障新增市民的基本權利。而且,農民工工資水平較低,低保的比例相對較高,城市低保家庭增多,政府需要增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投入。(4)住房建設成本。滿足居住需求是農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條件之一。高昂的房價對低收入的農民工來說無法負擔,但完全依靠政府提供住房不太可能。對于織里鎮來說,廉租房和建設保障性住房是可行的方法。這些房屋的建設費用即為住房建設成本。endprint
(二)私人成本。(1)城市生活成本。在湖州,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存在差異。市民化后,總體的生活成本較農民工時期有所提高,在城市生活的水電氣暖、交通通訊、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支出將會增加。(2)個人社會保障成本。在社會保障成本方面,農民工也要承擔相應的成本。農民工市民化后,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與城鎮居民相同,需自己繳納相應費用。(3)住房成本。農民工想要真正留在城鎮,擁有穩定的住房是前提。在市民化過程中,農民工的經濟收入必須能夠滿足個人及家庭在城鎮居住的需要。根據租住或購置房屋的自主選擇性,成本由農民工自己負擔。
(三)企業成本。農民工所在企業,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等需要企業分擔的社會保障費用。企業也要正視農民工的勞動合同、工資待遇,注重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權利,重視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所以要加大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
五、結語
根據統計,我國目前有兩億多農民工,且數量逐年增加。農民工為我國城市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新型城鎮化建設更是十分重視農民工的問題,把農民工市民化作為了一項重要內容。
本文對湖州織里鎮農民工市民化各項成本進行了陳列和說明,確定市民化成本的內容,可以有效測算出該地農民工市民化所需成本,為政府所需投入資金提供參考,也為企業和農民工個人在市民化過程中所要負擔的成本提供參考,具有社會意義。而且這樣的成本體系構建,對其他小城鎮的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徐紅芬.城鎮化建設中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測算及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1):69-72.
[2]相征,趙鑫.城鎮化視角下的我國農民工市民化路徑探討[J].求是學刊,2013,40(5):56-61.
[3]申兵.“十二五”時期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測算及其分擔機制構建——以跨省農民工集中流入地區寧波市為案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2,19(1):86-92.
[4]張國勝.基于社會成本考慮的農民工市民化:一個轉軌中發展大國的視角與政策選擇[J].中國軟科學,2009,(4):56-69,79.
[5]顧志堂,張松法,沈金才等.湖州市織里鎮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之思考[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3,(4):28-32.
[6]王春光.新生代農村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與城鄉融合的關系[J].社會學研究,2001(3).
[7]黃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與農民工市民化[J].城市發展研究,2009,16(2):97-104.
[8]劉洪銀.新生代農民工內生性市民化與公共成本估算[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3,(4):136-141.
[9]柳博雋.建立農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J].浙江經濟,2012,(10):8-8.
[10]周小剛.中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以江西為例[D].南昌大學,2010.
[11]陳一非.廣東新型城鎮化的成本測算及金融支持[J].廣東科技,2013,(18):3-4.
[12]曾億武,丘銀.我國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7).endprint
(二)私人成本。(1)城市生活成本。在湖州,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存在差異。市民化后,總體的生活成本較農民工時期有所提高,在城市生活的水電氣暖、交通通訊、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支出將會增加。(2)個人社會保障成本。在社會保障成本方面,農民工也要承擔相應的成本。農民工市民化后,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與城鎮居民相同,需自己繳納相應費用。(3)住房成本。農民工想要真正留在城鎮,擁有穩定的住房是前提。在市民化過程中,農民工的經濟收入必須能夠滿足個人及家庭在城鎮居住的需要。根據租住或購置房屋的自主選擇性,成本由農民工自己負擔。
(三)企業成本。農民工所在企業,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等需要企業分擔的社會保障費用。企業也要正視農民工的勞動合同、工資待遇,注重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權利,重視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所以要加大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
五、結語
根據統計,我國目前有兩億多農民工,且數量逐年增加。農民工為我國城市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新型城鎮化建設更是十分重視農民工的問題,把農民工市民化作為了一項重要內容。
本文對湖州織里鎮農民工市民化各項成本進行了陳列和說明,確定市民化成本的內容,可以有效測算出該地農民工市民化所需成本,為政府所需投入資金提供參考,也為企業和農民工個人在市民化過程中所要負擔的成本提供參考,具有社會意義。而且這樣的成本體系構建,對其他小城鎮的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徐紅芬.城鎮化建設中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測算及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1):69-72.
[2]相征,趙鑫.城鎮化視角下的我國農民工市民化路徑探討[J].求是學刊,2013,40(5):56-61.
[3]申兵.“十二五”時期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測算及其分擔機制構建——以跨省農民工集中流入地區寧波市為案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2,19(1):86-92.
[4]張國勝.基于社會成本考慮的農民工市民化:一個轉軌中發展大國的視角與政策選擇[J].中國軟科學,2009,(4):56-69,79.
[5]顧志堂,張松法,沈金才等.湖州市織里鎮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之思考[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3,(4):28-32.
[6]王春光.新生代農村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與城鄉融合的關系[J].社會學研究,2001(3).
[7]黃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與農民工市民化[J].城市發展研究,2009,16(2):97-104.
[8]劉洪銀.新生代農民工內生性市民化與公共成本估算[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3,(4):136-141.
[9]柳博雋.建立農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J].浙江經濟,2012,(10):8-8.
[10]周小剛.中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以江西為例[D].南昌大學,2010.
[11]陳一非.廣東新型城鎮化的成本測算及金融支持[J].廣東科技,2013,(18):3-4.
[12]曾億武,丘銀.我國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7).endprint
(二)私人成本。(1)城市生活成本。在湖州,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存在差異。市民化后,總體的生活成本較農民工時期有所提高,在城市生活的水電氣暖、交通通訊、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支出將會增加。(2)個人社會保障成本。在社會保障成本方面,農民工也要承擔相應的成本。農民工市民化后,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與城鎮居民相同,需自己繳納相應費用。(3)住房成本。農民工想要真正留在城鎮,擁有穩定的住房是前提。在市民化過程中,農民工的經濟收入必須能夠滿足個人及家庭在城鎮居住的需要。根據租住或購置房屋的自主選擇性,成本由農民工自己負擔。
(三)企業成本。農民工所在企業,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等需要企業分擔的社會保障費用。企業也要正視農民工的勞動合同、工資待遇,注重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權利,重視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所以要加大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
五、結語
根據統計,我國目前有兩億多農民工,且數量逐年增加。農民工為我國城市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新型城鎮化建設更是十分重視農民工的問題,把農民工市民化作為了一項重要內容。
本文對湖州織里鎮農民工市民化各項成本進行了陳列和說明,確定市民化成本的內容,可以有效測算出該地農民工市民化所需成本,為政府所需投入資金提供參考,也為企業和農民工個人在市民化過程中所要負擔的成本提供參考,具有社會意義。而且這樣的成本體系構建,對其他小城鎮的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徐紅芬.城鎮化建設中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測算及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1):69-72.
[2]相征,趙鑫.城鎮化視角下的我國農民工市民化路徑探討[J].求是學刊,2013,40(5):56-61.
[3]申兵.“十二五”時期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測算及其分擔機制構建——以跨省農民工集中流入地區寧波市為案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2,19(1):86-92.
[4]張國勝.基于社會成本考慮的農民工市民化:一個轉軌中發展大國的視角與政策選擇[J].中國軟科學,2009,(4):56-69,79.
[5]顧志堂,張松法,沈金才等.湖州市織里鎮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之思考[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3,(4):28-32.
[6]王春光.新生代農村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與城鄉融合的關系[J].社會學研究,2001(3).
[7]黃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與農民工市民化[J].城市發展研究,2009,16(2):97-104.
[8]劉洪銀.新生代農民工內生性市民化與公共成本估算[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3,(4):136-141.
[9]柳博雋.建立農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J].浙江經濟,2012,(10):8-8.
[10]周小剛.中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以江西為例[D].南昌大學,2010.
[11]陳一非.廣東新型城鎮化的成本測算及金融支持[J].廣東科技,2013,(18):3-4.
[12]曾億武,丘銀.我國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