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佳明
摘 要:本文研究浙江省近幾年體育產業的發展數據及其“十二五”期間發展規劃,分析其發展現狀,發現制約體育產業發展的一些體制性、機制性矛盾和問題,挖掘發展機遇,為其未來發展提供對策建議,促進浙江省體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浙江省;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
體育產業是指生產體育產品和精神產品,提供體育服務的各行業的總和。[1]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能夠帶動體育事業的發展,也能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在我國,體育產業占全國GDP的比重已超過0.5%,其發展速度超過了20%,遠遠高于全國經濟的平均增長水平。陳立新等[2]認為體育產業包括體育用品和體育服務兩個部分,而2002年體育產業課題組研究表明應將體育產業劃分為體育服務業、體育產品制造業、體育產品銷售業。目前,浙江省體育局將原本劃分為體育服務業的體育場館單獨劃分為體育場館建筑業,將體育產業劃分為體育服務業、體育制造業、體育銷售業與體育場館建筑業。
浙江省體育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浙江安吉良朋、浙江衢州江山、浙江海寧馬橋鎮等多個體育制造業產業集群。但是浙江省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甚至與北京廣東等地區相比都仍有較大的差距,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服務業比重偏低、科技含量低、競爭力不強等狀況較為突出。本文研究浙江省近幾年體育產業的發展數據及其“十二五”期間發展規劃,分析其發展現狀與發展問題,挖掘發展機遇,為其未來發展提供對策建議,促進浙江省體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浙江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一)浙江省體育產業產值狀況。(1)浙江省體育產業狀況與經濟發展狀況的聯系。 浙江省地處我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是一個具有區位優勢、水源充沛、文化沉淀厚實、交通發達的省份。浙江省人均GDP在2000年時為13415元,到2010年突破51711元,2012年實現59249元,到2012年就達到63184.66元,近三年就實現22.18%的增長,可見浙江省經濟增長迅速。浙江省2009年體育及相關產業產業總產出為513億元,2010年總產出為717億元,創造增加值204億元,比2009年增長
23.8%,2011年比2010年創造增加值為249億元,比2010年增加34.73%,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現價比2010年增長
11.8%,略低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茅盈盈通過綜合關聯度法分析了浙江省體育產業的發展與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體育行業從業人數等的關系,最終得出體育產業總值與人均
GDP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直接存在密切聯系,旅游消費能夠有效促進第三產業發展。(2)浙江省體育產業專門化。本文計算了
2010年浙江省體育產業的區位商,2010年中國體育產業產值取2000億元,浙江省體育產業產值取717億元,全國2010年人口為1340.54萬人,浙江省2010年人口為5442.69萬人。
浙江省體育產業區位商=(浙江省體育產業產量占浙江省體育產業總產量之比)/(浙江省人口占全國總人口之比)
浙江省體育產業區位商=(717億元/2000億)) / ( 1340.54萬/5442.69萬)=1.456由以上數據可以推測浙江省有31.3%的體育產業產量是用于輸出到外區,故浙江省的體育產業是其專門化部門。
(二)浙江省體育產業集群。 浙江省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發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礎。浙江省的制造業已經形成八大產業集群,分別為:杭州富陽的賽艇、游艇、羽毛球拍、網球拍、乒乓球制造集群等;寧波寧海、杭州灣開發區和舟山的健身器材、釣具、戶外運動產品制造業集群等;溫州的網球拍、運動鞋、運動服裝制造集群及臺州的野外帳篷等戶外運動品制造集群;湖州安吉的乒乓球、飛艇、降落傘制造集群;紹興的健身器材、兒童體操器材、泳池設備制造集群;金華的帆船、輪滑、高爾夫推車、滑板車、健身器材制造集群;嘉興的健身器材、運動服裝、運動手套制造集群;麗水的武術器械、木制體育棋類制造集群及衢州江山的羽毛球制造集群。但是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外向型發展模式,存在許多發展問題與障礙。
二、浙江體育產業的發展條件
(一)資源與區位優勢。浙江地處長三角,經濟基礎較好,人民生活水平較高,并且具有有數字驚人、規模龐大的民間流動資本。長三角是全球化過程中率先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成熟,物質資源、物流水平、融資渠道均處于較高水平,可以減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物流成本、時間成本與能源成本。浙江省是民營企業的搖籃,目前,就杭州市而言,民營資本投入體育產業的勢頭高漲,全市2200余家體育產業場所中,民營資本所占比例達60%以上。并涌現出了許多規模大、管理規范、高中低檔次相結合的民營類休閑體育場所。浙江省在杭州市與寧波市體育產業均較為發達,杭州市也承辦了如國際馬拉松等比賽,極大的提高了浙江省體育強省的優勢,浙江省還可以借助上海的吸引力承辦更多的體育活動,吸引世界的注意力借以加強體育產業的發展。
三、浙江省體育產業的發展問題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夠,政策傾斜不明顯。 浙江省政府對體育產業的扶持力度較小,不利于其發展壯大。例如:杭州市體育產業所屬的全民健身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卻沒有得到明確又具體的政策扶持,而同樣類似的文化企業能獲得3年免稅的扶持政策,這樣極大不利于體育產業的發展。
(二)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體育用品也中體育用品制造業唱“主角”。2010年,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74%,比2009上升了0.02個百分點。其中體育服務業總產出60.45億元,增加值25.13億元,現價增長22.8%,體育制造業總產出591.86億元,增加值142.38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23.9%,增幅比去年提高了26.1個百分點,體育銷售業總產出55.62億元,實現增加值34.32億元,比2009年增長24.9%,是服務、制造、銷售和建筑中增長最快的部分,體育建筑業總產出8.66億元,實現增加值2.15億元,占全省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2011年,浙江省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77%,其中體育服務業、體育制造業、體育批零業和體育建筑業分別實現增加值為43.13億元、
162.62億元、40.79億元和2.45億元。 2011年浙江省各體育產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17%、66%、16%和1%,可見浙江省體育制造業是浙江省體育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而服務行業與批發零售業的比重較小,可見浙江省的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的比重過大,服務業的比重較低。
四、浙江省體育產業發展建議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發達國家及發達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政策傾斜能夠成為體育產業這個新興產業必要的助推劑,因此體育產業迫切需要政策扶持以盡快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對于體育服務業能夠享受低息貸款與體育場館的建設投資享受土地征用的優惠政策等都將促進浙江省體育產業的發展。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突出體育新興業態和市場要素的培育,提升體育產品的品牌。以體育服務業、運動休閑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用品業、體育會展業等為主要發展重點。
(二) 完善產業結構。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突出體育新興業態和市場要素的培育,提升體育產品的品牌。以體育服務業、運動休閑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用品業、體育會展業等為主要發展重點。提升第三產業中體育產業的比重,發展高端體育。
(三)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浙江省是人才大省,因此可以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著力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優化環境,大力培養既懂經濟、又懂體育的復合型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倡導有條件的大專院校增設有關專業方向和課程,培養體育服務業專門人才,并加快引進高素質體育產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體育產業百科名片[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231480.htm,2013-6-11.
[2] 陳立新,傅偉. 淺析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體育科學研究,2003(6): 68-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