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韶
摘 要: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汽車文化素養,有利于打造自身特色,促進就業。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仿真課堂,組建汽車社團、舉辦校園汽車文化節、開設選修課等方式來培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汽車文化素養
一、高職學生文化素養現狀
高職院校以向行業輸送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培養出不僅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專業性人才。但正因為其鮮明的職業定向性和崗位針對性,使一些人誤解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片面強調職業技能教育,阻礙了人文科學教育的實施。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不容樂觀,存在如下問題:
首先是文化素養普遍偏低。因為長久以來慣有觀念的影響,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在高職教育中存在很嚴重的重專業輕文化現象。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一些諸如語文、思政、藝術之類的文化課,但是為節省辦學經費,只開設一個學期,大班授課,一門課僅有幾十個課時,這些文化公共課在學生心目中分量很輕。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素養本來就有欠缺,在大學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走入社會以后由于文化素養不夠,從事的往往只能是簡單的技術工,對職業生涯的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其次是行業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欠缺。高職教育是與市場聯系最為緊密的高等教育,行業辦學的比例較大,帶有強烈的地域色彩和行業色彩。但是,受重專業輕文化固有思想的影響,學生只關注專業知識的學習,對本行業的文化了解不夠,對行業該有的職業素養也相對欠缺,造成知識結構不完整,知識儲備不全面。所以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實際上并沒有達到企事業單位的用人要求。
二、汽車文化素養培養的意義
隨著現代工業的蓬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車已經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必需品,與汽車相關的產業也相繼誕生,最終形成一條產業鏈,也由此衍生出“汽車文化”這個行業文化。
高職院校有汽車類和非汽車類專業之分。其中汽車專業著重專業技術的培養,不太注重汽車文化教育,非汽車類專業學生則對汽車文化知之甚少,在高職院校中培養學生的汽車文化素養意義非常重大。
首先是高職院校彰顯自身特色的需要。現在的高職院校已經進入內涵發展階段,要加快內涵發展,打造高職品牌,就必須彰顯自己的特色。汽車類高職院校如果能把普及汽車行業文化作為一個重頭戲,把校園文化和汽車行業文化進行對接,將汽車行業精神及使命、職業道德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內化,將使校園文化氛圍帶有濃郁的行業文化色彩,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特色文化,促進自身特色的形成。其次是培養學生由專業知識向職業能力遷移和促進就業的需要。高職學生除了具備必要的專業素質技能外,還應具有相關的職業能力。再者,是解決汽車帶來的社會問題的需要。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在給人類帶來便捷的交通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做到“人、車、環境”的和諧,成為擺在人們面前日益急迫的課題,若能在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汽車文化素養,這些帶有較高汽車文化素養的學生走入社會后,率先垂范,傳播汽車行業文化,也能有效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
三、汽車文化素養培養的途徑
高職院校專業有汽車類和非汽車類之分,而這兩種專業汽車文化素養的基礎和要求都不一樣,所以在培養過程中應該采取不同的途徑。
首先、在汽車類專業學生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迎企入校“走出去請進來”、建立仿真課堂,組建汽車社團等方式,提升其汽車文化素養,有效輔助其專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以湖南汽車工程職院為例,學院所開設的專業中,有汽車類專業六個,分別為汽車運用技術、汽車維修與服務、汽車電子技術、汽車制造技術、汽車營銷與服務、汽車評估,除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外,其余五個專業的學生以男生為主。男生動手能力較強,汽車專業技術較好,但對文化不感興趣,雖開設了汽車文化之類的課程,但真正深入學習的不太多。對這類學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迎企入校,“走出去請進來”,走進企業和行業,耳濡目染,使學生親自感知行業文化的精髓;請專家進行講座、專業指導,使學生近距離了解行業文化,有效提升汽車文化素養;建立仿真課堂,創設學習情境,通過與“客戶”的溝通,不僅使學生在專業技術方面得到鍛煉,更可以感知職業素養、溝通表達等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其整體素質。其次,在非汽車類專業學生中,通過舉辦校園汽車文化節、開設汽車文化選修課,開展汽車文化講座,引進校園車展,成立車模協會等途徑,使非汽車類專業的學生和老師了解汽車文化,從而具有較高的汽車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江定濤.高職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對接的意義和路徑——以交通高職院校為例《交通職業教育》
[2]段洪斌. 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