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健 曾澤棟
微博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媒介融合的新產物,幾乎融合了各種媒介的優勢,不僅“征服”了眾多主流媒體機構,也迅速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新寵”。微博因實現了與手機上網功能的無縫結合,大學生們趨之若鶩,且“黏性”越來越強。可以說,微博已深深嵌入到大學生群體的日常生活中,引發了“日常生活媒介化、媒介生活日常化”之現象,深刻地影響并改變著大學生群體的人際交往方式、生活行為方式乃至學習方式。不難發現,微博之于大學生群體,如同一把雙刃劍,正面與負面影響共存,積極與消極因素同在,這就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的挑戰。
一、基于微博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簡析
1.有利于通過大學生身份限制的突破、話語權的解放,化解教與學雙方的隔閡,促進師生平等溝通與和諧對話,從根本上實現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化傾向的超越。
2.有利于借助微博的時尚型、娛樂性、趣味性實現寓教于樂,發揮網絡育人功能,把微博運用從單純的信息分享、濃厚的情緒宣泄提升到情感分享、思想分享的高度,從根本上釋放思想政治教育所應有的情感價值。
3.有助于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限制,實現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互動學習、協作學習和移動學習,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深度、維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從根本上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4.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和網絡素養教育的需要,也是有效進行輿情監測、引導大學生輿情“圍觀”理性化的重要途徑。傳播主體的泛化、輿論范式的碎片化,對海量信息的甄別、篩選、過濾、監測的難度增大,對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博時代缺的不是信息,而是事實的解讀,真相的揭示,此種情況下亟須引導微博“圍觀”的理性化。
二、基于微薄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簡析
(1)微博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媒介融合的新產物,幾乎融合了各種媒介的優勢,這一特性使得微博具備了充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基本條件。(2)微博的若干主要功能如“關注”、“評論”、“轉發”等,使得微博具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例如,利用微博的“關注”功能可以加強教與學雙方的溝通,借助微博的“評論”功能可以組織學生對熱點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微博的“轉發” 功能可以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傳播新渠道等。(3)微博具有開放性、即時性、時尚性、交互性等特點,使得微博具備了以其為新載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4)智能手機的普及、流量資費的親民化,意味著微博終端的全覆蓋,各高校借助微博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教育資源已經具備。
三、基于微博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
1.創建學校微博平臺,或在門戶網站注冊學校官方微博,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通過學校微博平臺,或在門戶網站設立學校官方微博、專業微博、黨支部微博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引導,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思想價值觀。通過發揮微博主的核心作用,微博的共享性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與其他人分享感情經歷和成長過程的平臺,其傳播的價值觀也會對微博閱讀者產生影響,從而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2.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資源,構建思政微博體系,占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資源是學校所擁有的,能夠滿足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發展需要的各種有形和無形的要素來源。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總結本校的這類資源,挖掘這類資源,在此基礎上建立校官方微博、院系微博、各級黨政領導微博、黨總支、支部微博,班團微博、思政教師微博、輔導員微博、教師微博等覆蓋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博體系”。通過對學生加“關注”,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微博的“轉發”功能來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的新渠道,從而占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3.加強管理,使微博真正成為大學生信息共享、思想交流、輿情監測、輿論導向的平臺。 高校微博已經成為展示形象、傳遞信息、引導輿論的新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運營管理好校園微博,不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高校形象的塑造。在高校微博運營管理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定位和客戶群,了解學生的網絡溝通習慣。在進行內容發布和溝通交流時,結合微博新媒體的傳播特點,調整語言風格,使用活潑生動的語言,避免刻板的公文式語言,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用生動平實的文字和圖表予以展現,讓學生更加樂于接受。同時增強互動性,不斷提升微博運營技巧,使得微博真正成為大學生信息共享、思想交流、輿情監測、輿論導向的平臺。
4.以社團、課程、班級等為單元,以微博為紐帶,創建積極、健康、綠色的虛擬微博社區。 作為思政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高校應當以社團、課程、班級為單元,建立微博平臺。利用學生間的彼此“關注”來分發信息,提高日常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團系統干部定期通過微博將校園內的重要信息、新聞和活動發布出去,著力提升工作的時效性;專業教師通過微博傳遞先進的思想與專業的理論觀點,讓微博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平臺,多發布與專業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動態新聞,傳播先進的思想與科學的學習方法;知名學者專家可以通過微博讓更多的學生領略他們的風采;各職能部門通過微博傳達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信息;高校各級黨政領導充分利用微博,充分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與影響力,為高校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打造一個積極、健康、綠色的虛擬微博社區。
總之,面對微博的沖擊與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退避三舍”,而應該順勢而為,積極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貴在與時俱進,這也是它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所在。以微博為新載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應對策略,更是一種創新,其意義將超越載體之“新”、渠道之“新”本身,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形態、新模式,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博時代的新拓展、新實踐,有利于發掘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發揮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深度和維度。
參考文獻:
[1]郝勝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應對“微博”的挑戰[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2):48-52.
[2]張兵.基于微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棗莊學院學報,2011(1):82-84.
[3]張雯.淺析微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與管理[J].文教資料,2010(3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