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繼軍+余蕾
摘 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也隨之成為當務之急。通過剖析信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問題;對策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視,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近年來,信陽市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檢測檢驗和認證體系建設取得了極大進展,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現就信陽市存在的一些問題予以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關系到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生產投入品、生產過程、加工貯運和市場準入等環節的管理,涉及到種子管理、植保、農技推廣、農村環境保護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多個單位,是一個系統管理體系。但就信陽市目前的實際來看,關涉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還不健全。
1.1.1 產地環境管理缺乏
產地環境管理需要財政、水利、水產、土地、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范圍,通力協作,依法進行。目前,產地環境管理大多實行屬地管理,各鄉鎮人民政府對屬地環境負總責。鑒于人力、財力等的不足,各鄉鎮并沒有對農產品基地制定統一的發展計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縣級或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并沒有對產地進行分類與整理、保護與建設,也未在農產品基地建立長期定位環境監測網點,進行環境監測與評價。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更是缺乏監督機制。
1.1.2 生產過程監督管理缺位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如實記載使用農業投入品的情況,動物疫病、植物病蟲草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獲、屠宰或者捕撈的日期等。并且要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生產過程記錄的管理。省農業廳和市農業局多次下發了關于生產記錄管理的通知,但是,由于當前農產品生產規模化程度較低、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不強、分散農資經營體制等問題的存在,使農產品生產過程監管的難度較大,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縣開展生產過程的全面監管工作。
1.1.3 農產品安全生產指導缺失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的指導,農業科研教育機構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當加強對農產品生產者質量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據了解,絕大多數縣(區)農技推廣隊伍體系不完善,并沒有專門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工作,更沒有從推廣農業標準化、指導農民使用無公害生產技術等方面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與指導服務。
1.1.4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不到位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國家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縣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應當按照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對生產中或者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進行監督抽查。信陽市只有市農業局和固始、淮濱縣專門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三個檢測機構中只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開展了監督抽查工作,還存在著檢測范圍小、檢測能力弱等問題。八縣兩區因無專職檢測人員、檢測設備不齊全等,到目前為止,監管工作還不能進行。
1.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平較低
總體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在機構、人員和力量上與監管工作的要求還很不適應,矛盾比較突出。當前的檢測能力不足,通過認證的檢測項目少,不少新的風險參數沒有能力檢測,檢測的人員也嚴重不足。
1.2.1 檢測設備不完備
從全市范圍看,目前只有市檢測中心具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試驗室,設備配置還不齊全,部分機構的儀器設備已經老化。八縣兩區中,只有六個縣區分別爭取到了300-400萬元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項目資金,但檢測設備還不齊全,其中的四個縣區還都沒有建立檢測機構。開展檢測工作的縣區,檢測水平只限于定性分析。農產品生產企業、批發市場、基地建立檢測點的建設更是不足,大部分生產經營者沒有能力建立檢測設施。
1.2.2 檢測隊伍素質亟需提高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認定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應當具有與其從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活動相適應的管理和技術人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的技術人員比例應當占機構總人數的70%以上。申請省級考核認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技術人員應當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中高級技術職務的人員比例不低于40%。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技術人員應當熟悉農業基礎知識和農產品生產特性,具備相應的檢測技能,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培訓和考核合格。信陽市各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嚴重存在缺編、缺乏技術人員的問題,檢測技術力量薄弱成為制約當前檢測工作開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市檢測中心也存在著專業技術人員不足、檢測人員專業不對口、檢測與管理人員混用、技術人員技能培訓少等問題。
1.3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建設問題
1.3.1 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總體規模較小,認知度低
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在我國還屬于新生事物,加上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和消費者對其認知程度較低。認證的產品得不到消費者的認知,在市場上沒有優選性,直接導致認證作用和意義的削弱,又導致生產企業認證率低。另外,有些生產者為逃避監管和責任追究,直接拒絕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
1.3.2 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制度不夠完善
目前,GAP、GMP和HACCP體系認證的運行和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完善,著力點主要集中在前期的考察與標志審批,對于認證的后續跟蹤監管和用標過期企業申請續展等的工作重視不夠,直接影響企業和農戶進行質量自我監查的自覺性和進行認證的積極性。
1.3.3 認證流于形式,國際互認程度較低
我國標準的技術內容老化、標齡過長、標準的層次不合理,采用國際標準的程度較低,缺乏對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研究,使現有標準難以與國際標準接軌,又沒有與國際上許多認證機構達成互認協議,我們認證的產品不被國際認可,也直接影響到企業特別是外企認證的積
極性。
2 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各項規定,深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加強監管能力建設,積極構建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1 建立有效協作機制
要強化部門協調,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協調機制。加強食藥、農業、質監、工商、衛生、環保等相關部門的橫向配合,強化縱向聯動,明確各自職責,嚴管各個環節,對農產品實行“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應組建由多個部門組成的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開展大規模的專項整治行動,對違規銷售和使用農獸藥的行為進行重點清查整頓。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建設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為農產品質量建設提供技術保障。
2.2 加快農產品監測機構建設
各級黨委、政府應高度重視,各縣區必須成立獨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專業隊伍及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檢測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在加強和完善市、縣區一級農產品檢測機構的同時,按照農業部推進鄉鎮監管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建設進度,加大投入力度,合理成立鎮一級的檢測機構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及超市檢測點,讓其作為縣區級檢測機構的延伸點,使檢測機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建立政府檢測機構的同時,應有重點地扶持一部分企業,特別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生產示范基地,建立自己的檢測
機構。
2.3 提升檢測隊伍的工作水平
農業行政部門協調人事管理部門,根據農檢機構和認證機構的實際需要,確定機構工作人員事業編制,建立專業、精干的檢測隊伍。各級檢測機構和認證機構要嚴格按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要求,加強規范化管理,加強培訓指導,強化崗位練兵,切實提升基層農業部門依法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責任意識和業務素質,不斷拓展工作思路。
2.4 強化制度管理
建立基地準出和農產品準入制度,對農產品進行售前檢測,憑檢測合格證獲得市場準入資格;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建立生產者、經營者信譽管理檔案,加強跟蹤管理;加強產地源頭管理,逐步建立定點采購和檢測制度;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法規和制度,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2.5 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
加強基地管理,進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宣傳和推廣,對農民、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進行農業標準化培訓,引導他們按標準組織農產品生產。開展對生產投入品的監管,全面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建立田間生產檔案,實行規范的標準化生產。在產業規模大、組織化程度高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當中,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創建活動,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標準化生產要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模式。
2.6 加快建立認證體系
加強認證機構建設,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提供硬件和人力支持與保障。加強認證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三品認證的運行和管理機制,嚴格“三品一標”的認證程序,提高認證門檻,嚴把認證質量審核關,重點加強證后監管,建立退出機制,實行認證產品的持續性監管。加大對獲證企業的生產監管,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和生產企業冒用品牌、超范圍使用標識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 陳幼紅.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探索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
[2] 范瑋瑋.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政府責任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3] 雷百戰,鄭玉燕,肖廣江.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
[4] 李莉,李陽.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1,(7).
[5] 李仕強.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其工作思路[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8,(3).
[6] 任玉娟.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
[7] 石雪花.農產品質量安全困境分析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6,(2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