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航
摘 要:近幾十年來,隨著民辦高校的迅速發展,民辦高校內的黨外代表人士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民辦高校內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的發展不僅對教育和自身的發展有利,還在促進民辦高校構建和諧校園、促進民辦高校黨委工作建設、促進民辦高校事業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研究民辦高校黨外代表人士為契機,著重介紹了當前民辦高校內的黨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和現狀,為進一步研究如何發展民辦高校內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黨外代表人士;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135-02
黨外代表人士是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做出較大貢獻、有一定社會影響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黨派代表人士、無黨派代表人士、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港澳臺海外代表人士等。中共中央在2012年2月發布的《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對新形勢下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作出部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民辦高校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發展的行動指南。民辦高校是黨統一戰線重要人才的源頭,是黨外知識分子、民主黨派成員相對集中的地方,是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和黨外代表人士的搖籃。隨著我國民辦教育事業的日趨發展成熟,黨外代表人士越來越多的加入到民辦高校中,在民辦高校發展成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黨外代表人士對民辦高校發展的作用
1.促進社會主義民辦教育事業和民辦高校的發展
黨外代表人士作為民辦高校的成員,他們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也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著力量。且在民辦高校中,黨外代表人士的人數較多,同時,自身還具備著思想覺悟高、創新意識強、工作熱情高、文化水平高等特點。
黨外代表人士成為了民辦教育事業發展、壯大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另外,民辦高校的創辦是來自于民間資本,其在擔負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同時還要擔負著支撐和促進自身發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民辦高校內的黨外代表人士擔負著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學校安全的責任,民辦高校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2.提升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
在民辦高校中,黨外代表人士多是學校內的業務骨干或學科帶頭人,在教學和學校管理中起著帶頭作用。且相對于黨內人士而言,黨外代表人士往往見多識廣,人脈資源也較為豐富,不但可以為民辦高校籌集更多的社會資源,還常常具備著比一般教師有著較為先進的思想和教學理念,在日常的教學和管理中,作為教師或管理人員的黨外代表人士無形中將先進的思想和教學理念悄然的滲入到了民辦高校的人員隊伍中,還將這些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教授或傳遞給了大學生們,為提高當代大學生們的思想觀念和認知層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民辦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
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民辦高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其校園內部的和諧不但影響著自身的健康發展,還因大學生來自社會的各個地區和家庭而影響著整個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而民辦高校內的黨外代表人士不但影響著民辦高校的教育發展,其人員的穩定團結也影響著民辦高校的穩定和諧,因此,團結黨外代表人士的隊伍,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及專業技能,有利于為黨輸送更多同心同德的候選人才,還有利于維護學校安全穩定,構建和諧校園。
二、民辦高校黨外代表人士現狀
(一)民辦高校黨外代表人士的組成
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內的黨外代表人士多為民盟、民進、民建、民革、農工黨、九三學社等幾個組織,且民辦高校的黨外代表人士中,副高以上職稱者占約40%,博士及以上學歷者占約15%,有著留學經歷者占約8%,是省政協、市政協、區政協成員者占約10%,在民主黨派組織中擔任副處以上領導干部者占約12%,擔任民主黨派省委或市委委員者占約2%。由此可見,黨外代表人士不但是民辦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對民辦高校的發展起著較大的影響作用,是民辦高校不可忽視的一支關鍵性隊伍。
(二)民辦高校黨外代表人士的思想現狀
1.政治立場鮮明、愛國熱情高
雖然我國是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道路上,但是實行的政治制度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主黨派和共產黨不但有著統一的戰線,他們努力的目的也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祖國的發展和富強。且從我國目前的經濟高速發展、國家民主富強的現狀來看,我國走上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而生活在新中國的黨外代表人士,目睹了新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他們不僅衷心地擁護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著現在我國實行的政策和堅定的信念,還同中國共產黨一樣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樣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充滿了信心。
2.關心社會民生、民主意識強
民辦高校的黨外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基礎較好,擁護黨的領導和多黨合作制度,具有比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熱情,同時,又由于黨外代表人士來自民主黨派,具有較強的民主意識和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較高的政治素質,能夠在民辦高校的發展和黨建工作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中發揮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作用。
3.政治熱情較高、創新意識強
民辦高校黨外代表人士作為民主黨派人士,不但具有知識分子傳統的憂國憂民意識和報效祖國和人民的責任感,還能夠主動觀察校園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并在日常監督和管理的工作中積極建言獻策,政治熱情較高。同時,由于民主黨派人士的特殊身份,民辦高校的黨外人士們有著更多的機會出國訪問和考察,這不僅有利于民辦高校的學科與國際間的廣泛交流合作,也使得民辦高校的黨外人士們先進思想和創新意識增強,有利于掌握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獲取先進的科技信息,為民辦高校的全面發展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優勢保證。
(三)民辦高校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現狀endprint
1.隊伍學歷高、年輕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數量的增多,民辦高校的黨外人士的年齡呈現年輕化、高學歷、高職稱的發展現狀,大多數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許多人甚至位居學科研究的前沿。尤其是近年來,民辦高校內的黨外代表人士中年齡在40歲以下的年輕成員加入黨派的數量不斷增加,使得整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趨于年輕化發展,且思維活躍,對新觀念和新事物的接受度高。
2.隊伍發展迅速
隨著近幾十年民辦高校的快速發展,一批具有較高聲譽的民辦高校脫穎而出,民辦高校內的黨外代表人士也逐年增多,尤其是一些民辦高校為了提高自身的聲譽,常常采用聘請一些客座教授、名譽教授或外籍教師等充實教師隊伍,此外,面對生活和經濟的壓力,很多民辦高校教師只顧鉆研業務,開拓自己的事業,忽略了成為黨內人士的機會,久而久之成為無黨無派者。以上這些因素都使得民辦高校的黨外代表人士的隊伍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壯大,呈現出鮮明的快速化特點。
(四)民辦高校黨外人士同高校黨委合作共事的現狀
1.民辦高校的黨外人士與高校黨委合作共事的意識逐步加強
民辦高校黨外人士與黨委合作共事的意識逐步加強主要體現在:一是把增強黨外人士與黨委合作共事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式來推動民主高校民主決策的科學性。二是把增強民辦黨外人士與黨委合作共事成為一種重要措施來促進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有效開展。三是把增強黨外人士與黨委合作共事作為一個關鍵點來加強黨外干部的培養。通過創造平臺加強黨外人士與民辦高校黨委合作共事,可以較好地提高民辦高校黨外干部的合作共事能力和政治素質,為黨外人士的發展,提前打下堅固的基礎。
2.民辦高校黨外人士與高校黨委合作共事的制度普遍建立
推進民辦高校黨外人士與黨委合作共事規范化、程序化的根本保證就是必須要加強制度建設。黨外人士與民辦高校黨委合作共事制度逐步健全普遍被民辦高校重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確定了重大事項及時向黨外人士通報并征求建議意見制度。二是學校重大活動和重要會議邀請黨外人士參加制度被建立。三是建立了與民辦高校黨外人士聯系交友制度。四是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制度普遍建立。民辦高校普遍建立了統戰部門與組織部門在黨外干部培養上的協調工作機制,及時制定下發了黨外干部培養選拔文件。
3.民辦高校黨外人士同高校黨委合作共事的方式得到改進
在如今的民辦高校里,改進合作共事的方式、方法被民辦高校黨外人士與黨委普遍重視:一是校協商共事小組得到進一步調整改進。由校黨委書記或副即分管統戰工作的校領導任組長,成員由校統戰部長、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等組成,合作共事這一組織形式被加強。二是民辦高校民主管理機構被進一步調整與改進。在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學術委員會、民主管理委員會等民主管理機構中,各高校黨委注重吸收一定數量的黨外人士參加,使之更具民主性、代表性。三是黨外人士推薦環節被進一步調整改進,一支代表性較強、年齡較小、黨派各異、人數較多的黨外人士隊伍形成了,贏得了做好黨外干部的先機。
4.民辦高校黨外人士同其校內黨委合作范圍擴大
首先,隨著民辦高校的不斷擴展壯大,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在民辦高校內,黨外人士在學科鉆研、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教學創新和改革等方面參與的范圍愈來愈廣。其次,為了壯大黨外人士隊伍,民辦高校黨委和統戰部門有意識地在各民主管理機構中提升一些的黨外干部,讓他們參與或負責到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當中去,虛心聽取他們更多的民主化建議。再者,民辦高校內,黨外人士除對黨委領導班子和學校的教學業務以及重大決策進行監督外,還常常負有對高校校務和校紀、教學管理等進行監督的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黨外人士的知情和參與范圍。
參考文獻:
[1] 甄秀蘭,黃恩德.做好高校黨外干部培養工作的思考[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10(4):30-32.
[2] 屈文燕.對加強高校黨外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11(4):18-20.
[3] 王賢俊,黃金聲.協調統籌發展是民辦院校的生命線[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43.
[4] 郭沛超,楊潔.民辦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主要問題與應對策略[N].中國教育報,2007-06-08.
[責任編輯 仲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