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武
摘要: 目的:探討PBL模式對于消化系統疾病教學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消化內科學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采用傳統教學法、PBL聯合傳統教學法開展教學。通過考試,比較兩組綜合成績。結果:實驗組操作技能和綜合知識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PBL聯合傳統教學能保持知識系統性、完整性,有效培養了學生臨床思維,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PBL教學;傳統教學;消化科;效果比較 The effect comparison of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digestive department teaching
Yulin city health school Li chongwu 537000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PBL pattern teaching for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Method:Students of digestive diseas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respectively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PBL in combination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from test,compar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wo groups .Result: the operation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experimental group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PBL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can maintain the systematic, integrity of knowledge,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PBL teach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Digestive department; Effect comparison
【中圖分類號】R5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03-02 消化內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臨床學科,消化系統疾病屬常見病,如消化性潰瘍、肝硬化等在內鏡下均有明顯的特點,同時組織病理學改變也有鮮明特征,較之其他學科,具有形象化的特點。對疾病的認知過程,在課堂教學之外,也需要更多臨床經驗積累和知識沉淀。傳統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知識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效率不高。引入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基礎,教師為引導的新的教學模式。采用兩種不同模式教學,探討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消化科學生60人,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30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聯合PBL教學。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入學成績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所有學生由同一教師授課,選用的教材也一致。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方法, 即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板書、掛圖等進行課堂教學
實驗組: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開展PBL教學,提出問題—討論—總結,三段式教學過程。具體操作步驟是:1、準備問題。課程中,教師講授消化性疾病的概念、臨床特征、治療等。以教授內容為中心,根據學生綜合知識水平,結合臨床病例,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小問題,作為討論內容,告知學生。2、學生預習。將30名學生分成5組,每組6人,根據提綱,學習相應章節內容,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病例資料,思考并討論問題。同時,每組專人做好記錄,匯總討論結果,提出新的問題匯。3、討論總結。各組陳述討論結果,教師對有爭議性的問題和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分析解答,針對各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方向,最后歸納總結本節課重難點知識,強化理解。
1.3 評估教學效果: 課程結束后,兩組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考核,實行同一試卷統一考試,評估學習效果。理論測試題型有填空題、名次解釋題、簡答題和病例分析題。操作技能考核包括病例書寫、病情診斷和臨床操作等,評分采用百分制。兩組綜合能力測試成績以理論考試成績、操作技能成績分別占 50%計算。
2 結果
表1考試成績顯示,PBL聯合傳統教學方式學生操作技能和綜合知識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P<0.05)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
組別 數量 理論知識成績 操作技能成績 綜合成績 對照組 30 72. 2±5.7 67.4±6.1① 69.8±5.8①實驗組 30 74.5±6.4 76.4±7.5 75.5±6.7 兩組成績比較,操作技能和綜合成績方面,P①<0.05
3 討論
消化內科教學是一門臨床理論課,目前大多數院校教學方式是按照章節縱向學習,保留章節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由于各章節獨立、分散未形成橫向關聯,同時消化系統疾病繁多,一種臨床癥狀會涉及幾種疾病,由于課時的限制,許多內容都未講解,需要學生課后深入學習。因此,需要學生能主動學習,有效綜合各知識點,充分搜集文獻資源,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知識傳授為中心,根據生理、生物化學、病理等設立學科,學生接受系統化的訓練。但它有一定的缺陷,學生缺乏主動性,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以及交流溝通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PBL教學法中,學生是主體,以臨床疾病為基礎,打破了各章節的完整性。具有以下優點: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2、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臨床思維能力;3、有利于語言表達、交流溝通、團隊協作精神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作為一種開放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師有熟練的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知識,能提出問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同時要能主持大局。學生在教師帶領下,積極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實施PBL應注意避免產生表面化的教學效果,學生單純以完成教師設定的問題為目標,而未注重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由于學科知識的完整性被打破,產生的教學效果還不如傳統教學。因此,采用PBL聯合傳統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表面化現象,保證知識系統性、完整性的同時有效培養了臨床思維,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本組實驗,PBL聯合傳統教學組的操作成績和綜合成績明顯由于傳統教學組,也印證了這一點。在之后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使之成為更高效、科學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賈寶洋 關曉輝 楊志平. PBL與傳統教學在消化科教學中的比較[J]. 現代預防醫學, 2010, 37(18):3480-3481.
[2] 劉紅 吳靜 林香春. PBL模式在消化科教學中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PBL模式在消化科教學中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J]. 繼續醫學教育 , 2013, 27(09):52-54.
[3] 郭林杰 吳浩 唐承薇. PBL教學方式探討[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14, 31(03):215-231.
[4] 張琳 李帷 吳兵. PBL教學法在消化內科住院醫師培訓中的實踐[J]. 中國病案, 2013, 14(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