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香
摘要:目的:探討全腦血管造影術(DSA)的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方法:對160例全腦血管造影術的腦血管病患者進行術前心理疏導,做好術前準備,加強術中、術后監測和護理,及時處理各種并發癥。結果:本組160例DSA造影的患者通過精心手術均取得較佳效果。結論:DSA在我國具備成熟的技術,是治療腦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腦血管造影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67-01全腦血管造影(DSA)是神經外科常用的檢查方法,在腦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腦腫瘤的診斷上具有重要價值。全腦血管造影術具有一定創傷性,因此,探討如何觀察、護理、確保檢查成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我科2013年度160例全腦血管造影患者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并對有關護理問題探討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160例,男86例,女74例,年齡20—68歲。DSA檢查結果:腦血管畸形50例,腦動脈瘤82例,腦血管栓塞12例,腦血管狹窄10例,未發現異常6例。
1.2 方法,患者平臥,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腹股溝區動脈搏動最明顯區域,用穿刺針穿刺股動脈,插入血管鞘、導絲、導管,然后用6號或5號的造影管先后進入左右兩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在DSA監視下行全腦血管造影。
2 護理要點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全腦血管造影術是一種創傷性檢查,術前患者由于對手術不了解,常表現為焦慮,甚至恐懼心理。對此,護士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同情心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檢查的目的和必要性,并簡要介紹造影的進程,注意事項,術中配合要點,使其對手術有所了解,并例舉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以贏得最佳配合,保證手術的勝利進行。
2.1.2 術前準備,(1)術前安排患者進行全面體檢,術前做好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血糖,心電圖等檢查,對有嚴重出血傾向以及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嚴重的老年性動脈粥樣硬化者禁止造影。(2)禁食,術前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3)備皮,備皮范圍上至肚臍下至大腿上1/3,兩側至腋中線,包括會陰部,切勿損傷皮膚,以防感染。(4)碘過敏試驗,取造影劑1ML緩慢注入靜脈,觀察15分鐘,若出現結膜充血、蕁麻疹、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說明為陽性,應立即報告醫生停止手術或改用其他造影劑。(5)向患者講解造影時的體位,手術采取平臥位,造影時患者必須保持體位不動,否則會影響成像的清晰度。(6)術前取下金屬飾品、假牙等,以免影響X線檢查。
2.2 術中配合
2.2.1 標記部位,協助患者平臥于檢查臺上,充分暴露穿刺、插管的部位,標記足背動脈、耳前動脈,以便術中、術后進行對照。
2.2.2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對側肢體建立靜脈通道,以便出現特殊情況時及時處理,隨時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壓、脈搏、肢體活動等情況,并做好記錄。
2.2.3 術中護理 術中護理注意觀察患者的語言、肢體及意識狀態,如有出現意識、語言及肢體運動障礙時,通常為導管造影劑等對血管刺激而引起血管痙攣所致,可給予罌粟堿對癥處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對患者的意識、瞳孔、脈搏、呼吸、血壓及肢體活動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因在導管及導絲推送過程中及支架釋放中可刺激頸動脈血管發生血管痙攣,造成腦缺血、缺氧,刺激頸動脈竇而致迷走神經興奮出現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可能撕裂血管內膜和斑塊使栓子脫落而發生 腦梗死等嚴重并發癥。我們做好嚴密觀察并根據心率、血壓情況給予應用阿托品提高心率,多巴胺升血壓。為防止繼發血栓形成,每小時給予靜脈應用肝素3000u或者尿激酶20~50u。
2.3 術后護理
2.3.1 觀察生命體征24小時監護,嚴密觀察神志、瞳孔、尿量及生命體征的變化。由于DSA是在全身肝素化的情況下進行,術后注意觀察有無顱內出血的發生。如出現脈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應考慮有無顱內出血,如出現血尿、尿量減少,要考慮有無急性腎功能不全,一旦出現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做相應處理。
2.3.2 基礎護理,術后患者平臥,沙袋加壓包扎穿刺點6-12小時,術肢制動12小時,絕對臥床休息24小時。對患者給以心理安慰,消除緊張心理,指導患者多飲水以促進造影劑的排除,術后4小時給予低鹽、低脂肪易消化的不含高維生素K的飲食。
2.3.3 穿剌部位血腫是血管穿剌插管最常見的并發癥。出血量大時可引起壓迫癥狀,術后嚴密觀察穿剌部位有無滲血和血腫,術后第二天換藥,每日一次,局部涂碘伏,直至術后第三天。本組有5例因患者不配合,出現傷口局部血腫,通過延長加壓包扎時間處理,血腫完全吸收,沒有出現壓迫癥狀。
2.3.4 術后應持續心電血壓監護72h,密切觀察心率心律、血壓的變化,經常詢問患者有無胸悶、胸痛心慌、出冷汗等情況。對于腦血管狹窄介入治療使病變血管開通后,血流量急劇增加可能出現腦過度灌注綜合征而造成患者不良反應,如出現劇烈頭痛、頭脹、惡心、嘔吐、癲癇、意識障礙,嚴重者可發生同側顱內出血,如發現上述癥狀應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2.3.5 注意穿剌肢體血運情況,密切觀察穿剌肢體的皮溫、膚色、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及肢體感覺的變化。如出現搏動減弱或消失,皮膚發紺,皮溫降低,肢體發麻等,可能是包扎過緊或栓塞造成,應及時放松繃帶,進行處理。
2.3.6 觀察術后并發癥,最常見的為頭痛惡心嘔吐。要注意頭痛的部位、程度和性質,造影使用的高壓注射可引起血管破裂或加重出血。本組中有23例患者蛛網膜下腔出血,術后頭痛加重,并出現抽搐現象,可能為再出血引起。經脫水降顱壓、止血、鎮靜、抗感染等治療后,頭痛減輕,病情好轉,頭顱CT考慮為造影誘發抽搐發生,因此術后要適量使用鎮靜藥物。對腦血栓患者,應注意肢體活動度有無加重和瞳孔的變化。
3 小結
本組160例DSA造影的患者通過精心護理取得理想效果,護士在術前準備是否全面,關系到手術能否順利進行;術中密切配合,術后精心護理,可有效的減少和降低并發癥。
參考文獻
[1]劉慧,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術的護理,《基層醫學論壇》2008年第09期
[2]劉桂洪、常紅,對全腦血管造影術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年第22期
[3]周元林、茹海鳳,數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術圍手術期的護理,《當代護士》2008年第03期
[4]劉秋花、廖秀華、林建生,全腦血管造影術的護理配合,《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08期
[5]韓春麗,全腦血管造影術的護理,《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