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園
摘要:距離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出臺已近六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無論是國際文化交流還是公民素質,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和提高。然而與此同時,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管理方面卻同樣面臨著諸多壓力。面對壓力,如何積極探求新時期博物館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成為了諸多博物館管理人員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時期 博物館 管理 發展方向
自2008年首次出臺了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相關政策后,我國博物館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時刻”,全國各地多個博物館在開放日都是人潮涌動,游客爆棚。應該說,博物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的這一舉措,不但使廣大民眾獲得了享受我國悠久文化、歷史、藝術的權利,也使國際之間的文化交流得以發展和促進。然而,就在大眾享受博物館文化藝術的“饕餮盛宴”之時,很多博物館在迎來輝煌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壓力,由于擁擠、破壞導致博物館開放之日成為了閉館維修之日的現象屢有發生,這充分暴露了博物館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本文通過近年來我國博物館管理與發展現狀為切入點,對新時期博物館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究。
1 我國博物館發展與管理現狀
1.1 資金鏈中斷,使管理失去“后續之力”
博物館在沒有實行免費開放政策之前,是帶有一定營利性質的機構,除去政府固定的資金投入之外,博物館自身還可以創造一部分經濟效益,這些資金一方面用于管理人員的薪酬獎勵,一方面還用于博物館的基礎設施建設。然而實行免費開放之后,博物館的公益性特征更為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博物館的經濟來源,尤其是隨著一些地區博物館盲目擴建,使當地政府在進行初期投資后,卻無法支撐后期運營,導致博物館運營資金鏈中斷,不但無力完善基礎設施,更使正常運營受到影響,而且資金鏈中斷,使得一些文化宣傳、文物保護等工作無法開展,使博物館管理失去了“后續之力”,很多博物館成為了政府一味追求政績的“空架子”。
1.2 專業人才缺乏,使管理失去“內在驅動”
如果說加強博物館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是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外在因素,那么專業的管理人才則是保障博物館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驅動”。我國博物館學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但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的專業管理人才卻寥寥無幾。縱觀現有博物館管理人才的整體素質也是莨莠不齊,有待提高。應該說,沒有專業的管理人才對博物館整體發展進行管理與規劃,博物館最終會陷入一種管理無序的混亂狀態,嚴重者,甚至都無法保障最為基本的管理工作,如文物保護等。
1.3 形式傳統守舊,使管理無法實現“創新發展”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博物館傳統的展覽形式已經不能夠再滿足人們的視聽需求。應該說,一部分博物館正在力求展覽形式的創新,一些大型的、綜合性的博物館會通過沙龍、講座以及音樂會的形式來吸引更多大眾,但一些地方博物館卻因各種因素,導致藏品陳舊,形式落后,沒有更好的將地方特色與博物館的管理建設進行有機結合,不管是在文化普及還是服務質量上都沒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重數量輕質量的觀念,導致博物館的管理無法實現與新時期社會發展同步的創新與發展。
2 新時期我國博物館管理工作發展方向
2.1 健全管理制度,細化管理措施
之所以博物館在免費開放之后,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主要就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導致的。一些博物館為了迎合上級政策,安全管理工作還沒有做到位就急于開館,擁堵的人流無疑會使文物的保護以及參展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健全管理制度,細化管理措施成為新時期博物館管理工作發展的首要任務。要在建立博物館對外開放的外部制度,如對每天參展人數進行量化限制,為了使觀眾流量得到合理控制,可以通過團體提前預定等方法,使博物館在管理方面能夠做到及時調控等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內部管理措施,如制訂博物館基礎設施檢修、維護、保養等制度;制訂具體而細化的服務措施等等,做到制度嚴密,責任明確,無論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相關人員能夠及時做出處理,形成一個管理有序的工作局面。
2.2 完善功能設施,拓寬服務渠道
博物館功能設施分為“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兩方面。其中“硬件設施”包括方便民眾更好的了解歷史、了解文化的各種服務設施,如數字影視、電子閱覽室,以及專供兒童使用的兒童科普樂園、美育課堂、兒童展廳等以直接體驗和直接參與為主的與青少年心理與認知需求相適應的服務設施,開拓青少年眼界。同時還要加強特殊人群的服務設施建設,如開辟無障礙盲人專用通道、配備聾啞人專用講解員等等,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同時,在加強“硬件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軟件設施”建設,及管理隊伍和管理人員素質的整體提升。要通過多種形式來加強管理人員的技能培養和職業素養提升,可以通過外聘考古人員或者是文物研究人員作為專業顧問,一方面可以對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提高人員專業水平;另一方面還可以讓這些專業人士充當“導游”,為參展游客傳播更深層次的文物知識,充實博物館專業隊伍力量。同時,還可以通過行業交流,來汲取先進的管理經驗,從而提高博物館自身的競爭能力。
拓寬服務渠道,需要博物館在完善自身的研究、收藏以及陳列展覽的功能之外,還要依托博物館特殊的宣傳功效來拓寬服務新領域。如通過與新聞媒體的合作,開設藏品電視講座、尋寶互動等欄目;憑借數字化技術,還原文物古跡、文化遺產,使用多媒體技術再現人文典故、歷史遺風;還可以與旅游行業進行合作,將博物館參觀作為旅游項目的一部分內容,將更多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文物,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來為民眾提供更多認識博物館、了解博物館的機會,讓博物館真正成為一種供廣大民眾隨時共享的文化資源。
2.3 注重文化宣傳,加快特色建設
文化宣傳的目的,主要是讓人們能夠改變對博物館抱有“神秘之感”的錯覺,要通過對博物館功能的宣傳,以及博物館內藏品的宣傳介紹來向人們普及文化知識。文化宣傳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激發民眾參觀博物館的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對民眾進行參觀游覽形成一個正確的導向。博物館的管理不應僅僅停留在對內部管理人員、管理機制的層面上,也同樣要在民眾管理上下功夫,提高了民眾的文化修養和整體素質,這樣就會使博物館管理工作更加暢通無阻。同時,在做好文化宣傳和文化普及的基礎上,要加快博物館的特色建設,不但要加強內部環境建設,也要注重外部環境設計,包括博物館建筑外形的個性化設計、場地生態綠化等等,要讓博物館成為一種文化標志,一個城市象征,一張充滿地域特色的“美麗名片”。
總之,面對來自多方面的壓力,面對博物館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弊端,新時期下的博物館管理工作應該積極探求新的發展思路,從制度、人員、服務、信息化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文化、藝術導向作用。實踐證明,只有革新管理,與時俱進,才是博物館管理工作走出“瓶頸”的首選之路,也只有不斷的改革與發展,博物館才能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激流勇進,再創輝煌!
參考文獻:
[1]常翠芳.探討新時期博物館管理工作[J].祖國:建設版,2013 (3):47.
[2]杜聿.現代博物館管理模式探析[J].神州,2013(16):261.
[3]潘美希.博物館管理的若干思考[J].海峽科學,2013(2):59-61.
[4]王蓉.古墓博物館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大眾文藝:學術版, 2013(16):59-60.
[5]Yuha Jung,劉娜.藝術博物館生態系統:一種新的替換模式[J].文化藝術研究,2013(2):15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