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秋
【摘 要】隨著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由于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已影響全體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部分地區和個別學校出現了學生心理失衡行為、心理危機事件和人身傷害事故,此類事件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當地家長和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本次研究將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分析入手,力爭找到適合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體系。
【關鍵詞】中職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建設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地不斷發展,中職院校的學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家庭、社會和校園環境等諸多環境的影響與束縛,這些因素必然會對中職院校的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影響。如何深入開展中職院校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更適合當前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和技術型人才需求的課程體系,對于現階段中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部分中職學生存在以下心理異常現象
1. 強烈的白卑心理。
2. 言目尋求“保護”。
3. 人際關系緊張。有的中職學生由于初中階段的表現一直得不到應有的肯定,于是總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導致自身心理的焦慮。
4. 強烈的受挫感。中職學生大部分在初中階段沒人疼沒人愛,于是選擇以強悍的表象掩飾內心的虛弱和挫敗,以期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
5. 存在逆反心理。中職學校個別學生偏執、敵對,對以前的教育經歷存有偏見,對一切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因此對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存有嚴重的逆反心理。
6. 嚴重的厭學情緒。
7. “特殊”的攀比心理。
二、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內容
根據中職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分為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和升學與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四大方面。
1. 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
許多中職學生都有這樣的經歷和體驗:心里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嘴上也在說“貪玩不利于學習,今后不再貪玩”,可往往是鬼使神差,控制不了自己;也有學生上課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課下學習一會就厭煩,不愿再繼續學下去;還有的學生雖然用了大量的休息時間,學習效率也不高,非常苦惱……
因此要讓學生掌握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首先,幫助中職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某個學生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對其他人來說卻不一定適合,我們要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揚長避短,選擇好最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除了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等必須養成的良好習慣外,還要培養五種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自主學習的習慣、計劃學習的習慣、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勞逸結合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用腦。
2. 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
理健康教育課程從學校實施的主要形式來看,也可以看作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輔導,因此,它的心理學基礎主要是指團體輔導及其相關的理論。
①引導中職學生樂于與他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適應集體生活。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人際交往中的禮儀規范及待人接物的良好態度、技能、技巧等。幫助學生如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創設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幫助學生學會準確地認識人際關系狀況,分析自己的人際吸引力和排斥力以及影響因素,使之善于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并及時調節自己的人際心理問題。人格健康的學生應該是有“人緣”的。在同學間保持友誼,表現出一種友好和善良的情懷,這是人格健康的標志之一。這就需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做到:
關心別人、悅納別人、改變自己、加強交往、有自己的處世原則。
②塑造健康的“自我”。健康的“自我”,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指對自己本身有清楚的了解,進而能有悅納自己的態度,愿意努力發展其身心的潛能,對于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做無謂的抱怨。
3. 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
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大多初次遠離父母,來到學校,手頭有生活費了,有自己支配的自由資金,閑暇時間增多,業余生活開始豐富起來,如何安排自己的休閑、娛樂、消費、健美、日常生活和追求社會時尚,這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有意義地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其次,慎重交友。交友不慎,受到不良伙伴的影響、唆使,是中職學生養成不良生活習慣的重要社會環境因素之一。對此,提醒中職學生應該予以高度重視,應該結交哪些朋友,不應該結交哪些朋友,一定要認真辨別、慎重選擇。再次,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實踐證明,凡文化素質低,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生活態度不嚴肅,以吃喝為樂,以哥們義氣為重,以打架斗毆為榮的中職學生,都極易沾染不良的生活習氣。
②幫助中職學生合理安排閑暇生活。首先,課間走出教室呼吸新鮮空氣,哼哼歌,和好友閑聊幾句。放學后打打球,參加體育鍛煉。周末看看電影、上上網。閑暇生活的安排,不僅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也要考慮到個性的其他方面,如氣質、性格、能力等。其次,多樣化的閑暇生活方式,離不開對閑暇時間的科學利用。首先學會文理搭配,即學會兒文科知識,再學會兒理科知識。使大腦皮層不同區域的細胞輪流興奮,從而提高效率。其次學會動靜結合。
③對學生進行合理理財與消費教育。對于會理財的中職學生而言,他們懂得如何從花錢中去“掙錢”。這種“掙”即是節約,因為節約了不該花的錢,同樣就等于掙了錢,節約可以從以下方法入手:第一,要避免沖動購物;第二,不能因為花錢少不當回事;第三,購物善用時間差;第四,不購閑置物品;第五,養成記賬的習慣。endprint
④教育學生合理利用網絡,避免網游成癮。
第一,教育學生正確地認識網絡和網游。
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尤其是沉迷于不健康網站和網絡游戲,危害相當大。它會使學生迷失于虛擬的網絡世界,自我封閉,隔離于現實世界,影響學業,甚至放棄學業,久而久之,還會影響到正常的認知和情感,心理定位失衡,導致人格出現偏離,發生可怕的后果。有的中職學生因網癮,神情恍惚、人格扭曲、無心讀書、途中輟學;有人因無錢上網,攔路搶劫、盜竊財物,違法犯罪;還有的連續白天黑夜泡在網吧,不思食寢,過度疲勞而猝死。
第二,幫助學生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
預防和戒除網癮,要能科學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和內容,這需要學生做到:一是控制上網時間。二是上網內容的限制。三是下網要準時。
第三,培養學生對其他良好活動的興趣
中職學生精力充沛,為了使之擺脫迷戀網游的傾向,應培養他們其他的興趣愛好,如唱歌、繪畫、打球、下棋、游泳等,用良好的活動來吸引中職學生,使他們自然而然地分散對網游的過分注意,不再迷戀。
第四,尋求多方配合,認真治療
對已經陷入迷戀狀態而且較難矯正的中職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認真進行心理治療,并配以藥物輔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區應進行良好的配合。
4. 升學與就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
①專業或職業傾向的自我認知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認識自己的性格。
②指導想繼續深造的學生了解與升學學校和專業選擇、就業選擇等相關的其他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從網絡或者相關部門獲得。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方針的體現,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我們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踐探索中要充分認識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探索找到適合當前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體系,并采取有效措施,用不同的方法以多種形式促進職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努力將職校學生培養成為對時代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于多.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則及實施策略[J]. 職業技術,2010(12).
[2]馮寶泉.談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