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 楊敬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9)
摘 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思維方式超越了傳統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從“關系”的角度強化了主體性思維。把實踐理解為一種思維方式,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概念認識深化的結果,同時也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思維方式;特點;意義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007-02
一、實踐思維方式的涵義
黑格爾說,“哲學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 [1]。哲學思維方式,屬于哲學理論的內在的思維邏輯,表現著哲學對待事物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模式以及處理事物的方法。思維方式是無形的,但它卻像“靈魂”一樣貫徹并支配著哲學的整個內容。然而哲學理論的意義就在于思維方式的意義??v觀思維方式的變革,大體上經歷了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從樸素辯正思維方式——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實踐思維方式。要理解實踐思維方式,首先要弄清楚思維方式的含義。思維方式,通常是指人們用以把握、描述和解釋世界的概念框架的組合方式和運作方式[2]??梢娝季S方式是人們認識事物、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比較穩定的思維邏輯框架,它是由中心概念或概念體系、認知框架與思維對象及思維中介等要素構成,反映了特定背景下人們思考問題的程序和方法。
什么是實踐思維方式呢?它就是指以人的現實實踐為核心,是“從人和自然主體和客體、主觀和客觀在現實活動中的相互作用和關系出發,以本原存在和超越形態在現實活動中的相互作用關系為依據,去觀察各種事物、理解現實世界、回答兩重化矛盾的思維方式”[3]。從這個概念我們可以看出,實踐思維方式的核心概念是實踐,其與思維對象聯系的中介是人的行為的指向性。實踐思維方式是馬克思用來分析和把握世界的一種根本方法,也是批判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的主要武器之一。馬克思指出,舊唯物主義“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著感性的人的活動,當著實踐去理解”[4]。而唯心主義是不知道是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這就是說,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思維方式上都陷入了形而上學。舊唯物主義把世界還原為純粹的、靜止的客觀事物,否認對客觀事物理解的歷史性和主體性;而唯心主義則從主觀出發推演整個世界,完全忽視了客觀事物的感性活動(即實踐)本身。正因為二者思維方式上的缺陷,導致他們不能理解和把握整個世界,所以說,“關于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盵4] 在這里,馬克思明確提出要用實踐的思維方式才能證明人的思維方式是具有客觀的真理,如果用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思維方式不但不能解決人們的思維的客觀真理性問題,反而會陷入純粹的無意義的經院哲學的爭論之中。
實踐思維方式是實踐主體在社會實踐活動逐步內化社會實踐的手段和方式而形成的定型化的思維模式。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經驗性和具體性,由此內化的實踐思維方式則具有理論性和抽象性,但這種理論性和抽象性的思維方式帶有“實踐的痕跡”,它反過來又規定和指導人的活動,并在人的活動的基礎上不斷變化和發展。在馬克思看來,實踐不僅僅是人的一種對象化的活動,而是已經上升到了思維方法論的層次,已成為把握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
二、實踐思維方式的特點
第一,實踐思維方式是一種哲學反思的把握方式。在馬克思以前,反思作為一個哲學概念只限于純粹思辨的領域,這種反思在黑格爾哲學中達到了思辨的頂點,而馬克思的反思則是一種實踐反思。實踐思維方式中的哲學反思性是由實踐的變化發展而規定的,它不是直接思維具體的事物和人的活動,而對業已存在的思想、客觀事物(人化了的)進行實踐維度的反思。它反思思想是如何依據實踐而生成,反思客觀事物的存在與人的實踐活動的關系,也即是反思客觀事物和人的思想是否是人的實踐活動的產物,并在此基礎上把反思的結果理論化,站在更高的維度上去指導人的實踐活動,從而確保人的實踐活動的正向性和合理性。
第二,實踐思維方式是一種辯正的把握方式。辯證法由于否定和超越了形而上學的孤立、片面、靜止和非矛盾的思維方式,而更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實踐思維方式從主客統一的維度去理解客觀事物和人的活動及人的思想,從而克服了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孤立性和片面性;實踐思維方式從不斷變化發展的實踐出發把人的活動理解為一個歷史過程,從而克服了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靜止性;實踐思維方式以其中介性(即關系性)正確地解決了主觀和客觀、具體和抽象的矛盾,從而克服了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非矛盾性。實踐思維方式正確地溝通了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對平衡分析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三,實踐思維方式是一種社會歷史的把握方式。馬克思認為,抽象本身離開了現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思維方式表現為理論化、定型化的把握世界的框架,其必然具有抽象性,但思維方式的抽象性卻不能離開現實的社會和歷史,否則就會成為純粹思辨性的。實踐思維方式也具有理論的抽象性,但它與現實和歷史緊密聯系。首先,實踐思維方式的形式具有歷史性,它從的實踐活動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考察人的實踐活動的形式;其次,實踐思維方式以現實的態度對待客觀事物和人的活動,把客觀事物和人的活動納入實踐思維方式的視野中。這樣,實踐思維方式就以其特有的維度聯系了歷史,溝通了現實。實踐思維方式的社會歷史的把握維度,使的它自身不會湮沒在純粹抽象理論之中。
第四,實踐思維方式是以主體實踐的內在本性、規律作為理解相關哲學問題的規則、途徑和方法[5]。主體的實踐是人的生成方式、現在方式和發展方式,它規定人怎樣做人的本質;主體的實踐方式即主體在實踐展開過程中的、歷史的生成、存在和發展方式。人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生成和發展方式亦即主體的實踐方式,規定著人思考、把握、理解、評價屬人存在的思維方式。按馬克思實踐思維方式思考,以實踐為思維的視角、切入點、立足點、出發點和歸宿點,哲學思維所把握的存在,無一不是屬人存在,即使是人的意識、思維、認識的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有別,但都是屬人存在,所以應從實踐去理解、評價他們。主體實踐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在矛盾本性和規律,它是主觀性和客觀性、主體性和客體性、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原則性和靈活性、本然和應然等的統一。馬克思的實踐思維方式,自覺地把這些外部存在——實踐的內在本性和規律,內化為思考、把握、理解、評價和解決一切相關問題的,亦即思維方式的內在的規則、規律、途徑和方法,它蘊涵、表征著馬克思哲學把握的存在與以往哲學把握的存在根本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思維方式與以往哲學思維方式的思維規律和方法的根本區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