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鵬宇
摘 要:在隧道施工中,片巖節理、片理較發育的地質容易發生坍塌事故、并且超欠挖控制難度大,往往是成為制約施工生產的難題。以湖北省鄖十高速公路平地院隧道工程為例,本文探討了在片巖地質條件下的隧道工程施工中,通過采用光面爆破技術,取得了隧道工程開挖施工安全,并有效控制隧道塌方、改善開挖輪廓面、加快施工進度、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積極而關鍵的作用。
關鍵詞:隧道工程;光面爆破;開挖施工;片巖地質;應用研究
一、工程概況
(一)工程簡介。新建平地院隧道為分離式特長隧道,是本標段重點控制工程,也是鄖十高速公路的控制工程。隧道右線全長3311m,Ⅲ級圍巖2100m,占63.5%,Ⅳ級圍巖690m,占20.8%,Ⅴ級圍巖521m,占15.7%;左線全長3295m,Ⅲ級圍巖2278m,占69.1%,Ⅳ級圍巖579m,占17.6%,Ⅴ級圍巖438m,占13.3%。我標段負責隧道進口端約1700m段落的施工。
(二)工程地質。隧道區屬構造—剝蝕低山地貌區,穿越區微地貌地形有山峰、山脊、分水嶺、沖溝。隧道區主要地層為元古代武當群片巖,鱗片變晶結構,片狀結構;斜坡坡面零星覆蓋第四系殘坡積含礫粉質粘土層。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則是溪流—魏家凹韌—脆性剪切帶和青山—黑山嶺扭性斷裂2條區域斷裂引發的4條破碎帶。
隧道穿越地段按圍巖分級劃分為Ⅲ、Ⅳ、Ⅴ級圍巖。Ⅲ級圍巖武當群中風華片巖,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節理裂隙不發育,巖體較完整,穩定性較好。Ⅳ級圍巖武當群中風華片巖,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節理裂隙較發育,巖體較破碎,穩定性較差。
武當群片巖,在已完成的施工段落中爆破效果不理想,需要調整爆破參數,找出適合的爆破開挖方法。該隧道武當群片巖片理面較發育,巖體常常在受到沖擊力后,從片理面分離,形成很光滑的,有規則的超挖面。這是該類圍巖的特性。本次主要以光面爆破在Ⅲ級、Ⅳ級圍巖中的試驗為主。
武當群片巖中片理面照片
二、隧道光面爆破施工的重要性
(1)減少圍巖的超欠挖,減少噴射混凝土工作量,減少支護投入,節約施工成本,增加效益。(2) 減少爆破掘進對圍巖的擾動,有利于隧道整體穩定性,確保施工安全。(3) 爆破后,巖渣塊度均勻、塊徑較小,減少或避免二次解小工作量,利于出渣。
三、光面爆破設計方案
平地院隧道開挖采用人工鉆爆施工方法, Ⅲ、Ⅳ級圍巖段主要為臺階法進行開挖,光面爆破技術,鉆孔設備為YT-28式氣腿式鑿巖機,鉆眼孔徑為40mm。上臺階每循環開挖進尺:Ⅲ級圍巖3.0m;Ⅳ級圍巖2.0m,采用裝載機配合載重自卸車運輸至棄渣場。
(一)光面爆破設計。根據本合同段工程地質狀況和武當群片巖特性,爆破設計由圍巖的巖性和斷面外輪廓線作適當調整。Ⅲ級圍巖上臺階每循環開挖進尺為3.0m,凈高6.35m,凈寬12.7m,開挖土方量為178.23m3。
(1)根據施工中常用爆破器材,選用以下火工品作為隧道施工的爆破器材。
(三)裝藥、填塞和起爆網路設計。周邊眼裝藥結構采用間隔裝藥;掏槽孔、擴槽孔、輔助孔和底板孔采用連續裝藥結構。
裝藥作業應由爆破員進行。安裝、聯接起爆體的作業,應由爆破員進行,安裝前應再次確認起爆體的雷管段別是否正確。
炮孔采用人工堵塞,堵塞材料為粘性土卷,用木制炮棍壓緊。堵塞長度一般不小于25~30厘米;嚴禁不堵孔爆破。
網絡設計及起爆方法:起爆網絡采用并簇連法,按如下順序連接:
孔內雷管分組→周邊孔導爆索并接→同段非電雷管雙發簇連→雙導爆索雷管起爆。
現場光爆效果照片
參考文獻:
[1] 胡威東,楊家松,陳壽根.錦屏輔助洞高壓大流量突涌水及其防治[J].人民長,2008,39(15):46一51.
[2] 由強,張波.戴峪嶺2號隧道爆破技術分析[J].工程爆破,
2011,3(17):50-53?.
[3] 王孝榮.戴峪嶺隧道Ⅱ級圍巖光面爆破技術探討[J].爆破,
2011(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