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國 石瑩
摘 要:本文以典型零件為主線對高職課程教學進行教學設計,探討以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典型零件?教學設計?方法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數控系2011年3月與煙臺華中彈簧機設備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自主構建了具有教學主導權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同年5月成立了機械設計工藝研究所,開發有不同型號的數字彈簧機產品。我們以校企合作產品為抓手,組織不同科目的專業教師選取若干代表性零件,合理選擇設計典型零件(任務),圍繞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進行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
根據企業調研所分析的綜合職業能力要求,按逆向思維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的教學方法;研究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符合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素質養成規律的教學方法,并輔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設計教學過程,構建考核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考核。例如,在講授數控編程與操作課時,我們以生產性實習基地的彈簧機軸套為例進行教學過程設計。
二、教學設計實施的具體方案
1.步驟一:宣布教學內容、目的
引導語:盤、套類零件多與同屬回轉體的軸類零件配合。盤、套類零件結構一般由外圓、孔、溝槽、內外螺紋等組成。除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外,盤、套類零件還對形位公差有著較高的要求。
2.步驟二:引入
課件演示:軸承套的工藝分析。
圖2所示的軸承套零件,材料4 5﹟鋼,毛坯為50mm×58mm。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藝,編制數控加工程序并加工出此零件。
學生討論(分組): 該零件的幾何形狀及技術要求。
引導語:本項目通過對套類零件加工任務的學習與實施,使學生熟悉套、盤類零件的加工方法。
3.步驟三:操練
老師引導學生完成加工工藝的制定:第一步,確定切削用量;第二步,確定工藝路線;第三步,編寫工藝卡片。
4.步驟四:深化
播放課件:形位公差的識讀、軸承套的編程。
5.步驟五:歸納(知識和能力)
討論: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先討論總結能力和知識點,教師再歸納。
引導語:“下面我們通過彈簧機軸套的加工與編程考核我們的學習效果”。
6.步驟六:訓練(鞏固 拓展 考核)
學生獨立編程與操作,老師巡視指導點評。
7.步驟七:總結
總結彈簧機軸套的加工編程。首先同學之間互相檢查零件的加工質量,進行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三個步驟的課題總結,然后教師布置作業,最后進行教材任務擴展。
通過這一項目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盤套類零件的加工方法,而且鍛煉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團隊協作的精神,也讓學生接觸到了一線的生產過程。該項目的學習涉及機械制圖、數控車削加工、數控加工工藝、公差配合、數控加工等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整個過程的學習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只是起引領和指導的作用。
三、結語
以典型零件為主線,以校內生產性實訓為依托的基于生產過程的逆向教學過程設計,可以做到設計層面和操作層面的高度一致,容易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無縫對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對改革傳統教育理念,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單位: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