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茜
摘 要:職業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發展職業教育也越來越積極,而職業高中課程教學長期以來都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現象,學生素質教育以及基礎理論教育普遍滯后,尤其是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在職高教育中長期被忽視,教學內容也偏離了職業教育的要求,對人才培養極為不利。本文將重點分析當前我國職高數學教育的基本現狀,闡述學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探討職高數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方式,以促進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職業高中 數學教學 問題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69-02
隨著我國經濟逐漸向后工業化時代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多元化,而對于職業高中教育來說,教育教學理念與方式的轉變業已成為了當下職教工作改革的重點所在。我國職業中學數學教育一直以來始終是教育者的一塊“心病”,與普通高中數學教學相比,中職數學教學面臨著更多的難題,尤其是學生數學基礎和學科定位,若按照普通高中數學的教學思路,就難以與其職業本質產生聯系,達不到數學教學應有的效果。就目前中職數學學科教育來看,學校對數學課程的重視程度比較欠缺,教材改革力度不夠,課堂教學模式也十分單一,以素質教育為理念的數學教育改革并未在中職數學課堂上有效地貫徹下來。
1 職業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與學科定位
在我國職業高中教育中,數學教學與其他基礎類學科一樣,長期以來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如在課程設置上、成績考核上、教師與教材安排上等,數學學科的重要性并未體現出來。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在于中職數學的學科定位上。目前,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各年級之間的銜接也非常嚴謹,數學要跨年級學習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它比較注重基礎理論的累積與練習的深化。而在職高教育中,大多數人的思想仍然更加重視專業課程教學,無論是專業理論課,還是實操課,其課時都大大多于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學科,雖然在普通高中教學中,數學學科的“霸主”地位無可撼動,但在職高體系中卻面臨著不小的“尷尬”處境。實際上,在職業教育中,數學學科的重要性同樣無可替代,尤其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邏輯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發展潛能。同時,數學課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其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的思維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其他學科無法辦到的,只有充分地認識數學學科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作用,才能真正貫徹教學改革的基本措施。
數學在職高教育體系中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其學科定位上,定位不準就難以形成有效的改革措施。當前,數學“無用論”在職高學生中十分普遍,許多學生都認為數學與其所學專業技術以及今后的職業并沒有多大聯系,學了也無多大用處,學生對待專業課余文化課的態度差別完全是天差之別。不可否認,傳統的數學教學在實際生活運用中并不那么“普及”,而職業高中數學學科仍然重復著原有數學知識的教學,與職業技術沾不了多少邊,這也是中職數學不受師生重視的主要原因。在新課程改革大環境下,中職數學教學應該根據專業來設定,而不能“一刀切”,其內容也必須具備較強的實用性,與專業內容掛鉤,如此才能真正發揮數學的基礎工具作用。
2 職業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2.1 職高學生數學學習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般而言,中職學校的生源在數量、文化素質質量上都低于普高生源,在教學過程中,職高學生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1)學生學習習慣差,厭學情況較為嚴重。在我國傳統思想中始終認為讀書高于勞動,普高由于職高,這也是造成職高生源差的主要原因。許多學生因學習成績差,考不上好的高中才“被迫”進入職高學習,學生基礎文化成績不高,學習行為習慣較差,厭學情況十分普遍。
(2)數學基礎差,自信心不強。筆者通過觀察、訪談班級學生,得知大部分職高學生對于能否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不強,由于數學基礎較差,上課跟不上教師的進度,也看不懂教材的實例,久而久之則更加喪失了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與信息。
(3)受職高教育觀念影響,對數學學習興趣缺失。我國職高長期以來始終偏向于專業技能教育,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學校數學教師以及學生通常在潛意識中也“看輕”數學學科,對數學課程學習的意義與作用認識不足。
2.2 學科教學現狀分析
(1)職高數學教學大綱陳舊,指導思想落后。在職高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大多沒有進行合理、科學、系統的教學設計,對教學過程也無多少研究,并且大部分教師有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授課。由于我國長期以來重文化、輕勞動教育思想的存在,中職教育的指導思想也一直處于滯后的地位,雖然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中職教育理念也得到了一些改變,但并未從根本上轉變這種思想。
(2)教學內容單一、僵硬,缺乏職業教育特色。職業教育應根據社會需求以及專業特點來開設相關專業、設定教學內容,這樣才可以將職業教育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然而,當前職高數學教學基本上仍沿用普高的內容大綱,教學內容毫無新意,教學中仍然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知識的實用性不強,與專業的銜接程度不高,完全缺乏職業教育應有的特色。
(3)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師生溝通。與普高學生一樣,職高數學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未改變模式,在課堂上并未建立起情感式體驗情境,學生情緒緊張,害怕教師提問,課堂沉默現象十分突出。這從側面反映出職高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仍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和交流方式,課堂學習氛圍較差,學生對教師仍然具有較高的“戒心”。
(4)數學基礎教學與專業課程存在脫節的現象。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十分密切,各學科互相滲透,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尤其是數學作為基礎類工具學科,對其他專業的學習更加重要。而在中職教育中,數學知識與專業課程教學卻基本處于脫節狀態,學科專業針對性不足,數學教學內容對專業實際使用也沒有多大幫助,導致許多學生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也更擠占了數學學科中職教育中的生存空間。endprint
3 職業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基本途徑
3.1 在教育教學層面
(1)更新觀念,改變師生對職高數學學科地位的認識。
教學觀念是影響教學行為的重要因素,教學觀念的滯后必然會降低改革的成效,在當前職高教育的理念下,職高教育工作者必須從自身觀念的改革入手,改變對數學學科地位的認識。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從死板的知識教學向研究性教育過渡;從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合作式教學轉變;從權威式知識傳授向以興趣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清晰地認識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對數學教學的作用,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向職業技能教學轉變,以充分發揮職業數學教育的特色。
(2)改變教學方式,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
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無味的學科,但其內在邏輯性卻十分強,要想學好數學,光靠學生自身的“埋頭苦干”是不行的,它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也要遵循興趣引導的原則,以幽默、奇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并在教學過程中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方式,從而將學生引上“正道”。
(3)理論聯系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數學“無用論”是困擾職高數學教育的一道難題,要改變這種現狀,唯有讓數學知識變得“有用”,對此,數學教師就需要讓數學回歸生活、回歸專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三個方面來實現數學的“回歸”,第一,概念引導的回歸。教師在講授數學概念時要盡量從生活實際入手,深入淺出,便于學生理解;第二,舉例的回歸。教師所舉的數學實例應與學生的專業相關,如建筑專業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從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幾何圖形公式等入手來講解,以提高其學習注意力;第三,課后習題要回歸現實。數學課后作業要以開放性題目為主,避免死板運算,盡量跟學生的現實生活靠攏。在教材選擇方面,首先要明確學科定位,根據專業來選擇與其相匹配的數學教材,從而有效整合專業課與基礎課。
(4)實施分層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職高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差,但有存在一定的高低差異,針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現狀,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模式,讓教師來適應學生,而非學生一味地迎合教師。針對數學分層的現實,職高學習可以借鑒大學學科教學模式,教師固定、教室固定,而學生流動上課,根據數學分層的不同,讓學生接受與其基礎相適應的課程教學。同時,在教學評價上也要做適當的改變,從傳統的成績論,逐步向學分制等多元化評價方式轉變,尤其要看到學生的進步,因材施教,鼓勵學生,提高教學的效率。
針對中職學生的基本現狀,在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浪潮中,中職數學課程教學應該體現其基礎性、普及性、實用性與發展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將職業技能教育與基礎理論教育有機結合,如此方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珺.職業高中數學教學探究[J].文教資料,2005(27):104,126.
[2] 王芬芳.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廣西教育,2004(3):30-31.
[3] 周文潔.職業學校數學“分組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研究[EB/OL].中國知網,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