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春
摘要:文章結合實例,從重視新授課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層次感、重視習題課分析過程、評講策略、題型變換、重視復習課歸納、整理意識等三個方面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思維品質;層次感;策略;歸納意識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42-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5
在化學精神的灌注、熏陶下,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自不同的特征稱為化學思維品質。而學生從不斷升華的思維體驗中產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及煥發出的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并使自己的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創造性得以提高,這將是我們所期待的。化學是80%的思維與20%的記憶的學科,然而面對高考的壓力,高三的復習課還能進行實質性的思維訓練嗎?最近,在離高考還有九十幾天的時候,經常有一些高三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課上聽得懂,課本也看得懂,就是輪到自己做題時卻不會,看看別人的答案似乎又弄明白了或者以前還會的題目現在又做錯啦!”同時,同學科的老師也在抱怨:“講過的題目才會,稍微將題目變換一下就難以下手了。”這就是因為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學生化學思維品質的培養。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在每一堂課中將化學的思維方式與具體知識相結合,長期堅持訓練下來學生既掌握了化學基本知識,同時也體會并掌握了解題的思維方法。
一、重視新授課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層次感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怎樣的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造力?高中化學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以接受學習為主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多樣的學習活動,主動地學習、探究、討論、交流從而獲得新知得到發展。其中創設學習情景,要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出發,結合最新的科學發展動態,運用生動的情景素材引入學習課題,設置學習軟環境或交流討論的平臺,調節學習氣氛,激起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重視習題課分析過程、評講策略、題型變換
習題是幫助學生消化概念和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載體,合理設計并講授好習題課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教學現狀來看,高中化學教學普遍存在重視作業的布置輕習題講評的現象,習題評講做不到精細化,那么怎樣上好高中化學習題講評課呢?
1. 重視解題方法設計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學的設置應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對于習題課講評也是如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解題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鑰匙”,使用方法得當,問題自然而然地解決。首先要評講的題目需先布置給學生完成,然后關注學生完成的具體情況,筆者從三種類型將錯題進行歸類:第一類是基礎題,即出錯的人數很少,即使出錯也是粗心導致,一看就懂;第二類題是強調題,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很多,不過仍然解不出來;第三類是技巧題,題目的設置有一定的技巧性,同時有一定的拓寬;在講評時重點是第三類題型的講解。比如:泰州市2014屆高三年級期末模擬考試化學試卷中第19題,制硫酸銅溶液稱取一定質量的銅粉放入燒杯中,加入6mol/L硫酸,加熱并通入空氣,待銅粉溶解后即可得硫酸銅溶液
這類填空學生根本無從下手,其本質原因在于沒有抓住“在反應時間相同情況下”產物的量只與反應速率有關,而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中,只有濃度、溫度對此反應有影響;故第二問中當溫度較低時產量少是因為速率低,溫度高時與濃度有關,其中銅與硫酸的濃度已不再變化;所以由氧氣的濃度來決定,即溫度高時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濃度下降產物的量也不再增加。第三問也從影響速率的其他因素:接觸面積入手很快順利解決。這樣就從題目跳躍到知識點的復習,學生將知識點與題目融會貫通,使思想方法再一次升華,既加深了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2. 重視題目變換的技巧
在評講習題時,不僅注意解題的技巧,更需注重變式處理,進行適當的拓展,如果僅是“就題論題”,勢必會降低答題正確的學生的參與興趣,與新課程理念相悖。進行適度發揮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挖掘,通過變式處理轉變教學情境,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復習課歸納、整理意識
偉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構建一個輕松的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將生活與知識的實質性相互聯系,將課堂成為生活的一個部分,將課堂成為師生探索未知的幸福之旅。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和知識出發,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把活動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做課堂的主人探索研究,培養自學能力和思維品質。在高三二輪進行化學綜合實驗探究的專題復習時,筆者先讓學生完成2011、2012、2013江蘇高考第19題,依據近三年的題目中出現的高考考點自行歸納。
①實驗儀器和試劑、指示劑的選擇:過濾中使用的玻璃儀器、中和滴定所需的玻溶液所需的玻璃儀器、常見的中和滴定指示劑。
②基本實驗操作的考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檢驗沉淀有無洗凈的方法、檢驗是否完全沉淀的方法、洗滌沉淀的方法、物質的分離、提純常用方法、滴定終點的判斷、溶液pH的測定、防倒吸安全裝置。
③實驗條件的控制:溶液pH的調節、體系溫度的控制。
④實驗數據的處理、誤差分析、綜合計算、實驗步驟的完善、實驗設計的評價。課堂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但我們要意識到,探究教學需花費很多的時間,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是很不容易的,不是每一節課都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只要在每堂課中注重學生思維的訓練與具體問題相結合,就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為其他各門功課的學習也起到了觸類旁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鄒正. 新課程高中教師手冊化學[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4endprint
摘要:文章結合實例,從重視新授課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層次感、重視習題課分析過程、評講策略、題型變換、重視復習課歸納、整理意識等三個方面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思維品質;層次感;策略;歸納意識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42-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5
在化學精神的灌注、熏陶下,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自不同的特征稱為化學思維品質。而學生從不斷升華的思維體驗中產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及煥發出的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并使自己的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創造性得以提高,這將是我們所期待的。化學是80%的思維與20%的記憶的學科,然而面對高考的壓力,高三的復習課還能進行實質性的思維訓練嗎?最近,在離高考還有九十幾天的時候,經常有一些高三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課上聽得懂,課本也看得懂,就是輪到自己做題時卻不會,看看別人的答案似乎又弄明白了或者以前還會的題目現在又做錯啦!”同時,同學科的老師也在抱怨:“講過的題目才會,稍微將題目變換一下就難以下手了。”這就是因為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學生化學思維品質的培養。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在每一堂課中將化學的思維方式與具體知識相結合,長期堅持訓練下來學生既掌握了化學基本知識,同時也體會并掌握了解題的思維方法。
一、重視新授課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層次感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怎樣的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造力?高中化學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以接受學習為主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多樣的學習活動,主動地學習、探究、討論、交流從而獲得新知得到發展。其中創設學習情景,要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出發,結合最新的科學發展動態,運用生動的情景素材引入學習課題,設置學習軟環境或交流討論的平臺,調節學習氣氛,激起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重視習題課分析過程、評講策略、題型變換
習題是幫助學生消化概念和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載體,合理設計并講授好習題課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教學現狀來看,高中化學教學普遍存在重視作業的布置輕習題講評的現象,習題評講做不到精細化,那么怎樣上好高中化學習題講評課呢?
1. 重視解題方法設計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學的設置應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對于習題課講評也是如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解題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鑰匙”,使用方法得當,問題自然而然地解決。首先要評講的題目需先布置給學生完成,然后關注學生完成的具體情況,筆者從三種類型將錯題進行歸類:第一類是基礎題,即出錯的人數很少,即使出錯也是粗心導致,一看就懂;第二類題是強調題,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很多,不過仍然解不出來;第三類是技巧題,題目的設置有一定的技巧性,同時有一定的拓寬;在講評時重點是第三類題型的講解。比如:泰州市2014屆高三年級期末模擬考試化學試卷中第19題,制硫酸銅溶液稱取一定質量的銅粉放入燒杯中,加入6mol/L硫酸,加熱并通入空氣,待銅粉溶解后即可得硫酸銅溶液
這類填空學生根本無從下手,其本質原因在于沒有抓住“在反應時間相同情況下”產物的量只與反應速率有關,而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中,只有濃度、溫度對此反應有影響;故第二問中當溫度較低時產量少是因為速率低,溫度高時與濃度有關,其中銅與硫酸的濃度已不再變化;所以由氧氣的濃度來決定,即溫度高時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濃度下降產物的量也不再增加。第三問也從影響速率的其他因素:接觸面積入手很快順利解決。這樣就從題目跳躍到知識點的復習,學生將知識點與題目融會貫通,使思想方法再一次升華,既加深了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2. 重視題目變換的技巧
在評講習題時,不僅注意解題的技巧,更需注重變式處理,進行適當的拓展,如果僅是“就題論題”,勢必會降低答題正確的學生的參與興趣,與新課程理念相悖。進行適度發揮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挖掘,通過變式處理轉變教學情境,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復習課歸納、整理意識
偉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構建一個輕松的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將生活與知識的實質性相互聯系,將課堂成為生活的一個部分,將課堂成為師生探索未知的幸福之旅。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和知識出發,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把活動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做課堂的主人探索研究,培養自學能力和思維品質。在高三二輪進行化學綜合實驗探究的專題復習時,筆者先讓學生完成2011、2012、2013江蘇高考第19題,依據近三年的題目中出現的高考考點自行歸納。
①實驗儀器和試劑、指示劑的選擇:過濾中使用的玻璃儀器、中和滴定所需的玻溶液所需的玻璃儀器、常見的中和滴定指示劑。
②基本實驗操作的考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檢驗沉淀有無洗凈的方法、檢驗是否完全沉淀的方法、洗滌沉淀的方法、物質的分離、提純常用方法、滴定終點的判斷、溶液pH的測定、防倒吸安全裝置。
③實驗條件的控制:溶液pH的調節、體系溫度的控制。
④實驗數據的處理、誤差分析、綜合計算、實驗步驟的完善、實驗設計的評價。課堂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但我們要意識到,探究教學需花費很多的時間,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是很不容易的,不是每一節課都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只要在每堂課中注重學生思維的訓練與具體問題相結合,就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為其他各門功課的學習也起到了觸類旁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鄒正. 新課程高中教師手冊化學[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4endprint
摘要:文章結合實例,從重視新授課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層次感、重視習題課分析過程、評講策略、題型變換、重視復習課歸納、整理意識等三個方面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思維品質;層次感;策略;歸納意識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42-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5
在化學精神的灌注、熏陶下,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自不同的特征稱為化學思維品質。而學生從不斷升華的思維體驗中產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及煥發出的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并使自己的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創造性得以提高,這將是我們所期待的。化學是80%的思維與20%的記憶的學科,然而面對高考的壓力,高三的復習課還能進行實質性的思維訓練嗎?最近,在離高考還有九十幾天的時候,經常有一些高三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課上聽得懂,課本也看得懂,就是輪到自己做題時卻不會,看看別人的答案似乎又弄明白了或者以前還會的題目現在又做錯啦!”同時,同學科的老師也在抱怨:“講過的題目才會,稍微將題目變換一下就難以下手了。”這就是因為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學生化學思維品質的培養。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在每一堂課中將化學的思維方式與具體知識相結合,長期堅持訓練下來學生既掌握了化學基本知識,同時也體會并掌握了解題的思維方法。
一、重視新授課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層次感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怎樣的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造力?高中化學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以接受學習為主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多樣的學習活動,主動地學習、探究、討論、交流從而獲得新知得到發展。其中創設學習情景,要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出發,結合最新的科學發展動態,運用生動的情景素材引入學習課題,設置學習軟環境或交流討論的平臺,調節學習氣氛,激起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重視習題課分析過程、評講策略、題型變換
習題是幫助學生消化概念和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載體,合理設計并講授好習題課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教學現狀來看,高中化學教學普遍存在重視作業的布置輕習題講評的現象,習題評講做不到精細化,那么怎樣上好高中化學習題講評課呢?
1. 重視解題方法設計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學的設置應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對于習題課講評也是如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解題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鑰匙”,使用方法得當,問題自然而然地解決。首先要評講的題目需先布置給學生完成,然后關注學生完成的具體情況,筆者從三種類型將錯題進行歸類:第一類是基礎題,即出錯的人數很少,即使出錯也是粗心導致,一看就懂;第二類題是強調題,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很多,不過仍然解不出來;第三類是技巧題,題目的設置有一定的技巧性,同時有一定的拓寬;在講評時重點是第三類題型的講解。比如:泰州市2014屆高三年級期末模擬考試化學試卷中第19題,制硫酸銅溶液稱取一定質量的銅粉放入燒杯中,加入6mol/L硫酸,加熱并通入空氣,待銅粉溶解后即可得硫酸銅溶液
這類填空學生根本無從下手,其本質原因在于沒有抓住“在反應時間相同情況下”產物的量只與反應速率有關,而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中,只有濃度、溫度對此反應有影響;故第二問中當溫度較低時產量少是因為速率低,溫度高時與濃度有關,其中銅與硫酸的濃度已不再變化;所以由氧氣的濃度來決定,即溫度高時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濃度下降產物的量也不再增加。第三問也從影響速率的其他因素:接觸面積入手很快順利解決。這樣就從題目跳躍到知識點的復習,學生將知識點與題目融會貫通,使思想方法再一次升華,既加深了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2. 重視題目變換的技巧
在評講習題時,不僅注意解題的技巧,更需注重變式處理,進行適當的拓展,如果僅是“就題論題”,勢必會降低答題正確的學生的參與興趣,與新課程理念相悖。進行適度發揮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挖掘,通過變式處理轉變教學情境,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復習課歸納、整理意識
偉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構建一個輕松的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將生活與知識的實質性相互聯系,將課堂成為生活的一個部分,將課堂成為師生探索未知的幸福之旅。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和知識出發,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把活動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做課堂的主人探索研究,培養自學能力和思維品質。在高三二輪進行化學綜合實驗探究的專題復習時,筆者先讓學生完成2011、2012、2013江蘇高考第19題,依據近三年的題目中出現的高考考點自行歸納。
①實驗儀器和試劑、指示劑的選擇:過濾中使用的玻璃儀器、中和滴定所需的玻溶液所需的玻璃儀器、常見的中和滴定指示劑。
②基本實驗操作的考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檢驗沉淀有無洗凈的方法、檢驗是否完全沉淀的方法、洗滌沉淀的方法、物質的分離、提純常用方法、滴定終點的判斷、溶液pH的測定、防倒吸安全裝置。
③實驗條件的控制:溶液pH的調節、體系溫度的控制。
④實驗數據的處理、誤差分析、綜合計算、實驗步驟的完善、實驗設計的評價。課堂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但我們要意識到,探究教學需花費很多的時間,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是很不容易的,不是每一節課都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只要在每堂課中注重學生思維的訓練與具體問題相結合,就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為其他各門功課的學習也起到了觸類旁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鄒正. 新課程高中教師手冊化學[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