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秀
【摘要】為了切實提高低年級兒童的朗讀能力,達到培養朗讀能力、增強語感、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作者從五個方面入手,分別是:朗讀興趣很重要、教師范讀不可少、朗讀方式要多變、朗讀評價多樣化、朗讀技巧是輔助。
【關鍵詞】朗讀興趣范讀方式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080-02
一、朗讀興趣很重要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只要他喜歡的,那么一般都會做得比較好,朗讀課文也不例外。為了培養孩子的朗讀興趣,分角色朗讀和表演朗讀是比較實用的方法。比如在讀《小猴子種果樹》一文時,猴子、烏鴉、喜鵲、杜鵑這些形象孩子們都十分喜歡,教師可給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看到漂亮的頭飾,學生躍躍欲試。有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趁機引導學生:“不同小動物說的話我們應該用不同的語氣來讀,烏鴉是什么樣子的呢?喜鵲又是什么樣的語氣呢?杜鵑又是怎么說的呢?”在指導之下,孩子的表演非常精彩。一試之下,朗讀效果也不錯。學生讀得生動,讀得愉悅,課堂充滿童真、童趣。
二、教師范讀不可少
小學語文教師一般都是班主任,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比較長,孩子一般都比較喜歡模仿,所以教師的范讀對孩子來說是必要的。教師的示范朗讀不僅能把語音、語調、語速等朗讀技巧示范給學生,而且繪聲繪色、形神兼備的讀能把課文所表達的情感直接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聽讀中進入課文意境,體味語言文字的感染力。例如《快樂的節日》是一首詩歌,采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歡度節日的場面,歌唱孩子們的幸福和快樂!我認真地朗讀著,學生聽著聽著,眉眼間也帶上笑,有的還輕輕晃動小腦袋。他們隨著教師的朗讀,一會兒變成美麗的小鳥,一會兒變成燦爛的花朵……教師的范讀,就像一股清泉流淌進學生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課文中美好的景象,讓學生心馳神往。當學生捧起書本朗讀時,怎能不在心中升騰起美讀的欲望呢?
三、朗讀方式要多變
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如果只是一味地朗讀的話,難免會打消孩子朗讀的興趣,從而對朗讀失去信心。我們在具體指導時,可以采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比如指名讀、開火車讀、師生共讀、同桌對讀、男女生比賽朗讀、比賽評讀、當眾表演朗讀等多種方式。例如《梅蘭芳學藝》這篇課文的第二段“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為了讓學生理解梅蘭芳是經過勤學苦練才成為京劇大師的,筆者就采用了多種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天剛剛亮,梅蘭芳就起床,他……(男生讀);練習了一天的梅蘭芳,他任然不辭辛勞,他……(女生讀);就是這樣,我們齊讀。”“就這樣梅蘭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常常……第一第二兩個小組讀;別人用一份的努力,梅蘭芳用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他常常……第三、第四兩個小組再來讀;大家一起來讀!”就是這樣的不同朗讀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在反復朗讀中,學生理解了梅蘭芳是怎么樣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是勤學苦練,是千錘百煉!
四、朗讀評價多樣化
有人說:“善于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驗。”所以善于評價的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善于鼓勵學生去朗讀。我特別重視學生的早讀,每天早上讓值日班長在講臺前面領讀,并且鼓勵善于朗讀的同學,及時公開表揚,并且給予獎勵,一周評一次早讀小明星。長期堅持下來,小朋友的朗讀熱情空前高漲。
學生的能力有差異,朗讀水平自然是有區別的。一篇課文,有的學生能讀得有聲有色,有的學生卻只讀得平平淡淡。我們在評價學生的朗讀時,哪怕學生只有一點點的優點、一點點的進步,也要毫不吝嗇地贊美。“你能把課文讀得正確、連貫,真不錯!”“今天,你的聲音響亮,口齒清晰,大家都認真聆聽了你的朗讀。”“你是我們班的朗讀小明星。”“你看,你的朗讀多么有感情啊!我們全班的小朋友都被你的朗讀深深地吸引了!”這樣的朗讀評價不僅能起到激勵的作用,鼓勵學生展現自我,勇于朗讀,還能給其他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當然,我們不能一味盲目地夸贊,還可以通過評價滲透朗讀方法的指導。例如,在教學古詩《春曉》時,在朗讀詩歌節奏上,我們班的一個平時朗讀非常好的小朋友沒有讀出詩歌的味道的時候,我及時指出她的問題:“孩子,如果你把每一句詩的第二個字讀得稍微長一點就更好了!”她聽了之后再讀,詩歌的留給聽眾想象的韻味就濃厚了許多……
五、朗讀技巧是輔助
教師應該先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給學生鋪設逐層向上、循序漸進的臺階。雖然不能向高年級同學那樣時刻關注語氣的選擇、語調的輕重、語速的快慢等等,但是可以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適當地滲透一些朗讀注意點。比如注意在朗讀時不可以一篇課文一直是一種語調,要抑揚頓挫。
1.在朗讀前注意朗讀姿勢。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素養,從朗讀書本開始,筆者就關注學生的朗讀姿勢,用口令“雙手拿書背挺直,書本稍稍往外斜。”“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這簡單的口令不僅可以訓練學生正確的朗讀姿勢,同時也為下面的讀書奠定了心理基礎。
2.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學會讀出合理的停頓和語調。低年級學生接觸最多的標點符號一般有:句號、逗號、問號、感嘆號。朗讀課文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養成邊讀邊看標點符號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朗讀,讓學生感受到:帶句號的句子要讀得平緩,帶問號的句子尾音要上揚,帶感嘆號的句子語調要先揚后降。這樣做既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節奏和語調,又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學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例如:“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我給學生說:“小朋友,你們仔細瞧,看誰有一雙火眼金睛,這句話里面有一個標點符號很特別,誰看見了?”很快,一個學生看見了,我就說:“你有一雙火眼金睛,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這樣,學生不僅注意到這個感嘆號的用法,還感受到這個標點符號里蘊含的情感,用上揚的語調讀出了疑問的語氣。
總之,低年級兒童的朗讀是需要我們教師深入指導的,我相信,只要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多用適合于兒童身心的方法,孩子一定會愛上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