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維
【摘要】近些年來,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所以我們在教材的選擇上也是充分的注意到了德育素材的研究。地理課本當中蘊含著非常多的德育素材,都是為了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培養和素質教育的開展。而課本教材當中的德育素材恰好可以很好的挖掘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正能量,從而更好的形成健全的人格,這也是我國的初中地理教學當中始終遵循的主題和目標。本文就將列舉一些教材當中的實例,簡單的分析一下初中地理課本當中德育素材的體現以及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本德育素材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58-02
地理這門學科,就其本身的性質來說,它就區別于其他學科,它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和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它不僅僅是一門自然學科,更是一門社會學科。既然是社會學科,就必須具備豐富的德育內涵。我們要充分的依據地理課程教學的特點,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式,更好的保障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才是地理德育教學的根本所在。
一、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引入地理學史知識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情感
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開展,都是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體的。新課改對于教學的要求與從前相比,也發生了許多的變化。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將多媒體教學引入到課堂學生的學習當中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并且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地理學史相關的圖片和內容。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必然有很多歷史故事,因為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總在不斷的演變,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該明白通過地理學史的引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愛國情感,也是我們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點,同時也是我們不斷挖掘地理課本教材的德育素材的必要做法。可是如果教師只是很普通的講述一些知識,學生可能并不能夠很好的理解,但是如果結合了多媒體,那么學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內容,掌握知識,多媒體教學的引入也是新課改對于教學的新要求,同樣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們在講授我國的水資源問題以及水利工程建設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好的結合起地理學史,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可以舉例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教學內容,比如我們可以列舉都江堰,京杭大運河;而當我們列舉現代例子的時候還可以結合我國的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以及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等等來佐證我們的教學觀點,這就是通過地理學史來讓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通過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項目工程來看到我們古人的聰明智慧,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都是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國情感,形成良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通過閱讀書本材料讓學生形成民族自豪感
根據地理課程本身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近些年來它不僅僅是講授地理環境問題以及全世界各地的相關地理常識,而是更多的注重了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我們課本涉及的內容已經不僅是宇宙環境,地理環境,自然環境這些自然科學問題,更多的開始涉及一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問題,包括水利建設,南水北調,防風固沙,西電東送,同時也包括我國許多頂尖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例如原子能的發展,生物科學的發展,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等等,都是被我們引入課本當中的重要材料,學生除了學習課本上必須要掌握的知識以外,還應該閱讀這些材料,更好的樹立和培養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學生閱讀這些書本上的材料,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和地理學知識相關的內容,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知識鋪墊,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我國的偉大技術,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在具體的國情當中滲透一些唯物主義辯證的觀點,進而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地理作為一門綜合類的學科,并且屬于文科的范疇,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地理綜合性的特點,清楚的看到地理教學的開展對學生的教育作用。近些年來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使得我國的教育更加注重素質培養,對于學生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可謂是提高到一個高度。我們在引用教材進行教學的同時,還應該充分的應用教材,為學生灌輸唯物主義思想,這樣學生就會形成一種辯證的思維,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愛國主義情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當我們滲入一些地理國情的時候,實際上這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非常有用。
例如我們在講授《我國的自然資源特點》這一章節的時候,就可以充分的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和實際情況進行講解,我國的資源種類比較多,資源數量也比較大,可以堪稱是“資源大國”。但是同時我國的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并且近些年來對于資源的開發和使用都比較欠妥,管理也不善,這就導致了資源不斷的減少,甚至出現了匱乏的現象,這也就導致了我國資源危機的產生。通過這一現象的闡述,讓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我國的國情現狀,就可以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我國資源的優勢和劣勢,面對資源優勢我們要更加合理的去開發和利用并且加以適當的保護和正確的管理,而對于我們資源方面的劣勢,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盡可能的改變和減少這種現象的產生。
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深感榮幸的事情,足以證明我們祖國是一個繁榮,和諧,團結,友愛的大家庭。而就在我們感嘆祖國偉大的時候也必須辯證的看到在我國還存在著人口眾多,資源分配不均,區域發展不想平衡的狀況,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確我們的歷史使命,這也是我們在地理教學當中對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只有真正的意識到德育素材在我們地理課本教學當中的重要性,才能夠更好的開展教學,為學生的德育教育不斷努力。通過這些國情的滲透和課本教材的銜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應做的努力,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四、通過鄉土教材的引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
地理課程的安排已經不僅僅是局限于全世界的地理環境問題,自然資源問題,宇宙航天問題等等,而是已經走到我們的身邊,著眼于我們身邊的小事,從我們身邊的地理現象反映出許多的地理問題。這些小的事情和案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是學生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事實,這對于初中的地理教學有很大的幫助,非常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和理解。鄉土教材的引入,可以讓學生從最根本的家鄉開始,做到熱愛家鄉、感恩家鄉、感受家鄉的偉大,樹立為家鄉建設不斷努力的思想,這就是樹立學生德育精神和品質的根本。例如奇瑞企業,已經不僅僅是全國文明的企業,它更是蕪湖人民的象征,是蕪湖人民的驕傲,這一事例就可以很好的讓學生形成對家鄉產業的熱愛和支持,從而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鄉土之情的同時迸發愛國熱情。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們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更加的重視起來。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更是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德育培養和教育,而地理課本教材當中就有許多的德育素材值得我們挖掘和思考。我們應該通過課本當中的這些教學事例和相關的背景資料閱讀,讓學生產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從而對于問題有著更加深層次的理解。
地理教學是我們對學生進行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加強對于學生地理教學,使得學生充分的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是地理教師的使命。愛國主義情感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精神動力,地理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豐富的內容。通過課堂的地理教學,我們可以使學生充分的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景象,古老的,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們還可以了解自從建國以來我國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斷的和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巨大成就,強烈的征服自然的美好遠景,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形成迫切的想要為祖國的發展不斷努力的雄心壯志。
參考文獻:
[1]駱君柳. 德育——地理課堂教學永恒的旋律[J]. 地理教育,2009,04:65.
[2]陳惠.初中地理教材應用優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3]艾東國. 初中地理新課程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
[4]黃再龍.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考試周刊,2012,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