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妙鳳
摘 要:《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指出:藝術教育對青少年美感的形成、人格的陶冶、情感的豐富、創造力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剪紙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剪紙活動課已作為延續傳統文化的最佳途徑之一,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開展更為廣泛。
關鍵詞:剪紙;小學活動課;教學;具體方法
中國剪紙藝術博大精深,是美術教學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
小學剪紙活動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審美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有著很好的作用,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一張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變化萬千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寥寥數剪,花卉、果蔬、蟲魚、鳥獸、人物躍然紙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癡如醉。
一、剪紙教學活動對兒童教育的重要意義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表示:“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通過剪紙課程,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并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
二、明確目標,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剪紙課程的開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了剪紙教學目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目的、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逐步提高學生剪紙技能和審美能力。讓學生先認識剪紙工具,學習使用工具,練習簡單的剪紙制作,如,對邊一折剪、左右對稱剪、對邊二折剪、對角等基本方法。然后讓學生創作造型簡單的剪紙,激發學生想去剪的欲望。
三、如何有效地開展剪紙活動課程
如何有效地開展剪紙活動課程,關鍵在于讓學生對剪紙產生濃厚的興趣。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剪紙興趣。讓學生抱著的愉快心情投入剪紙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在培養孩子對剪紙的興趣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營造剪紙氛圍
教師應該常常鼓勵孩子們留意身邊剪紙文化相關資源,及時收集有關剪紙的作品。通過欣賞刺激學生的審美情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2.收集作品,激發剪紙興趣
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剪紙環境、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十分重要的。收集相關的照片、實物、圖片等,并布置剪紙班的教室,模仿民間的過年習俗,在走廊的進口設計了一個以剪紙為特色的門廳;在教室的玻璃上貼上各種鏤空的剪紙作品;在教室中間掛上孩子創作的剪紙作品;在墻上張貼孩子的剪紙作品等。使孩子身臨其境地感受熱鬧、歡樂的氣氛,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3.立足實踐,掌握技能方法
在剪紙教學中,不能采用強制性的教育方法來約束孩子。因為這樣做會使孩子感到壓抑、厭倦和畏懼。而應該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應用各種有趣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剪紙興趣。讓孩子高興地投入剪紙活動,從而提高孩子對剪紙的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1)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整合
剪紙活動是一種較為單一的美術活動,時間一長,就顯得枯燥乏味。將剪紙活動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整合,不僅使課程形式豐富多樣,還增加了課堂趣味性。如與音樂結合,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進行創作,與語文結合,讓學生邊故事邊創作。
(2)貫穿于趣味性游戲活動中
剪紙是一門熟能生巧的技能,需要孩子花時間去反復練習,如果采取枯燥乏味的練習形式,孩子們很快便會對剪紙失去興
趣。因此,可以在剪紙課堂上結合有趣的游戲活動提高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3)體驗成功
孩子往往對自己完成的作品有一種成功感,希望得到夸獎。教師為每個人劃分區域,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地方,這樣孩子們都能在展示區上看到自己的成果。讓孩子體驗成功,激發興趣。
四、在正確的評價中實踐課堂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孩子的能力,個性都是不盡相同的,存在著個性上的差異,教師要充分認識并尊重這種個性上的差異性,不一而論,不用同一標準去衡量所有孩子。教師應在激勵保護孩子信心的基礎上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這樣既鼓舞了信心,又激發了創造力。
剪紙藝術在小學課堂中傳承發展,是我國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生動體現。剪紙活動課的開展符合小學生學習心理,適合小學階段開展藝術課改工作,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注入文化底蘊。小學剪紙課程的開發,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傳承傳統文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對剪紙教育的不斷研究和發展,是提高我國小學教育整體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陳竟.中國民族剪紙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曹淑鳳,李莉.剪紙教學:讓學生們心靈手巧[J].天津教育,2006(12).
[3]朱曉紅.中國剪紙藝術欣賞與創作[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坪洲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