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

[摘 要]“留黑”藝術形式是漆藝術品的重要表現手法,從古至今,漆都與“黑”有著密切的聯系,從最初采割完沉淀的黑漆色澤到髹涂漆藝術品后的漆黑神韻,漆將它的“黑韻”品性完美地留在藝術作品中。“留黑”藝術形式將漆的天然屬性和藝術手法糅合在一起,創作出了經典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漆藝術品 “留黑” 漆韻 藝術形式 表現手法
漆藝術作品除了色漆或鑲嵌之外,或多或少都會在色漆鑲嵌未到之處留下些許黑地,我們稱之為“留黑”。“留黑”在很多藝術家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它是藝術家們在構建漆藝術品時的精心安排,也是構成漆藝術品的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從最根本上體現了漆藝術作品中“漆黑”的美學形式,以及黑漆的溫婉、質樸和靈動的氣息。從遠古漆器到現代漆畫,時至今日,藝術家們仍在從不同角度和各自的理解來闡釋漆作品中的“留黑”形式,并用黑漆將漆韻發揮到了極致。本文將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漆藝術品的“留黑”藝術。
一、 漆藝術品中“留黑”所用黑漆語言
漆藝術品“留黑”也是留黑地的意思。黑漆髹從古至今都是藝術家們最常用的技法之一,黑漆是世界上最美的黑,最黑的黑。黑漆的美不光光是因為它的黑,更是它經過拋光后所產生的那種深沉、含蓄、柔和的光澤。漆在《周禮》賈注中說:古代,“凡漆不言色者皆黑”。由此可見,漆自古與黑相偕。黑漆,漆黑也,可謂黑的深沉,黑到極致。我們這里講的漆,所指的是天然漆,也稱為大漆,是直接從漆樹上采割下來的樹的汁液,而非現代的化學漆。大漆中的黑漆又稱玄漆、烏漆,在古代器物使用中最為廣泛。從兵器到日常用品均髹以黑漆,更有《元史》中祭祀志云:“匱趺并用玄漆。”說的是凡是棺木,也全部髹以黑漆,由此種種現象都呈現出了黑漆在漆藝作品中的重要性。黑漆黑到極致,卻又溫潤如玉。《事林廣記》云:“畫匣外漆以黑光。”說的是古人的畫匣也髹以黑漆,黑光指的是上黑透明漆不打磨后的光澤,色澤如墨玉,溫婉、質樸,瑩潤可人,同時又不乏靈動氣息。
黑漆的神秘、空靈、堅韌、含蓄、溫婉、質樸是它恒久不變的氣質內涵,黑漆的堅韌、含蓄、溫婉、質樸又好比是中國的性格,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氣度,不驕不躁,溫文爾雅,溫和中透露出堅毅。黑漆制作的器物透露給人的是生命的氣息,它的色澤光彩奪目,透過黑色仿佛看到璀璨的五彩,依著這些氣質,漆藝術品通常都用黑漆做底,在嘗試用其他色漆制作地板后,依然是黑漆的地板更加的耐人尋味。黑漆的深沉、穩重、質樸、端莊的本質是其他色漆無法取代的,就像人漆黑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的繽紛光彩,是活生生的生命氣息。
當我們在黑漆的地板上制作漆器或漆畫時,會為畫面留下一絲生動的氣息。戰國時期漆器裝飾大量運用的是漆畫,色彩以黑、紅最多,絕大多數戰國漆器都是在黑色底子上描繪紅色花紋。 因此黑色漆器是最具漆韻,它特有的氣息完美地詮釋了漆的氣質和內涵,在色彩斑斕的漆藝術品中,“留黑”包容了一切色彩,也賦予了漆藝術品歷久彌新的藝術生命。
二、 漆藝術品中“留黑”所用繪畫語言形式
漆藝術品所用語言形式豐富多彩,從最初的單純黑漆髹、朱漆髹到玉石珠寶鑲嵌,現代漆器、漆畫的起皺、綜合材料鑲嵌,這種語言形式為漆藝術品增添了無限的魅力。這些語言形式中有一種形式是永遠無法取代,并至今仍舊占主導地位的,那就是漆藝的“留黑”形式。從色彩學角度,我們看到黑色的包容性,它與素白相配醒目又素雅,與彩色相配更加的絢麗,黑漆在漆藝術品形式中可與素白蛋殼鑲嵌,也可與色漆搭配,甚至與色彩絢麗斑斕的螺鈿、貴重的玉石、金銀等金屬鑲嵌搭配,從而產生無窮的魅力。
(一)、漆藝術品中“留黑”與蛋殼白鑲嵌
漆藝術品中的“留黑”藝術就好比中國畫中的“留白”藝術。吳冠中先生曾經說:“素白的宣紙和墨黑的漆都是極美”,黑漆底正好就仿佛是素白的宣紙,國畫中的筆墨濃淡在白宣上宣泄出的情懷正好就好比白色在黑漆底上流淌氣息。大漆的性質決定了它無法調配出高純度的白色,藝術家們的智慧帶給了他們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廉價的蛋殼給予了漆器新的活力。黑漆底上鑲嵌出的白色蛋殼受到壓力會產生美妙的裂紋和肌理,虛實濃淡中將國畫講究的黑白虛實關系演繹得淋漓盡致,正所謂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虛實實,惟妙惟肖。黑白本就是對立體,在蛋殼白彌補漆色的缺憾后,黑漆底嵌白后為畫面留下了黑地,形式美的對比與統一在畫面中很好地被體現,“留黑”將白襯托得生動而突出,在黑白的對比下,黑漆的沉穩和諧了蛋殼白的刺目和輕佻,將畫面變大氣、莊重。喬十光先生對自己的漆畫《魚米之鄉》(圖①)中的“留黑”自解中提到:國畫中,只畫魚兒不畫水,水中自有波濤,是充分利用了白。而漆畫則是充分利用了黑。國畫中講究“計白當黑”,漆畫留黑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漆藝術中的黑地是“畫外之畫”,正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黑白相照,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處”。
(二)、漆藝術品中“留黑”與漆色彩髹涂
“色彩”在構成研究中有“色”與“彩”的區分,黑、白為色,有明度之分,紅橙黃綠青藍紫為彩,有色相之分,“色”與“彩”的結合美化了世間萬物,“留黑”與漆彩的結合完美了畫面。“留黑”烘托漆彩的艷麗、美妙,光澤無限,黑漆中包含了一切色彩,包羅萬象,白色排斥了一切色彩而孑然一身,它孤傲的性格促使它無法為其它的色彩添光添彩,而黑卻恰恰相反,它吸納了所有的色彩,包容了一切,成就了它的黑,也成就了它的沉穩和大氣。
從考古學家挖掘出的第一只朱漆木碗上我們發現了以紅漆為主、“留黑”為輔的藝術形式后,又陸續出土了漆器的日常用品、祭祀用品到現在的漆畫、漆屏風,黑漆一直都統治著漆器的色彩,無論出現怎樣的豐富色彩也永遠無法取締黑漆在漆藝術品中的崇高地位。我們在看喬十光先生的漆畫作品《苗族少女》(圖②),畫面中,黑與彩的對比,生動活潑,自由流暢,朱漆在“留黑”底的襯托下鮮艷奪目,朱漆與黑漆這兩者結合在一張畫中,強烈的對比,在這里達到了和諧的統一,沒有讓人感到色彩的雜亂,反而感受到作品強烈的生命力。
(三)、漆藝術品中“留黑”與金銀、螺鈿鑲嵌
金銀、螺鈿等鑲嵌漆藝在制作工藝上復雜細致,要經過數十道的繁雜工序,在用料上也非常講究,制作出來的藝術品古樸雅致、圖案高雅、手感細膩,最主要的是構造精細,選形打磨均不能馬虎。它也是我國特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
金銀與螺鈿的特點是色彩絢麗,金銀的金屬光澤是其它器物無法取代的,“留黑”與金銀鑲嵌的形式起到了調和的作用,使得黑漆完美地包容了金屬的刺目,給與了它溫潤的高貴的色彩。螺鈿的色彩不似金屬那樣冰冷、耀眼,它斑斕的色彩變化無窮,每一角度的改變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它的色彩中融合了大千世界的所有光芒(圖③)是揚州的螺鈿鑲嵌漆瓶,在“留黑”形式的基礎上,黑瓶的黑底包容了螺鈿的所有色彩,螺鈿耀眼的光芒被黑底沉穩的基調調和,漆藝作品顯得更加的沉穩,璀璨的色彩下黑色永遠是它們堅強地依靠。
三、漆藝術品中“留黑”形式與漆韻表現
漆藝術品中“留黑”形式充分體現了漆的本質,漆的氣韻,從最初的采割漆液,從漆樹上流淌下的乳白色就慢慢地變為褐色,深褐色的漆液通過攪拌越來越深沉、濃郁,散發著神秘的生命氣息。黑漆是大漆最常見的色澤,黑漆處理的漆藝術品漆味更濃,仿佛經過千錘百煉后的沉淀。其它色澤的大漆作品,雖然光彩流離,色澤鮮艷,但是在活潑中少了一份內斂,彩漆器的身上缺失那種百轉千回的韻味,可是一旦有黑漆的“留黑”形式在器物上體現,瞬間就顯現了莊嚴渾厚之美,因此留黑的黑包容一切彩,集彩于一身,遐想無限,在溫文爾雅中卻不失活潑,我們體會到了大漆內斂韻味,也感受到了中國式的儒雅氣息。
總結
在漫長的藝術長河里,漆藝術品的存在見證了歷史的發展與變遷,同時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獨特的“漆性”與“漆味”展現了自身璀璨的藝術魅力。隨著時代變遷,漆藝術品也緊跟藝術潮流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留黑”已經不再是藝術品唯一的表現方式,七彩的色澤賦予了漆藝術品多變的生命體驗,然而,無論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最初賦予它生命的“留黑”藝術形式永遠是漆藝術品中最重要的依靠。
(責任編輯:楊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