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坤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設從以前的雜亂無章慢慢轉變為科學合理,各功能空間層次分明,越來越趨近于成熟的城市規劃給城市的經濟發展、人民出行、生存環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城市建設的理念也雖時代的變遷越來越有前瞻性、科學性,伴隨著我國城市開發建設速度的加快,使得城市規劃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文章簡要介紹城市規劃在現在市場經濟下所發揮得作用,同時探討城市規劃的在今后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城市規劃;作用;發展
1 城市規劃對政府的指引作用
城市在單純追求GDP增長對城市建設規劃置之不理,只考慮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人文、交通、人口等因素。許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諸如水資源緊張、能源短缺、廢棄物污染、大氣環境質量惡化、中心區人口過密、基礎設施特別是道路交通設施嚴重滯后等弊端,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城市規劃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城市規劃對政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堅持科學規劃、科學建設、科學管理的規劃原則在城市發展速度之快的今天有著重要意義。城市規劃科學化是新要求的具體形式,體現了城市人民政府對城市性質、發展規模、土地使用、近期發展與長遠發展等因素進行全面考慮。在清晰的明確城市發展布局后才能組織各項建設項目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城市規劃的根本作用是作為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是保證城市合理地進行建設和城市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及正常經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
2 城市規劃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居住、勞動、學習、交通、休息以及各種社會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樣的條件下城市規劃更要顯得對城市建設發展具有著前瞻性,能有效的發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夠讓社會、經濟、政治體制運作在所許可的范圍內。當今社會市場經濟起主導地位,不但要做好城市的物質規劃方案還要考慮規劃背后社會經濟政治等諸多要素。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之間產生的矛盾都需要城市規劃來控制與解決。
3 城市規劃能使土地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市場經濟對中國城市建設進程起到強大的推進作用,城市規模不斷的擴張,一片片荒蕪的土地上建起了高樓大廈,規范合理的城市規劃可以使土地得以充分利用,合理高效的使用土地資源不但提高利用效益、節約用地、優化城市用地結構還為未來城市發展留著余地。
4 城市規劃的基本原則
4.1 注重城市發展戰略布局,體現和豐富發展城市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
4.2 尊重自然,使人,城市,自然得到最好融合。城市規劃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和協調各種關系的整合原則。
4.3 規劃組織多姿多彩的城市空間美化城市直觀形象,搞好建筑設計具體協調安排城市空間布局。城市規劃要堅持適用、經濟,貫徹勤儉建國的方針,這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重要。
5 城市規劃的發展
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發展方向和功能作用也會隨之改變,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和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將對城市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因此,未來中國城市將向科學化、人性化、生態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5.1 科學化。城市規劃科學化主要是在當下許多城市發展中發現規劃不合理,雜亂無章、各功能區域配置不科學針的現象提出來的。城市規劃科學化是要使人、自然、城市和諧統一。城市發展的速度和理念是不斷變化的,前瞻性的城市規劃也要跟上時代的節奏,適宜當今城市發展步伐,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千變萬化的實際情況中規劃出科學合理的城市布局。城市規劃的與時俱進和不斷發展完善不等于否定先前的規劃,而是現在的規劃更適合城市發展水平。在規劃實踐中,總是出現收尾不相顧,顧前不顧后顧眼前不顧長遠的現象,還有規劃水平不高的問題。城市規劃科學性要有科學組織、有前后計劃、有認真落實、利于人民生存、利于城市經濟發展、利于人類進步思維方法。城市規劃科學化的實質是要引入一種科學精神,即實事求是精神。
5.2 人性化。宜居、科技、人性化和具有文化魅力將是中國城市未來發展方向。是否擁有自然綠地和可接近的水體,是否在生態上可持續是未來城市規劃的關鍵,設計者一定要能讓市民感覺到親近大自然?,F代城市交通擁堵可以借助高科技和手段,根據就業和生活狀況打造智能化城市能避免上述問題。在制定城市規劃時,一定要在前期運用高新技術,對城市布局進行科學的預計、評估和測算,使家居、小區和城市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最便捷的生活條件也是衡量城市規劃的重要因素,公共設施的設計在一定區域,一定范圍內不僅要給本地居民而且要給外來人口帶來便利。決定一座城市是否有魅力在于其文化底蘊和氛圍,中國城市大都有深厚文化傳統,但關鍵是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并創新,將文化融入到城市建筑和市民生活?,F在的城市規劃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追求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的格局,而應根據實際情況,多建一些適度規模的城鎮。
5.3 生態化。生態城市是城市發展的終極目標,它是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住區形式,自然、城市、人融為有機整體,形成相互依賴相互生存的良性循環結構。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即生態城市不僅能“供養”自然,而且滿足人類自身進化、發展的需求,達到“人與生態和諧”。生態城市實質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只有人的社會關系和文化意識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實現。倡導生態價值觀和生態倫理觀念,人們有自覺的生態意識,建立自覺保護環境、促進人類自身發展的機制,有公正、平等、安全、舒適的社會環境。
5.4 現代化。中國不但要發展城市現代化,同時也要放眼全球使我國城市成為有國際水準的大都城市。城市現代化與城市國際化有許多共同點,有許多類似的因素,可以同步發展,但并不是每一座現代化城市都成為國際化城市。城市現代化,是指城市的多功能子系統按現代方式均衡、協調運行,使城市整體的發展和競爭力達到所處時代的先進水平。它是一個復雜的歷史發展過程,是有階段性的。并且是以人的相對獨立活動為中心,以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為目的,以科學技術發展為條件。城市的主體是人,人的綜合文化素質增強、尤其是領導者的意志和素質,對城市現代化發展有著決定性作用,是推進城市化進程快慢的重要因素。
6 結語
城市規劃要做到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就要滿足人們生存居住的生活條件又要保證不影響經濟發展。處理好為了追求GDP的增長而損害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矛盾。我國城市規劃的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實現城市科學化、人性化、生態化、現代化過程中,有矛盾、有挑戰、有困難同時更多的還是有發展,面臨著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激烈的競爭,城市之間的差距也會擴大,需要我們使出十萬分努力去為我們的家園規劃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楊秀珠.城市用地出讓的規劃管理[J].城市規劃匯刊,同濟大學出版,1994.
[2] 朱介鳴,趙民.試論市場經濟下城市規劃的作用[J].城市規劃,2004 (03).
[3] 楊玉華.論城市規劃的作用[J].山西建筑,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