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王菁華 李丙金 佟晨 羅美娟 周旭穎
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金融財務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我國金融財務人才應用能力卻沒有完全滿足市場需求。本文從中美兩國代表性高校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通識課等課程設置出發,探究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選修課等課程設置與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相關性,并運用SWOT分析,從中美比較中獲得啟示以促進我國金融財務專業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金融財務 專業人才 課程設置 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Comparative Study on US and Chine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Tal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Shape
LI Jing, WANG Jinghua, LI Bingjin, TONG Chen, LUO Meijuan, ZHOU Xuy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o finance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but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capability is not fully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rom the basic course of Chinese and US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general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classes, such as starting to explore the basic cours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and personnel application ability relevance, and SWOT analysis, get inspiration from culture to promote Chinese and US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capability.
Key words financial; professional talents; course setting; application ability
金融學界眾多專家指出,金融學領域包括兩大主流,一是投資,二是公司財務。在美國,金融學專業中往往包括財務學,沒有專門開設財務管理專業,但在我國往往是將金融學和財務管理分設為兩個不同的專業,而且分別授予經濟學和管理學學位。為了方便中美專業對比,本文將財務和金融學專業視為同一類專業以分析中美兩國在這一類專業人才應用能力塑造方面的異同,這并不影響研究的結論,因為在中國財務和金融專業人才應用能力培養差異不大。
財務金融應用能力,一般從是否具有扎實的財務金融理論基礎、是否具有財務金融實務處理能力和是否具有信息運用能力三個角度來衡量。①本文以中美兩國金融學排名前十的大學為研究對象,對比中美兩國基礎課程、金融核心課程和金融實務課程,分析中國財務金融應用人才之所以缺乏的原因。
1 美國相關課程設置
1.1 基礎理論課程設置
美國高校金融學基礎課包括公共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以及通識課程(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課程設置為例),其中公共核心課程總計17門,占全部課程的43.7%,通識課程7門,占全部課程的17.9%。公共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經濟學導論、管理經濟學、微積分、領導、合作與交流、寫作、法律與法律程序介紹、企業責任和道德,風險管理會計學原理、商務統計入門、企業融資、貨幣經濟與全球經濟、管理學導論、市場營銷學導論和計算機基礎等課程;通識課程由三大類構成,每位學生必須以跨學科選課的方式選修語言、藝術和文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大類中的部分課程。
美國高校從公共核心課程設置出發,保證學生在修讀專業課程之前掌握充分的基礎知識以及金融學基本分析工具,培養具有知識理論功底和掌握多種工具的金融應用性人才;從通識課程的設置出發,促使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與綜合素質。美國各高校之間金融學專業公共核心課的具體設置存在差異,但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公共核心課程主要集中在宏微觀經濟學、會計學和金融學原理等課程。
1.2 金融實踐課程設置
金融人才畢業后主要從事金融領域的各種工作,而且大都要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這就需要一定的經驗以適應工作的需要。經驗的獲得有兩種,一是通過自身的實踐獲得,二是通過他人的傳授獲得,而在校生的經驗獲得更多的依賴于他人的傳授。實踐課程具體可以分為兩類:課內實踐(如案例教學和講座)和社會實踐(如企業實習)。
(1)課內實踐。美國頂尖商學院都十分重視課內實踐課程的設置,以案例教學等課程為核心的課程教學,是美國金融學專業教學的一大特色。美國商學院非常重視案例教學的作用,在全美金融專業排名前五的大學中,尤以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最具代表性,案例課程占總課程的比例較大,如破產與重組案例研究、企業融資案例、投資講座和財務管理案例課程。
(2)社會實踐。美國商學院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企業實習是美國商學院學生的必修課程。一般商學院利用學生的假期,如春假、暑假等,帶領學生進行實習活動,如沃頓商學院等。而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哈斯商學院等采用的時用較長的時間到大型企業或跨國公司調研和學習,在此過程中了解大型企業如何運作。
2 中國相關課程設置
目前中國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由普通公共課、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與選修課程組成。本文從中國金融學排名前五大高校本科生基礎課程和金融實務課程的設置分析,探究課程設置與應用能力的相關性。
2.1 基礎理論課程設置
中國高校金融學基礎課包括普通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組成(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課程設置為例),其中普通公共課有五大類,專業基礎課有8門。普通公共課包括馬克思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課、應用基礎課、自然科學課、人文素質課和藝術教育課等5類;專業基礎課主要是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會計學和統計學等8門課程。②
中國各校的專業核心課程設置門數較多,一般有8門左右。核心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奠定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使學生在金融領域中能成為一個擅長處理各種問題的人才。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專業核心課程為例,該校共開設了包括稅收制度與管理、保險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投資經濟學、現代公司財務和商法等8門課程。盡管各校金融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存在差異,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保險學、投資銀行業務分析、證劵投資學和國際結算等課程。
2.2 金融實踐課程設置
(1)課內實踐。中國大學重視課內實踐課程的設置,尤其是案例課程。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非常重視案例教學,為適應現代金融發展趨勢對人才應用能力的要求,2002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啟動了“高級金融教學實驗項目”,旨在“用國際化的師資、國際化的課程設置和雙語授課模式去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融貫中西的高級人才”。(2)社會實踐。與沃頓商學院的社會實踐課程安排一樣,中國大學的許多社會實踐也一般安排在假期,尤其以暑假為主。但這些社會實踐都是以認識社會,感知社會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可以是專業相關的,也可以是專業無關的。
3 中美兩國相關課程及應用能力塑造比較
3.1 金融理論基礎與信息運用能力
(1)理論基礎。在專業基礎課程與核心課程的設置上,中美兩國高校存在差異。中美兩國高校金融學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課程,都涉及該專業應該涵蓋的理論與知識點,但是中國高校開設的金融學專業基礎課程設置內容較淺顯,同時專業核心課程的內容不夠深化。(2)信息運用能力。專業基礎課的設置可以提高對專業課知識的掌握,而公共核心課程和通識教育課程(美國)或者公共基礎課程和選修課(中國)的設置不僅可以促進專業課的學習,同時提供更多的其它知識將之運用到財務金融工作中。
3.2 金融實務處理能力
(1)課內實踐。首先是中國國內高校金融案例教學普及率相對于美國來說還存在差距,金融學專業排名較高的大學案例教學開展的情況相對較好;其次,案例的來源匱乏、更新速度慢,是中國案例教學存在的最主要問題。盡管中國國內案例教學已經較為普遍,但案例來源主要為國外的經典案例,適應于中國國情的案例較少,且每年新編案例較少。案例大部分由教師講解,教師與學員互動不足,導致案例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素質的作用大打折扣。(2)社會實踐。首先,對于一般的假期實習而言,雖說學校組織安排實習機會,但是往往是同學自己找實習單位實習,對于一部分不想實習的同學,則會通過各種途徑拿到實習報告,以證明確實參與實習環節;其次,對于畢業實習而言,很多同學是抱著工作而非想要獲得經驗而去,雖說這段時間對于從事金融財務工作會有幫助,但是往往效果并不是很好;再次,美國許多高校有專門的協調組織實習的機構,有專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合作企業、非盈利組織和機構。
4 中國金融財務專業人才應用能力塑造的啟示
(1)學科交叉的課程體系有利于金融財務人才應用能力塑造。高等教育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職業發展的準備,更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我國的金融財務專業教育一是要研究我們一貫采用的普通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的體系是否合理,力爭構建立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設計合理的實踐教學課程結構;二是要研究為我們金融事業的發展培養什么知識結構的金融財務人才,適時制定明確的實踐教學目標;三是研究我們的教學組織結構如何能夠滿足跨學科人才培養的需要,采取有力的實踐教學措施,使實踐教學規范化,制度化。(2)實踐課程質量主導著金融財務人才應用能力的實現。與美國高校相比,一方面應該加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應該走出去,找到雙方合作的結合點,與金融財務機構的建立更為廣泛牢固的合作關系,提供更多專業的和非專業的實踐崗位。(3)“表現藝術”教學方式是實現金融財務人才應用能力的主要方式。我們應該改革我國多年來沿用的以學科為導向的知識灌輸為主,即只開發學生聽覺能力的教學方式,而代之項目化組織、團隊化運作的教學模式,以形成師生對社會熱點、專業前沿的關注,消除學科壁壘,推動學生自主學習。(4)教師是實現金融財務人才應用能力的關鍵因素。一是學習國外高校,將從事金融財務實踐的知名的銀行家、企業家等請進課堂,用他們生動而真實的案例和經歷教育涉世未深的莘莘學子,研討社會中各種金融財務問題;二是將學校的教師推向社會、接觸實踐,在金融財務實踐中尋找現實問題,與學生組成團隊,共同研討解決現實中的金融財務問題,使學生在操練中提高分析現實金融財務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升教師隊伍的質量,提升金融財務教學質量,提升金融財務人才應用能力。
基金項目: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A610283);寧波市軟科學項目(2013A10044);寧波工程學院文科振興計劃;浙江省教學改革項目(實戰導向型: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法研究);寧波市軟科學(2013A10034)
注釋
① 孫衛,侯凱,唐樹凱.美國商學院研究生實踐教育環節及其啟示[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26(6):92-96.
② 趙汕.中美金融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及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