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
[摘 要]大學城空間的建立為眾多的使用者帶來了學習上的一番新景象,通過網絡空間資源的匯聚整合,學生可以徜徉在學習的海洋,有目的地獲得自己所需信息??臻g課程的建設恰恰是結合相關課程把資源進行新歸類的課程建設新創意,面對如此多的受眾,如何建設有新意的課程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進一步提高網絡課程的實效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從空間使用者的需求角度解讀如何滿足相應需求,建設符合需求的有效網絡空間課程。
[關鍵詞]空間 需求 課程建設
一、認知空間,符合需求
空間課程的使用者中主要受眾是學生,尤其是有針對性的空間課程建設是為課堂和學生服務的。在使用的過程中,空間課程的建設正如一件產品的設計,它必須滿足使用者各方面的需求。因此,課程建設要滿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符合受眾的心理需求才能得以作為課堂的有力補充,不管怎樣,符合需求的空間課程建設才能真正達到使人想用、可用、好用、易用的目的。對空間的認知從理性角度來說,創建者與使用者會有不同的建議與體驗,其中主要應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探尋其真實的需求建設一門符合需求的空間課程。
二、身臨其境,滿足需求
空間課程建設的目的是調動使用者的積極性,吸引使用者去觸摸、去感知,讓使用者去發現、探索。所以課程建設是否具有強有力的感召力,應協調和利用使用者各個方面的感受,從感覺、情緒、理智上吸引和刺激使用者,滿足使用需求。簡言之,滿足需求的任務就是很好地解決空間課程“做什么”的問題,就是要全面理解使用者的各項需要,并通過網絡課程的建設準確傳遞和表達受眾的需求。為滿足、應對使用者對空間課程的各種需求,在設計課程和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驅使力。使用者在使用空間的過程受好奇心、情緒和沖動的驅使,所以在空間課程的建設中如何進行資源的選取、課程的詳細設置以及課程的具體實施等方面要著重考量。同時確認使用者真實的需求是極其重要的,應該利用使用者的多種需求來驅動課程的發展、創新,使受眾能夠從心底里接受而自愿體驗該門課程,這就是空間課程建設中的驅使力。怎樣的驅使力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需求,就需要有足夠的外在刺激,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激勵使用者。在課程建設初始階段首先就要有吸引人的欄目設計將學生拉入到課程中引發興趣,比如在電腦課程PHOTOSHOP上課之前設立一個叫“好‘色之圖”的欄目,讓學生知道這是與色彩相關的一門平面軟件課程。在課前對本門課程有直觀而有趣的了解,很好地刺激了學習的好奇心。緊接著進入該欄目進行深入了解慢慢再進入課堂的學習。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空間課程中也發表與之相關的個人作品,驅使其進行有效的空間課程利用。
2.易用性。易用性是可用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即使用過程中方便可及,在不需要過多說明的條件下靈活、自由地找到自己感興趣并且愿意學習和掌握的內容。針對空間課程的主要受眾學生來說,要使空間課程好用而且用得順手從而滿足空間課程易用性的需求,首先是課程知識點的易見性,一打開界面就能輕松找到所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其次是易學性,不需要通過繁雜的過程就能對一門新的課程有清晰的認識。
在易用性的設置上可以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導航菜單的設置上應考慮是否直觀,是否需要進行二級或三級鏈接等。在一個頁面上放置的信息不能太多■ 曾 莉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菜單的深度一般盡量控制在三層以內,總的來說應以輔助學生盡快找到所需信息的需求為出發點,從導航、菜單、鏈接幾個方面入手提高易用性則效果明顯。第二,圖片和圖像的選取上一定要確保所選內容有明確的用途,其中也包括邊框、顏色、字體、背景和按鈕等的選擇與編排。頁面的圖標盡可能簡潔、附加的裝飾物應適當為好,所有頁面的風格要確保一致才能確保整門課程的統一性和完整性。第三,內容的準確性和相關性也是滿足易用需求的重要因素,課程內容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銜接不當,最好能提供一些相關課程信息列表或相應的入口,以使學生在迷惑的時候能夠很好地尋求方法自我解決問題。
3.創造力。要想激起目標使用者的興趣,并且使其有所行動,調動其積極性非常重要。情緒化是使用者的典型特點之一,針對這一需求如何通過課程的建設使其充分體驗其帶來的愉悅感受,充滿驚喜地欣然接受空間課程變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把新奇的創造力進行深入發掘,應用于空間課程的建設中。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感受到課程的內容是鮮活的,每次在進入到課程的學習時都會有新內容出現,這樣也可以大大提高使用者的體驗需求,所以課程的內容建設最好能夠做到有一個周期的及時更新,滿足受眾的新鮮感。
在很多情況下,豐富的圖片和多變的動畫效果能夠達到刺激使用者感官需求的目的,但對于課程建設來說不能把網絡空間純粹當成一個炫酷技術的施展平臺,而因基于課程的需求設置一些能激起使用者興趣的欄目以及具有創造性的階段針對的原創內容,吸引使用者在課程實際實施過程中自愿參與進來進行學習。例如在我的改良設計課程設置時有些課堂內不能實際完成的內容,像“如何發現創意”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外去發掘設計創意,在空間課程的實施階段我設置了一個“生活中的新發現”的欄目,要求學生把生活中跟產品相關的所見所聞及遇到的問題以圖片或圖像的方式呈現,看誰的發現最多最精彩。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根據需要將這一欄目進行有效的深入發掘,把其作為課程的專題來進行建設。
4.解決力。解決問題是使用者對空間課程需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空間的功能來講,課程的建設要對學生的問題或缺陷提供解決方案,此謂之解決力。
課程內容建設上要全面更要突出重點,突出重點的方式通常在課程內容首頁的重要位置呈現并進行鏈接突顯,以鏈接方式呈現。一般所謂的重要內容除了本門課程的實際重點要求,同時也包括從受眾也就是學生的角度出發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習的信心。例如在產品改良設計課程建設的過程中,課程的重點是利用價值理論進行改良設計,價值理論是一個比較枯燥并且較深奧的理論,但學生們本身急需解決的實際重點是如何把復雜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的設計實踐中。如何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合理地利用空間課程的建設輔助課堂的學習以解決學生實際的需求變得尤為重要。
5.回饋力。在使用空間課程的過程中,對于本門課程是否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種情緒化的,同時也是理性的評估要等到使用者最終對課程的完整體驗才能決定。此階段空間建設的問題就變為,它是否有所價值、是否讓學生的課程問題得以充分解決等等。那么這門課程的建設因此會帶來使用者和建設者雙重愉悅的巨大回饋力,這也從另一角度最大地滿足了使用者對空間課程的需求??臻g課程建設的最后階段需要創建一個可以讓使用者發表對本課程建議與感想的模塊,可以理解成課程建設的回饋力體現。每門課程的建設是否成功都需要通過使用者的體驗后進行反饋才能在下一次的建設中更加完善。反饋環節也需要精心地設計,比如在名稱上可以不用“課程總結”之類較生硬的表述而是用一些與課程相關聯的藝術化或口語化的表達如“來點感想吧”、“改良你生活的設計”等等,這樣可以拉近使用者的距離使之倍感親切用時也給本就理性的課程增添了感性的氣息。
三、空間課程需求的可持續性
使用者的需求是動態變化的,所以空間課程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可持續發展的特性,這就決定了空間課程的建設也具有相應的特性。一門網絡空間課程的使用具有周期性,在一次的建設中難以顧全所有的需求以及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那么就需要長期的反復的使用才能使認識逐步明確。
使用者的需求是保證空間課程可持續性的基礎,必須從驅使力、易用性、創造力、解決力和回饋力幾個角度來滿足使用者的感覺、情緒和理智上的使用需求,從而完善空間課程的建設。每每在課程建設新的周期開始的時候,修正之前的建設理念,以滿足新需求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是完全有必要的。例如可以把前階段的經驗進行總結設計,設置全新欄目讓大家參與討論,為以后的使用投入做策略性改進。
結語
空間課程建設對學生課堂內的學習是有效的補充,如何吸引和刺激學習的興趣是課程建設者的重大任務。根據以上論述可以得出一門有效的空間課程,必須首先認知空間的重要性;其次從各個方面充分滿足使用者的各項需求,從驅使力、易用性、創造力、解決力和回饋力五個方面把握各種不同需求;另外認識空間課程需求的可持續性發展也是建設空間課程的重要內容。根據以上描述,滿足實際有效的用戶需求能為空間課程的建設帶來積極的意義。 (責任編輯:楊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