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王利泉
摘 要:我國的中小學書法教育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以下問題,一是加強中小學生寫字技巧訓練,使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掌握基本的寫字技能,要把字寫得正確、端正、規范,美觀;二是在學生熟練掌握書寫技能的基礎上加強書法藝術學習,努力挖掘書法藝術的形式美和精神文化內涵,發揮書法教育在傳統文化藝術教育中所起到的育德、育人功能,培養學生以書法為切入點的藝術興趣,提高審美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中小學;書法;教育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書法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書寫基本技能的培養和書法藝術欣賞,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嚴重削弱,為繼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民素質,有必要在中小學階段加強書法教育。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教育部頒布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教基二[2011]4號),要求中小學校通過有關課程及活動開展書法教育。2013年初,教育部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教基二[2013]1號》),明確提出了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對策和保障。
從我國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現狀來看并不樂觀,課程開設不具有普遍性且隨機性強,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對中小學書法課的性質、定位認識模糊不清;二、書法教育觀念落后,教法老套陳舊;三、書法教材不正規、不統一,教材的廣度深度參差不齊;四、專業書法教師嚴重匱乏;五、中小學書法課程與教學的理論研究薄弱,沒有給具體的教學實踐與教學改革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針對我市現階段中小學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按照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以及《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提出了構建中小學階梯式書法教育課程體系的設想,從而為當前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提供理論參考,促進區域性整體推進書法教育。
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開展,最為關鍵的是形成統一的、明確的課程體系,因此,努力構建一個把書法技能訓練與書法育人育德功能相結合的階梯式的縱向連貫、橫向統整的中小學書法教育課程體系是本研究課題的重點。所謂的階梯式模式,即由低到高逐漸發展提升的階段性形式,表現在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三個階段。這一課程體系有三方面特征:1、銜接性特征。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銜接,從書法教育教學的形式內容到培養目標、學習效果的銜接。就現狀來看,這種銜接并不好,小學開展的較充分,到初高中階段因升學壓力,書法教育沒能跟上,出現了斷層。2、趣味性與文化性并重的特點。中小學生書法學習興趣培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書法教育開展和普及的程度。要培養學生寫的趣味、看的趣味、學的趣味和說的趣味;文化性要突出書法教育的文化屬性。當前中小學書法教育幾乎一味的追求書寫效果,而忽略了書法文化的學習。3、實用性與藝術性并重。實用性強調漢字書寫的規范性,藝術性突出漢字書寫追求書法之美。實用性是前提和基礎,是中小學生必須具備的漢字書寫能力;書法美的追求是對漢字書寫能力的審美提升,二者相輔相成。
具體形式表現為,把傳統的寫字課和書法課合二為一,作為必修課和語文課配套同步進行,成為一個整體,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進行,每一階段亦有層次的差別。課程結構分為書寫和書法文化兩部分,可統一在一個課本里。課時根據具體的年級階段和教學大綱具體制定,因時因地因校而異,但要有最低標準。具體實施按照課程內容和試點教學兩方面進行,由點線到面,逐漸拓展并不斷完善。書法不僅僅是由點畫、結體、章法等要素所組成的作品,這些要素中都蘊含著一定的人文知識,這正是書法學科作為人文精神組成部分的要義所在。在書法教學中,學生往往只觸及書法作品的表層現象,對作品給出的評價也比較膚淺。要提高學生對書法作品的理解深度,教師不能脫離書法作品中的人文知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書法賞析必須和人文背景、人文精神等知識結合起來才能煥發美術的魅力。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豐富的語言,教具及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進行課堂教學的特定情境創設,以此來交流情感、傳達審美。換句話說,教師利用學校既有教學設備的精心準備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創造出一個能夠觸動學生內心世界的,進而起到積極互動作用的課堂教學情感體驗的環境,并以此激勵喚醒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涉及生活情境、游戲情境 、實物情境、音樂情境、視頻情境等諸多層面。同時,書法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滲入取決于書法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文素養。書法教師不能僅僅追求專業技能的提升而忽視人文知識的累積,這樣必然會造成知識結構的單一化。因此,書法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和理論素養,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帶給學生豐富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構建中小學階梯式書法教育課程體系有兩個目的:一是加強中小學生寫字技巧訓練,使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掌握基本的寫字技能,要把字寫得正確、端正、規范,美觀;二是在學生熟練掌握書寫技能的基礎上加強書法藝術學習,努力挖掘書法藝術的形式美和精神文化內涵,發揮書法教育在傳統文化藝術教育中所起到的育德、育人功能,培養學生以書法為切入點的藝術興趣,提高審美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
構建中小學階梯式書法教育課程體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在現行教育制度保障下,建立起中小學階梯式書法教育課程體系,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和水平才有可能得到保證和提高,也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整個社會漢字書寫水平下降的現實和趨勢。其次,這一課程體系兼顧了漢字書寫的實用性與書法審美的藝術性雙重特點,這就決定了在中小學書法教育中,書法具有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素質的價值和意義。再次,這一課程體系的具體實施,使得普及書法教育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在充分發掘書法自身所沉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等內涵上,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多的博大精深,領會中國文化特有的神韻,最終成為優化德育的有效載體和方式。
作者簡介:張春霞,教授,現就職于保定學院中文系,保定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