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摘 要:古代文學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誦讀教學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就目前大學教學現狀來講,誦讀法受到一定的制約。本文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缺少誦讀的原因及大學古代文學課堂上誦讀法的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教學;誦讀;運用
0.前言
古代文學是由歷史文學的精華,起著蘊含著許多精美的東西。加之漢字具有很強生物音樂性,是形、音、義的完美統一,因而在學習古代文學過程中融入誦讀法,對提高古代文學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將誦讀融入古代文學教學中,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感,可以加深對古代文學作品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目前古代文學教學中誦讀法的運用還不盡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受著多種因素的限制以及教師和學生對誦讀的認識存在偏差,是誦讀飛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誦讀法在古代文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針對目前大學生古代文學教育現狀,強化誦讀發教學值得教育工作者進行探討。
1.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缺少誦讀的原因
在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缺少誦讀的原因有多種,總體概括起來,主要是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以及師生自身素質和認識上的偏差所造成的。從客觀的外部環境來看,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在當今浮躁實用的社會心態影響下,重要性與日俱降,邊緣化速度之快正考驗著人們的想象力。在市場化和功利化專業設置的影響下,包括古代文學在內的許多基礎理論課程在大多數大學里突然變得很不吃香。它們不得不讓出部分教學時間,以保證那些市場反應靈敏、應用性強的時興課程的開設。在這種大背景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普遍受到嚴重削弱。由于課時的大幅壓縮,這就不得不迫使授課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做出調整。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有限的時量內,會最大限度地保證文學史知識的系統傳授,相應的文學作品部分的教學時間就要大幅減少。從主觀因素來看,誦讀法運用不多跟師生的素質和認識有很大關系。現在不少古代文學教師特別是年青一代的,幾乎沒有受到過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教育。不少老師自己朗讀功底不行,由于缺乏自信,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忽略這種方法的運用。在對教學方法的認知上,許多老師也出現了偏差。學生若有興趣,則只要帶著耳朵享受一番就好,親自開腔顯得多余,而且沒有自信。在功利化程度已經很高的校園,人們已經習慣于聽到英文誦讀,若偶然聽到有人高聲誦讀古詩文,一定會驚詫莫名。整個氛圍的喪失,乃是文學誦讀無法展開的根本原因。學生的種種情緒,有意無意間影響到老師,一旦師生有所“共鳴”,古代文學課堂上誦讀展開不充分、效果不理想也就毫不奇怪了。
2.大學古代文學課堂上誦讀法的運用
要在古代文學課堂上強化誦讀法的運用,必須改善客觀環境和改變主觀認識。從客觀條件來看,改善古代文學的生存環境,提高該課程的尊嚴和地位,從而創造出一個詩意蔥郁的氛圍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弦歌諷誦滿校園之日,便是民族文化自信飽滿之時,遺憾的是我們現在只有憧憬。從主觀改造來看,師生必須提升自身的素質,提高對誦讀教學法的認識,盡其所能創造出課堂改革的良好氣氛。在具體實施誦讀教學法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發揮好引導作用。不能單純為誦讀而誦讀,而應當將誦讀與其他教學任務結合起來,在適度壓力下提高效率。在目前的情況下,追求審美和功利的統一,是誦讀教學法的現實可行之路。第一,誦讀教學與注意培養相結合。集中注意力是高效率完成事情的重要條件,誦讀亦是如此。教師在實施誦讀法的時候,千萬告誡學生聚集精氣神,細看文字響亮讀,以不讀錯一字作為檢驗標準。注意力一旦成為習慣,便能心平氣和,有如此好的心態作保障,阻礙誦讀教學的其他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二,誦讀教學與文意理解相結合。“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能生巧,溫故知新,對文意理解的加深有時候是和誦讀的頻率成正比的。因此,教師不只是在古代文學課堂上要求學生誦讀,更要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誦讀和精思要同步進行,要仔細揣摩作品奧義,以及作者境況和情志,將心比心,成為作者千古知音。第三,誦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相結合。“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詩句所揭示的道理廣為人知。寫作時語感非常重要,而語感的獲得顯然需要大量閱讀的積累。誦讀不只是能得到文意的語感,肖其神氣,而且能獲取文聲的語感,合其音節。相對于默讀,誦讀在語感訓練方面的優勢是明顯的。有了很好的語感,就會產生模仿創作的沖動。第四,誦讀教學與考試測評相結合。沒有壓力便沒有動力,適當采用一些功利手段來促進教學是必要的。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經典作品來進行普通話訓練,并將這視作通過普通話等級考試的一步驟來實施。加強對誦讀作品的考核,在數量和質量上提出要求。教師還可以采用激勵機制,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各種誦讀活動和比賽。比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誦讀作品做成音頻文件上傳網絡與同好分享,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經典詩文朗讀大賽,邀請高水平專家為學生舉辦朗讀、吟誦等講座,并為他們與專家的交流搭好平臺等。
3.結束語
針對目前大學古代文學教學現狀,做好誦讀教學與培養的結合,誦讀教學與文意理解的結合,誦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的結合,誦讀教學與考試測評的結合,從而將誦讀法更好的運用與大學古代文學教學中,使教學效果得到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