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芬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為思想的一種教學活動。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實現情感交流,思維碰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合作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效率;成才
初中科學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是合作學習中采用較多的組織形式,在實際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又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常見的形式,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的一言談。同時也首次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意識及探究意識。下面,就如何構建合理的小組,選擇合適有效方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其優勢,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1)構建原則。構建合作小組,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能讓優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這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使各小組公平競爭,有利于增強小組競爭的信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促進組內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2)小組人數。教師應根據班級人數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每組人數,并跟蹤調查,收集反饋信息及時進行調整,一般來說每組4~6人為宜。人數過少交流的信息量必然有限,人數過多,每次合作時間都過長,影響整個教學計劃的進行,也會使個別學生參與機會減少,使交流合作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3)分工要明確。在合作學習中,我們要使每個成員都擔當特定的角色,并且每個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體現“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則,對小組內部進行合理分工,每個小組應該設立一位能力強的學生作為負責人,每次由他安排其他幾位成員的任務,及時進行反饋并應過一段時間后交換分工。讓學生認識到各個角色的責任以及存在的意義,從中體會到成功必須團結一致。同時,各個成員在小組合作中也不能僅僅是為了純粹地完成工作,而更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所以,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特別是在完成某一項實驗操作過程中,應該由一名同學來描述實驗,其他成員對其發言進行評價。這種角色是輪流承擔的。實施相互評價后,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就大大提高了。
(4)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應該深入到各個小組中去,認真觀察學生的活動,仔細傾聽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走出誤區。雖然,合作學習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但是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小組合作存在思維受阻的情況。這時,需要教師及時的點撥,使學生走出困惑。例如,在學習“水的浮力”一節的時候,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操作實驗,驗證“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液體所受到的重力”這一結論的時候,某幾組的實驗誤差比較大,實驗總是失敗。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原來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剛開始的時候溢水杯的水沒有裝滿。在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很快排除了障礙,不僅獲得了新知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細心的科學態度。
二、適當契機是關鍵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不能為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比如:當教師在過易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或設置一個對學生來說非常陌生的情境讓學生討論,效果往往會不理想。同時,還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是教師呈現問題后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布“開始”,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止”。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有的小組才剛剛開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我認為,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不要讓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三、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課堂效益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位小組成員身上都肩負著責任,這就使得每個學生都自覺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大大提高了,由過去“要我學”的局面變成了現在“我要學”“我愛學”的新局面。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學的互助,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突出了“集思廣益”的教學思想。通過生生、師生交流,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表現自我的機會比傳統的課堂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學生的自信。科學課堂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特別是實驗操作課,通過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實驗,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逐漸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生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提高學生成績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小組活動,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后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會使學生感到輕松有趣。
通過長時間的課堂實踐,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靈活的教學形式,沒有固定的模式。為使這種教學方法逐步完善,勢必需要更深層次的研究和付出更多的勞動,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交流新知識和學習心得。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意識,促進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發展,使教學過程不僅成為認識過程,而且成為交往過程和發展過程。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