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高曉
【摘要】目的:探討卡氏肺囊蟲性肺炎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法以及重癥卡氏肺囊蟲性肺炎的綜合治療方法。方法:以自2009年到2013年來我院就診的10名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觀察分析和總結,對其臨床表現、檢查結果、支氣管影像等進行分析,尋找綜合治療的辦法。結果:經過肺泡灌洗檢出卡氏肺囊蟲的占2人,經過纖支鏡肺組織檢測發現卡氏肺囊蟲患者6人,通過PCR檢測法檢測出卡氏肺囊蟲患者2名,為患者進行胸片檢查發現肺炎癥狀的占60%,通過CT檢查,肺部表現出毛玻璃樣癥狀的占50%,肺泡影像檢查顯示出肺炎癥狀的患者占33%,對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患者的治療以服用復方磺胺甲噁唑為主,10名患者中有兩人因為呼吸道嚴重受到感染而導致呼吸衰竭搶救無效死亡,其余8名患者均得到治愈,呼吸系統正常。結論: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具有特異性,經過實驗室的檢查也沒有發現特異性,從胸片的檢查結果可以看出卡氏肺囊蟲性肺炎的癥狀,治愈確診則需要作進一步的CT檢查,疾病的確診依據是支氣管鏡檢查肺部組織是否檢查出卡氏肺囊蟲,其中,PCR是一種高效的檢查方法,應該在臨床診斷中予以推廣,治療則以復方磺胺甲噁唑為主進行綜合治療就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卡氏肺囊蟲肺炎;診斷;綜合治療;復方磺胺甲噁唑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08-03
卡氏肺囊蟲肺炎是一種在并發性免疫力下降患者中發病率比較高的肺部疾病,發病原因是卡氏肺囊蟲,故名卡氏肺囊蟲肺炎[1],此外,此病在經過腎移植的患者中也極容易發生。此種肺炎的致死率極高,而且由于發病具有隱匿性,在早期不容易被發現,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死亡率是百分之百,常見的癥狀是干咳、氣短和發熱等,非常容易被誤診,所以對于卡氏肺囊蟲肺炎患者來說,準確的診斷和及早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自2009年到2013年來我院就診的10名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卡氏肺囊蟲性肺炎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法以及重癥卡氏肺囊蟲性肺炎的綜合治療方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2009年到2013年來我院就診的10名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院前均已確診,其中男性患者6名,女性患者4名,年齡區間在15-50歲之間,這10名患者中同時并發艾滋病的患者有4人(40%),并發惡性腫瘤晚期的患者4名(40%),并發重度肺部感染的患者有2名(20%),10名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癥狀等方面不具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所有的患者都表現出了全身乏力、酸痛、厭食、發熱和腹脹的癥狀,之后相繼出現了咳嗽、呼吸困難、胸悶氣喘的癥狀,其中有兩名患者發展為重度呼吸道感染,雖然進行了接力搶救但仍然表現顯出了明顯的呼吸衰竭現象,其余8名患者的癥狀在藥物的治療和控制下沒有發生惡化,并逐漸好轉,相繼在治療后的半個月到一個月內痊愈出院,患者在患病早期的肺部聽診結果正常,進入中后期或癥狀加重時可以接受到干濕性啰音。
1.2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診斷方法
對于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診斷是治療的重要環節,為了避免出現誤診的情況需要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詳細的檢查。
首先需要對患者的血常規指標進行檢測分析。
接著做胸部CT檢查。
最后是病原體的檢查。
1.3卡氏肺囊蟲肺炎的綜合治療方法
對所有入院的卡氏肺囊蟲肺炎患者,要求其在住院期間以臥床休息為主,將其所在病房與其他病房進行隔離,醫院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幫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順暢和氣道的濕潤,定時進行吸痰和翻身鍛煉,提供均衡的食物搭配保障其營養的充足,對患者的身體的水平衡進行實時監測是維持在正常水平,對其中的4名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提供輔助呼吸及,在護理的同時定時檢測患者的血常規、血生化以及胸片資料,與此同時,對于重癥卡氏肺囊蟲肺炎患者可以采取NPPV(無創正壓通氣)[2]法綜合治療,具體是請患者服用復方磺胺甲噁唑,其中SMZ的劑量為60-70mg/kg·d,TMP的劑量為12-14mg/kg·d,不能接受復方磺胺甲噁唑的患者用氨苯砜代替,一共分2-5次服用,用藥療程為2-3個星期,對于有其他嚴重并發癥的患者需要再加以其他相應的藥物進行綜合治療。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診斷結果
對入院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后發現除了兩名患者的白細胞數量高于正常水平外,其余患者的白細胞數量以及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均正常,患者均表現出了卡氏肺囊蟲肺炎的低氧血癥狀,其中有8名患者的血分壓低于60mmHg,肺氣泡動脈血氧分壓相較正常水平增加,肺活量也明顯降低。
患者的胸片資料顯示有6個人的肺部表現出了肺炎改變癥狀,下肺和肺門周圍的基底段呈現出浸潤狀,發展為重癥卡氏肺囊蟲肺炎后漫布整個肺部,對于已經發生混合感染的患者其胸片出現了混合的變影,病情有所好轉后肺部有部分纖維化性狀,經CT檢查后有5人發生了肺部毛玻璃樣癥狀。
對于痰片檢測三次以上后均未發現病原體的患者,需要進行肺泡灌洗檢測、纖支鏡肺組織檢測和PCR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經過肺泡灌洗檢出卡氏肺囊蟲的占2人,痰片呈陽性,確診為卡氏肺囊蟲肺炎,經過纖支鏡肺組織檢測發現卡氏肺囊蟲患者6人,確診為卡氏肺囊蟲肺炎,通過PCR檢測法檢測出卡氏肺囊蟲病原體患者2名,確診為卡氏肺囊蟲肺炎。
2.2卡氏肺囊蟲肺炎的治療結果
經過復方磺胺甲噁唑的用藥治療,大部分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這表明復方磺胺甲噁唑對于卡氏肺囊蟲肺炎的預防和治療都有比較好的效果,在10名入院治療的患者中,有兩人因為發生嚴重的肺部呼吸道干擾導致了重度呼吸衰竭而死亡,其余八名患者均在治療后的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呼吸功能恢復正常水平,相繼痊愈出院。另外,有兩名患者在口服復方磺胺甲噁唑治療時因為不能忍受藥的劑量而出現了血肌酐值得升高,后經緊急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并相應地減少了用藥量,最終得到了良好的復查結果,腎功能恢復正常。所有治療有效的患者在出院后一到兩個月進行了胸片復查,結果顯示肺部的病變已經被吸收,半年后再次復診并未發現卡氏肺囊蟲肺炎的復發癥狀,表明治療效果很好。
3 討論
卡氏肺囊蟲肺炎顧名思義,是一種由病原體卡氏肺囊蟲引起的肺部疾病,病原體通常隱藏在肺泡中,潛伏寄生于肺泡上皮,當人的身體的自身勉勵能力下降后就會給卡氏肺囊蟲提供可乘之機,常見于艾滋病患者、進行了腎移植或骨髓移植手術的患者[3],在病發早期患者往往不太能覺察得到,而且早期的臨床癥狀通常表現為發熱、咳嗽,極容易被誤診,而此病一旦發作,來勢兇猛,病情惡化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沒有得到準確地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將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幾乎具有100%的死亡率,所以,臨床經驗表明,卡氏肺囊蟲肺炎的準確診斷和及時有效地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的卡氏肺囊蟲肺炎臨床以低熱、咳嗽、痰多、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燒嚴重的患者有肺部干濕性啰音[4],如果有患者在診查中發現了以上的幾種癥狀就應該提高警惕,積極地作進一步的檢查,通過對血常規、纖支鏡肺組織檢測、PCR檢測、肺泡灌洗檢測、CT胸片資料、痰片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檢測出卡氏肺囊蟲就應該及早的進行治療,以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由于卡氏肺囊蟲肺炎是一種機會性感染疾病,因此在檢查中不能僅僅依賴于患者的臨床癥狀、血常規、血氧壓、CT胸片等資料就確診或否定患者是否是卡氏肺囊蟲的攜帶者,相較于各種檢測方法,病原體PCR檢測是最具權威的。纖支鏡肺組織檢測[5]一方面可以對肺部組織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使得病原體卡氏肺囊蟲被檢測出的概率大大提高,這一方法往往比較適應于發病早期的檢查,如患者病情嚴重已經進入中晚期,身體條件基本上已經不能接受纖支鏡肺組織檢測了。早期患者的痰片檢測對于陽性的檢測并不是很準確,使得肺泡灌洗檢測效率降低,PCR的使用可以提高病原體卡氏肺囊蟲的敏感度和特異性,檢查結果更精準,所以在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臨床診斷中PCR以其快速、準確、量微的特點得到認可[6],應用前景非常樂觀。X胸片檢查可以觀察到肺炎的改變癥狀,下肺和肺門周圍的基底段呈現出浸潤狀,發展為重癥卡氏肺囊蟲肺炎后將漫布整個肺部,對于已經發生混合感染的患者其胸片出現了混合的變影,因此可以比較充分地反映出患者的肺部病變情況,是一種簡便實惠的檢查途徑。在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臨床診斷中,與細菌型、霉菌型、病毒型肺炎的區別于鑒定是實現準確診斷的基礎,通過CT檢查可以看到肺部毛玻璃樣癥狀,進一步對病理有更深的認識,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卡氏肺囊蟲肺炎會通過空氣進行傳播,亞感染者很普遍,所以大多數人都可以認為是卡氏肺囊蟲肺炎病原體的攜帶者,潛伏的感染很容易被再次激活,因此,卡氏肺囊蟲肺炎的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再度感染和潛在病原體的二次激活,對于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尤其是T淋巴細胞的功能如果遭到破壞,感染卡氏肺囊蟲肺炎的概率會大幅度的提高[7-9],所以一旦懷疑自己可能受到感染就必須積極地進行檢查和治療,對于卡氏肺囊蟲肺炎的預防,可以采用定期服用抗生素的辦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重癥卡氏肺囊蟲肺炎患者采取NPPV(無創正壓通氣)法綜合治療,讓患者服用復方磺胺甲噁唑(SMZ/TMP),不僅藥物本身的價格便宜,方便服用,關鍵是具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在參加研究的10名患者中除去因呼吸道感染而治療無效死亡的兩名外,其余均得以痊愈,治愈率高達80%,由此可見,NPPV法綜合治療的效果極佳,這一研究結果印證了目前裴廣輝等人的相關研究結論,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患者體制的虛弱,需要避免受到其他方面的感染,進行綜合治療。
參考文獻:
[1]吳式秀,林錫芳.卡氏肺囊蟲肺炎臨床診治的初步體會[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21(10):590-592.
[2]范禮佩,郭穎1腎移植術后并發卡氏肺孢子蟲肺炎11例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13,19(8):242-243.
[3]吳昊,馮鮮妮.卡氏肺囊蟲肺炎[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 2012,8(12):373-376.
[4]陳成水,鄭少玲,方周溪.腎移植受者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肺泡損傷[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27(15):161-165.
[5]鄭少玲,陳成水,李澄棣.腎移植術后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12,23(2):78-80.
[6]朱云松,張利朝,邱曉拂.腎移植術后并發卡氏肺孢子蟲肺炎[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1,19(1):12-15.
[7]王瑋,李曉北,尹航.腎移植術后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早期診斷與治療[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11,31(4):227-230.
[8]裴廣輝,宋文利,莫春柏.腎移植術后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診斷和治療體會[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3,31(1):38-41.
[9]翁國斌,唐莉,姜繼光.免疫球蛋白在腎移植后肺部感染治療中的輔助作用[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12,26(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