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
【摘要】目的 評價曲美他嗪聯合阿托伐他汀對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治療效果。方法 在常規處理基礎上,給予曲美他嗪20mg/次,3次/天口服,連續應用6周;阿托伐他汀20mg/次,每天晚上服用1次,連續應用6周。觀察患者每天胸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心電圖變化及用藥不良反應。結果 本組50例患者顯效26例,有效20例,無效4例,有效率92%;本組患者用藥過程中無并發出血,未出現不耐受現象,3例出現胃腸反應,治療后癥狀均緩解。結論曲美他嗪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療效好、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不穩定性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031-02
除勞力型心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統稱為不穩定型心絞痛(UA)[1],是臨床常見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 介于穩定性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間的中間狀態,在血栓形成、脫水、血壓驟升等多種誘因下可進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積極的治療可使其轉為穩定性心絞痛,因此及時有效地治療對不穩定性心絞痛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院對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UA患者應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聯合治療,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50例UA患者均為我科住院病例,診斷均符合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標準[2],并經心電圖和心肌酶普檢查排除心肌梗死。以下情況除外:惡性腫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嚴重的肝功能及腎功能不全患者、對阿托伐他汀及曲美他嗪過敏或其他禁忌患者。50例UA患者,病程1~3個月,男27例,女23例,年齡43~75歲,平均58.3歲。
1.2方法 在常規處理(確診后給予硝酸酯類藥物、鈣離子拮抗劑、ACEI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抗血小板類藥物等)基礎上,給予曲美他嗪20mg/次,3次/天口服,連續應用6周;阿托伐他汀20mg/次,每天晚上服用1次,連續應用6周。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當天進行心電圖檢查,觀察患者心電圖情況,而后每周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觀察指標包括每天胸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心電圖變化及用藥不良反應。
1.3療效判斷 ①顯效:胸痛癥狀消失,下移的ST段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或倒置的T波恢復直立。②有效:胸痛發作頻率、程度、時間明顯減少,心電圖改善明顯。③無效:仍有頻繁胸痛發作,心電圖無變化或改善不明顯,甚至病情惡化或猝死。
2結果 本組50例患者顯效26例,有效20例,無效4例,有效率92%;本組患者用藥過程中無并發出血,3例出現腹脹、上腹痛、反酸等輕度胃腸反應,給予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后癥狀均緩解,未出現不耐受現象。
3結論
UA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致器質性狹窄基礎上,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黏附增加、冠脈痙攣、血栓形成,冠脈不完全堵塞,從而導致心肌缺血與耗氧失衡,可逆轉為穩定性心絞痛,也可能迅速進展為AMI甚至猝死。因此對所有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UA)都應積極治療。目前西醫對UA的治療主要是抗血小板、抗凝、調脂、穩定斑塊、改善心肌供血等。曲美他嗪是一種哌嗪類衍生物,它可以改變心肌細胞的有氧代謝途徑,促進心肌細胞能量代謝,能夠抑制長鏈脂肪酸氧化,能夠提高心肌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能夠減少自由基對細胞引起的氧化損傷,同時對線粒體的功能也起到保護作用,提高線粒體能量代謝,提高心肌細胞能量供應,改善心肌細胞的缺血狀況[3]。此外,由于曲美他嗪是通過代謝效應治療心肌缺血,從而具有不影響血液動力學變化,不增加心肌耗氧量,不降低心肌收縮力的其他傳統治療無法比擬的優點。在上述過程中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4]。阿托伐他汀屬于他汀類調脂藥物,對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起到降低作用,同時阿托伐他汀對血管內皮功能有改善作用,還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所以在缺血性心肌病中應用阿托伐他汀能夠起到提高療效作用,降低患者的病死率[5、6]。
UA的主要治療目標是處理不穩定性粥樣斑塊,因為穩定的纖維斑塊通常不會破裂,其緩慢的進展過程能使心肌有時間形成側支循環。但是在造影中常被忽視的輕度冠狀動脈可能包含有一些重要的惡性斑塊,最終將破裂并造成UA。目前正在極力尋找能鑒別惡性斑塊的有效方法。UA患者具有以下情況時應視為冠狀動脈造影的強適應證:(1)近期內心絞痛反復發作,胸痛持續時間較長,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者可考慮及時行冠狀動脈造影,以決定是否急診介入性治療或急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2)原有勞力型心絞痛近期內突然出現休息時頻繁發作者;(3)梗死后心絞痛;(4)嚴重心律失常、LVEF<40%或充血性心力衰竭。(5)近期活動耐量明顯減低,特別是低于Bruce II級或4 METs者;(6)原有陳舊性心肌梗死,近期出現由非梗塞區缺血所致的勞力型心絞痛。本資料表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曲美他嗪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281-282.
[2]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4):295.
[3]尹瑜.曲美他嗪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抗炎作用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9(1):107.
[4]李峰,郭燕超,郭麗芬.曲美他嗪聯合阿托伐他汀對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肌鈣蛋白Ⅰ水平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9(1):11.
[5]劉兵,楊春梅,張立,等.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23(3):5791.
[6]李學遠,田政球,杜芬,等.曲美他嗪聯合他汀治療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及MMP-9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2,5(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