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媛 黃肇鋒
【摘要】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上的極大變化帶來了心理上的動蕩,獨立性和成人感增強,情感變得豐富、復雜,已經產生了朦朧的愛情意識。在愛情類文學作品教學中教師要大膽的揭開愛情的神秘面紗,引導學生在閱讀經典的愛情文學作品過程中直面愛情、了解愛情、認識愛情,學會理性的分析愛情與自然、愛情與人生、愛情與社會道德等諸多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愛情觀,達到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中職 語文教學 愛情教育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編號:2012YQJK022)階段性成果之一;佛山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中小學德育研究專項課題(編號:FSGHDE024)階段性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64-01
中職生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青春期,是從兒童過渡到成年,逐步達到生理上和心理上成熟的階段。這時表現的朦朧的愛慕之情,與成年人追求異性,準備戀愛、結婚承擔家庭責任的意識完全不同。此時的中職生對戀愛及其相關問題既敏感又似懂非懂,一旦異性同學之間意識到彼此的愛慕之情,就會迅速陷入激動不安而不顧后果的“熱戀”之中。作為教育者,經常會為學生青春期早戀問題煩惱,因為不知道該怎么辦,也因為處理這種情況的尺度難以把握,稍不注意就會事與愿違。處在青春期的中職生在這方面又常常“多事”而敏感,讓老師不可能回避也無法回避。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通過我們的教育,使這份情感保持它天然的美麗與天然的純潔,而愛情教育無疑是保持這種純潔和美麗的最佳方式。
1.語文教學中愛情教育滲透的必要性
語文教材中,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選有表現愛情的經典文學作品。僅舉中職的語文教材,由倪文錦、于黔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者出版的《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的第五單元里,所選課文全部是圍繞愛情這一主題,有新時代女性鏗鏘有力的愛情宣言——舒婷的《致橡樹》;有革命詩人熱烈坦誠的愛情表白——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有中學語文課堂上成功的愛情教育課——曾宏燕的《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有凄美的愛情悲劇——陳啟佑的《永遠的蝴蝶》;還有軍人凄婉悲壯的愛情故事——孔曉的《雪山上的紅蓋頭》。另外分散在教材里,散文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小說有沈從文的《邊城》、曹雪芹的《林黛玉進賈府》,戲劇有曹禺的《雷雨》等。這些優秀的愛情題材作品都是“人的生活教科書”,教師通過從多維交叉的視角來引導學生欣賞這類作品,對于凈化學生的心靈,塑造真善美、和諧統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愛情教育的尷尬局面與思考
就實際教學情況而言,十六七的中職生正是青春發育時期,是愛情的朦朧期,對這一敏感話題不太敢公開說,更不敢公開去了解去談論,而內心卻強烈地對異性或愛情的話題產生興趣和好奇。課堂表現為學生彼此在交換著狡黠的微笑,這樣的尷尬每每在講授愛情題材作品時都會遭遇,這使得在課堂上我重在引導學生欣賞優美細膩的語言描寫,而不去講析其中微妙的情感,讓我感覺到這堂語文課的蒼白無力。
事實上對于中職生的愛情教育問題,沉默早已不再是金。有學者認為,一部好的愛情作品,不僅能滿足學生對于愛情的好奇心理,而且還能夠使學生正確地認識愛情,理解愛情,明白愛情的真諦,可以使他們在追愛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用好文學作品中的“愛情營養素”,已成為中職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1以實訓活動踐行人文教育
針對中職生的生活閱歷和心理特點,筆者認為,借助任務驅動式的情境化語文實踐活動這一載體能夠更好的踐行教育的人文性。
整個實訓活動將愛情教育和語文緊密地結合,要充滿濃郁的文學色彩,讓學生在語文浩瀚瑰麗的海洋里徜徉,自然地走進“愛情問題”。活動環節由三個具體任務構成:任務一,文藝作品中的愛情——搜集古今中外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美麗愛情,朗誦詩歌或講故事。任務二,現實生活中的愛情——講講自己耳聞目睹的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故事,或悲或喜,或長或短,必須真人真事。任務三,我心目中的愛情——談談個人對愛情的理解。
2.2活動概況
本以為搜集效果會不太理想,實際恰是相反,學生搜集的資料包羅古今中外:從《詩經》里的《關雎》到《漢樂府》里的《孔雀東南飛》,從徐志摩的《偶然》、《再別康橋》到汪國真的《曾經這樣愛過你》;從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勝枚舉。充滿哲思的語言更是不絕于耳,有《雨霖鈴》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癡戀相知,《孔雀東南飛》中“舉身赴清池”“自掛東南枝”的生死相許,《迢迢牽牛星》中“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刻骨相思,《江城子》中“不思量,自難忘”的永恒追念,全都是對愛的最好詮釋。
同時以班上的語文學習小組為單位,讓同學們分類整理資料,配上和諧的圖片、音樂,把古今中外美麗的愛情詩篇用直觀的幻燈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在每個作品的結尾處,我讓他們總結人間美麗愛情的特點,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故事作出思考,作為中職生應該怎樣對待愛情,寫出他們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看法。
我把課堂交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成果的舞臺。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示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誦搜集來的詩詞,眉飛色舞地敘說著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甚至還有學生現場唱起了當今流行的愛情歌曲。氣氛異常熱烈,他們的表現欲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同學們在這次活動中逐漸明白:現在觸動他們最溫柔的心的,只是知心的友情而非戀情,自己那雙眼睛飽含的是少男少女時代單純而單薄的叫作“傾慕”或“友愛”的東西,而不是真正的愛情。也有學生這樣說:對我們中職生來說,我們不能無愛,亦萬萬不能有“愛”。我們還沒有承擔愛情果實的能力。愛在心中是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愛在行動會成為我們成長的絆腳石。人生不能無愛,對待愛情的態度要清醒審慎。兩節課很快結束了,我和學生都意猶未盡,最后我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2.3活動反思
對中職學生來說,職業教育有其獨特性,它是青年學生走入社會前的一個緩沖期,情感問題處理不當實在是我們的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陷阱。我非常欣慰,感覺到了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情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到我們還可以通過語文課的多種形式來幫助學生認識愛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幫助中職生能更從容地完成社會化,更完善地發展自我概念。
現代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愛情是一曲永遠回響在青春的中學生內心的優美旋律,應當使它公開、自然、美好地走進我們的教育領域,成為一種最基本的人性教育。費爾巴哈說過:“愛就是成為一個人”。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愛情教育,不是為了教會學生談情說愛,而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懂得愛,懂得美,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思想成熟的人,獲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