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霞 王章俊
摘 要: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關系,反映了中國鄉鎮經濟的基本特征。運用協整分析方法和誤差修正模型理論,對1978—2010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度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之間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并且建立協整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得出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原因,并從研究結論中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協整;誤差修正模型;農村;城鎮;收入;Eviews
中圖分類號:F01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2-0001-06
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城鄉差距仍然明顯,農村居民收入還遠遠低于城鎮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收入分配的改革已經列為“十二五”期間中國最需解決的核心之一,收入分配的合理不僅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且關系到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目前,中國對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已經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劉佩莉建立了簡單一元線性回歸模型[1],李暉等利用投入產出局部閉模型和宮澤乘數方法對其進行了定量分析[2],弭艷琦對城鄉收入差距進行了宏觀分析[3],主要從農村居民家庭人家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關系出發,運用協整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兩者之間的協整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
一、相關理論[4]
(一)協整理論
協整概念是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后來被眾多計量經濟學家發展成為協整理論(Cointegration Theory)和誤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簡稱ECM)。協整理論認為,兩個或多個非平穩時間序列的某種線性組合可能是平穩的。如果一組非平穩時間序列存在一個平穩的線性組合,那么這組序列就是協整的,這個線性組合被稱為協整方程,它表示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針對兩個時間序列變量,只有當它們是同階單整時才可能存在協整關系。因此,協整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單整性檢驗。進行單整性檢驗常用的方法有ADF檢驗和PP檢驗。若兩序列X和Y的單整階數相同,則可進行第二步,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
傳統經濟計量模型通常假定所使用的時間序列是平穩或依靠差分后的數據來滿足平穩性,而一般的經濟時間序列往往是非平穩的,若利用差分后的數據來滿足平穩性,將會導致長期變化趨勢信息的喪失,而協整理論克服了這樣的不足;誤差修正模型同時綜合了系統的短期動態波動和長期穩定關系,它們為經濟分析和預測提供了一種可靠和有用的工具。
二、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選擇及預處理
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否會對農村居民收入有著促進的作用呢?以此為出發點,選取了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作為兩個變量,鑒于選取人均變量而不是總量作為指標,主要是可以很好地排除人口及人口結構的影響,所以文中使用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數據庫1.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常用的方法有DF檢驗,ADF檢驗和PP檢驗。本文運用Eviews 6.0軟件,采用ADF檢驗,對和進行單位根檢驗。模型的類型根據ADF值最小進行選取,滯后階數用Schwarz Info Criterion準則自動選擇,ADF檢驗結。
協整檢驗的實質就是檢驗同階單整的回歸方程的殘差是否是平穩序列,如果不存在協整關系,殘差就不平穩,下面對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從殘差的時單位根檢驗結果可以得知,模型的殘差是平穩序列。
由于ADF值-6.188312小于5%臨界值-1.952473,所以模型的殘差et是平穩序列,說明模型的各個變量均存在協整關系,模型說明LNCZSR和LNNCSR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結論與建議
文中利用1987—2010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分析了LNCZSR和 LNNCSR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和短期動態波動關系,得知,雖然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LNNCSR)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NCZSR)各自的增長是非平穩的,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并且彈性系數較大,為27.33%,而且上兩期的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對本期的收入也存在滯后性的影響,特別是上一期的收入對當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從誤差修正項看,由于取值為-0.2287,而且t檢驗和顯著,說明誤差修正項的修正能力很強,另外,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得知,LNCZSR是LNNCSR的Granger原因,最后文章運用模型預測結果顯示,相對誤差均控制在1%以內,說明運用此模型對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擬合效果很好。
“十二五”規劃指出,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明顯,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相比,增長速度較慢,特別是農村的教育和醫療的落后,影響著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提高,擴大在周邊郊區的影響力,鼓勵企業到基層,利用農村充足的勞動力,提高農民的就業率。第二,降低農村教育和醫療的費用,加大扶貧開發資金用于技能的培訓和鼓勵農民自主創業。第三,建立收入與物價的聯動機制,減少居民收入的無增加感,讓農村居民感到自己收入提高的同時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參考文獻:
[1] 留佩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實證分析[J].甘肅農業,2011,(1):23-24.
[2] 李暉基.投入產出方法的中國城鄉居民收入[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1,(4):53-58.
[3] 弭艷琦.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J].學術研究,2011,(2):273.
[4] 王燕.應用時間序列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 李子奈.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馬勝春,盧茜.廣西財政農村投入與產出的協整分析[J].財會研究,2011,(17):12-15
[7] 潘紅宇.時間序列分析[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reflect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Rural Economy,This article selects 1978-2010 China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date for using cointegr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hina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was in a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in long-term,Used Granger causality test,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ina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was the Granger cause of China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Suggestions are given according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
Key words:cointegration;error correction model;rural;urban;income;Eviews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
摘 要: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關系,反映了中國鄉鎮經濟的基本特征。運用協整分析方法和誤差修正模型理論,對1978—2010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度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之間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并且建立協整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得出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原因,并從研究結論中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協整;誤差修正模型;農村;城鎮;收入;Eviews
中圖分類號:F01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2-0001-06
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城鄉差距仍然明顯,農村居民收入還遠遠低于城鎮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收入分配的改革已經列為“十二五”期間中國最需解決的核心之一,收入分配的合理不僅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且關系到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目前,中國對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已經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劉佩莉建立了簡單一元線性回歸模型[1],李暉等利用投入產出局部閉模型和宮澤乘數方法對其進行了定量分析[2],弭艷琦對城鄉收入差距進行了宏觀分析[3],主要從農村居民家庭人家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關系出發,運用協整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兩者之間的協整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
一、相關理論[4]
(一)協整理論
協整概念是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后來被眾多計量經濟學家發展成為協整理論(Cointegration Theory)和誤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簡稱ECM)。協整理論認為,兩個或多個非平穩時間序列的某種線性組合可能是平穩的。如果一組非平穩時間序列存在一個平穩的線性組合,那么這組序列就是協整的,這個線性組合被稱為協整方程,它表示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針對兩個時間序列變量,只有當它們是同階單整時才可能存在協整關系。因此,協整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單整性檢驗。進行單整性檢驗常用的方法有ADF檢驗和PP檢驗。若兩序列X和Y的單整階數相同,則可進行第二步,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
傳統經濟計量模型通常假定所使用的時間序列是平穩或依靠差分后的數據來滿足平穩性,而一般的經濟時間序列往往是非平穩的,若利用差分后的數據來滿足平穩性,將會導致長期變化趨勢信息的喪失,而協整理論克服了這樣的不足;誤差修正模型同時綜合了系統的短期動態波動和長期穩定關系,它們為經濟分析和預測提供了一種可靠和有用的工具。
二、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選擇及預處理
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否會對農村居民收入有著促進的作用呢?以此為出發點,選取了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作為兩個變量,鑒于選取人均變量而不是總量作為指標,主要是可以很好地排除人口及人口結構的影響,所以文中使用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數據庫1.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常用的方法有DF檢驗,ADF檢驗和PP檢驗。本文運用Eviews 6.0軟件,采用ADF檢驗,對和進行單位根檢驗。模型的類型根據ADF值最小進行選取,滯后階數用Schwarz Info Criterion準則自動選擇,ADF檢驗結。
協整檢驗的實質就是檢驗同階單整的回歸方程的殘差是否是平穩序列,如果不存在協整關系,殘差就不平穩,下面對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從殘差的時單位根檢驗結果可以得知,模型的殘差是平穩序列。
由于ADF值-6.188312小于5%臨界值-1.952473,所以模型的殘差et是平穩序列,說明模型的各個變量均存在協整關系,模型說明LNCZSR和LNNCSR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結論與建議
文中利用1987—2010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分析了LNCZSR和 LNNCSR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和短期動態波動關系,得知,雖然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LNNCSR)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NCZSR)各自的增長是非平穩的,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并且彈性系數較大,為27.33%,而且上兩期的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對本期的收入也存在滯后性的影響,特別是上一期的收入對當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從誤差修正項看,由于取值為-0.2287,而且t檢驗和顯著,說明誤差修正項的修正能力很強,另外,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得知,LNCZSR是LNNCSR的Granger原因,最后文章運用模型預測結果顯示,相對誤差均控制在1%以內,說明運用此模型對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擬合效果很好。
“十二五”規劃指出,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明顯,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相比,增長速度較慢,特別是農村的教育和醫療的落后,影響著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提高,擴大在周邊郊區的影響力,鼓勵企業到基層,利用農村充足的勞動力,提高農民的就業率。第二,降低農村教育和醫療的費用,加大扶貧開發資金用于技能的培訓和鼓勵農民自主創業。第三,建立收入與物價的聯動機制,減少居民收入的無增加感,讓農村居民感到自己收入提高的同時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參考文獻:
[1] 留佩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實證分析[J].甘肅農業,2011,(1):23-24.
[2] 李暉基.投入產出方法的中國城鄉居民收入[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1,(4):53-58.
[3] 弭艷琦.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J].學術研究,2011,(2):273.
[4] 王燕.應用時間序列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 李子奈.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馬勝春,盧茜.廣西財政農村投入與產出的協整分析[J].財會研究,2011,(17):12-15
[7] 潘紅宇.時間序列分析[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reflect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Rural Economy,This article selects 1978-2010 China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date for using cointegr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hina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was in a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in long-term,Used Granger causality test,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ina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was the Granger cause of China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Suggestions are given according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
Key words:cointegration;error correction model;rural;urban;income;Eviews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
摘 要: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關系,反映了中國鄉鎮經濟的基本特征。運用協整分析方法和誤差修正模型理論,對1978—2010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度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之間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并且建立協整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得出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原因,并從研究結論中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協整;誤差修正模型;農村;城鎮;收入;Eviews
中圖分類號:F01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2-0001-06
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城鄉差距仍然明顯,農村居民收入還遠遠低于城鎮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收入分配的改革已經列為“十二五”期間中國最需解決的核心之一,收入分配的合理不僅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且關系到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目前,中國對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已經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劉佩莉建立了簡單一元線性回歸模型[1],李暉等利用投入產出局部閉模型和宮澤乘數方法對其進行了定量分析[2],弭艷琦對城鄉收入差距進行了宏觀分析[3],主要從農村居民家庭人家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關系出發,運用協整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兩者之間的協整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
一、相關理論[4]
(一)協整理論
協整概念是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后來被眾多計量經濟學家發展成為協整理論(Cointegration Theory)和誤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簡稱ECM)。協整理論認為,兩個或多個非平穩時間序列的某種線性組合可能是平穩的。如果一組非平穩時間序列存在一個平穩的線性組合,那么這組序列就是協整的,這個線性組合被稱為協整方程,它表示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針對兩個時間序列變量,只有當它們是同階單整時才可能存在協整關系。因此,協整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單整性檢驗。進行單整性檢驗常用的方法有ADF檢驗和PP檢驗。若兩序列X和Y的單整階數相同,則可進行第二步,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
傳統經濟計量模型通常假定所使用的時間序列是平穩或依靠差分后的數據來滿足平穩性,而一般的經濟時間序列往往是非平穩的,若利用差分后的數據來滿足平穩性,將會導致長期變化趨勢信息的喪失,而協整理論克服了這樣的不足;誤差修正模型同時綜合了系統的短期動態波動和長期穩定關系,它們為經濟分析和預測提供了一種可靠和有用的工具。
二、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選擇及預處理
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否會對農村居民收入有著促進的作用呢?以此為出發點,選取了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作為兩個變量,鑒于選取人均變量而不是總量作為指標,主要是可以很好地排除人口及人口結構的影響,所以文中使用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數據庫1.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常用的方法有DF檢驗,ADF檢驗和PP檢驗。本文運用Eviews 6.0軟件,采用ADF檢驗,對和進行單位根檢驗。模型的類型根據ADF值最小進行選取,滯后階數用Schwarz Info Criterion準則自動選擇,ADF檢驗結。
協整檢驗的實質就是檢驗同階單整的回歸方程的殘差是否是平穩序列,如果不存在協整關系,殘差就不平穩,下面對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從殘差的時單位根檢驗結果可以得知,模型的殘差是平穩序列。
由于ADF值-6.188312小于5%臨界值-1.952473,所以模型的殘差et是平穩序列,說明模型的各個變量均存在協整關系,模型說明LNCZSR和LNNCSR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結論與建議
文中利用1987—2010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分析了LNCZSR和 LNNCSR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和短期動態波動關系,得知,雖然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LNNCSR)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NCZSR)各自的增長是非平穩的,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并且彈性系數較大,為27.33%,而且上兩期的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對本期的收入也存在滯后性的影響,特別是上一期的收入對當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從誤差修正項看,由于取值為-0.2287,而且t檢驗和顯著,說明誤差修正項的修正能力很強,另外,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得知,LNCZSR是LNNCSR的Granger原因,最后文章運用模型預測結果顯示,相對誤差均控制在1%以內,說明運用此模型對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擬合效果很好。
“十二五”規劃指出,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明顯,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相比,增長速度較慢,特別是農村的教育和醫療的落后,影響著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提高,擴大在周邊郊區的影響力,鼓勵企業到基層,利用農村充足的勞動力,提高農民的就業率。第二,降低農村教育和醫療的費用,加大扶貧開發資金用于技能的培訓和鼓勵農民自主創業。第三,建立收入與物價的聯動機制,減少居民收入的無增加感,讓農村居民感到自己收入提高的同時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參考文獻:
[1] 留佩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實證分析[J].甘肅農業,2011,(1):23-24.
[2] 李暉基.投入產出方法的中國城鄉居民收入[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1,(4):53-58.
[3] 弭艷琦.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J].學術研究,2011,(2):273.
[4] 王燕.應用時間序列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 李子奈.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馬勝春,盧茜.廣西財政農村投入與產出的協整分析[J].財會研究,2011,(17):12-15
[7] 潘紅宇.時間序列分析[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reflect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Rural Economy,This article selects 1978-2010 China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date for using cointegr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hina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was in a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in long-term,Used Granger causality test,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ina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was the Granger cause of China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Suggestions are given according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
Key words:cointegration;error correction model;rural;urban;income;Eviews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