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芳 陳眾
摘要:以安徽含山昭關483MW風電項目工程為例,從生態和電磁兩方面探討了風電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風電項目;生態;電磁;環境影響;防治措施
1引言
風能是潔凈的,儲量極為豐富的,極具經濟開發價值的能源。利用風能發電不僅不消耗礦物能源、污染環境少,而且建設周期短、建設規模靈活,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我國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崇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展。2003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1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0萬kW,2020年要達到3000萬kW[2]。《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進一步以法律形式明確鼓勵新能源發電項目的發展[3]。目前,風力發電項目已成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和調整電力結構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風力發電項目不同于其他工業生產類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方法。本文試圖以安徽含山昭關483MW風力發電項目為例具體說明其在生態和電磁方面的環境影響。
2項目概況
含山昭關風電場新建工程項目建設容量為483MW,擬安裝單機容量2100kW的風電機組共23臺,并同步建設一座110kV風電場變電站,工程建成后供電安徽電網。風電場區域位于安徽省含山縣境內,昭關風電場中心位置位于含山縣西北方向約8km 處。本項目110kV升壓站位于風電場東南側,緊靠S105省道布置,距離含山縣城約5km(圖1)。工程總占地面積3309hm2,其中永久占地1263hm2,臨時占地2046hm2,占地范圍內不涉及移民拆遷。
本項目區內無風景旅游區,無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礦產資源,不屬于各類保護區。項目區內地表水和平水庫及魚峴口水庫均為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和養殖等功能的小型水庫,經評價本項目對水庫影響甚微。項目區域內植被較茂密,地形較復雜,區域內山體海拔高度相差較大。經分析,項目環境影響主要是生態環境影響和電磁輻射影響。
3主要環境影響分析
31生態環境影響
本項目總占地面積為3309hm2,其中永久占地1263hm2,臨時占地2046hm2,小于2km2,本項目影響區域生態敏感性屬于一般區域,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HJ/T19~1997)的要求,生態影響評價參照三級評價工作等級開展工作;評價范圍參照三級評價的工作要求和當地的地理狀況,確定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以場區為基準向外擴2km。
本項目的建設需要占用一定量土地,改變土地類型。工程建設過程中,尤其是施工活動,包括升壓站建設、施工便道修筑、風機點位土石方的挖填等建設施工作業以及車輛、人員活動,會引起地表擾動和破壞,從而影響自然的生態環境平衡。按照工程三個階段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可分為設計期、施工期和營運期。其中施工期影響最大。
31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
本項目區域原來的植被主要是林地、灌木、少量農作物,無珍稀的植物,建成后項目方按要求需對風電場區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復和異地補償綠化等措施,本項目的建設對當地植被的總體影響并不大。施工期機械噪聲和人員活動影響是對野生動物影響的主要因素,這種影響是短暫的,通常會隨著施工結束隨之結束。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將會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對項目區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是局部的、暫時的,通過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防治工程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設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約因素。
312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
本項目運營期主要生態影響表現在對區內及周邊的鳥類會有一定影響,具體表現在廠區內存在的少量鳥類可能由于生境的改變而外遷,區內鳥類數量減少,但不會對鳥類種群產生較大影響。
32電磁輻射環境影響
變電站對電磁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和無線電干擾。根據原國家環保總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環辦函〔2007〕886號《關于35kV送、變電系統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有關問題的復函》,《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和《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干擾限值》(GB15707~1995)中的規定,確定本次評價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工頻電場、磁場評價范圍是110kv變電站中心半徑500m的區域;無線電干擾評價范圍是變電站圍墻外2000m的區域。
由于變電站內將安裝數量較多的各類送、變電設備,各設備產生的電磁場會發生交錯和疊加,本項目為新建項目,為了明確變電站是否可能對居民生活質量及通訊設備等產生影響,本評價采用類比分析方法來對本項目運行期電磁環境進行預測、評價。根據本工程變電站的建設規模、電壓等級、環境條件等因素,選定類比監測對象。由類比監測對象的監測結果可知,本項目110kV變電站建成投運后變電站廠界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以及無線電干擾水平能夠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4環境保護措施
4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制定詳細的林木補償方案,確保工程實施后補償到位,建成后項目方按要求需對風電場區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復和異地補償綠化等措施。
(2)工程施工應盡量候鳥的遷徙高峰季節;對施工人員進行候鳥保護等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在工地及周邊設立愛護鳥類、魚類和自然植被的宣傳牌;嚴禁捕獵各種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
(3)在施工過程與項目實施中增加預防鳥撞的防護措施或涂醒目的顏色,盡可能降低鳥撞事故發生。
(4)施工道路盡量利用已有的鄉村公路,減少土地開挖及土地的占用,減輕水土流失及對區域地質環境的破壞。
42電磁輻射環境保護措施
(1)應盡量采用地下埋設電纜方式進出線,電纜內包含電磁輻射屏蔽層,避免了采用架空裸線對變電所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影響。
(2)按照GB50059要求,合理布局升壓站設備,升壓站外建設不低于22m高圍墻,并通過種植綠化帶、墻壁隔檔及距離衰減等措施,以減小所區圍墻外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及無線電干擾。
(3)應使用設計合理的絕緣子,要特別關注絕緣子的幾何形狀及關鍵部位材料的特性,盡量使用能改善絕緣子表面或沿絕緣子串電壓分布的保護裝置;
(4)在安裝高壓設備時,應保證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擰緊,導電元件盡可能接地、或連接導線電位,提高屏蔽效果。
(5)應對所內工作人員進行電磁環境知識的培訓,盡量減小在高電磁場區的停留時間,以減小電磁場對工作人員的影響。
5結語
從生態環境影響和電磁輻射影響兩方面對含山昭關風力發電項目進行分析、評價,得出本風電項目對當地環境影響主要在施工期,隨著施工的結束,影響在短時間內很快趨小。
參考文獻:
[1] 付喆昌圖風力發電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6,22(5):46~49
[2] 吳菲,朱林風力發電環境評價及主要評價因子研究[J]電力科技與環保,2011,27(3):6~8
[3] 鄭磊夫海上風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及對策[J]上海電力,2007(2):136~139
Abstract: Taking Zhaoguan 483MW wind power project of Hanshan County,Anhui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this article evaluates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wind power project evaluation from the ecolog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aspects,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windpowerproject;ecology;electromagnetism;environmental impact;control measuresendprint
摘要:以安徽含山昭關483MW風電項目工程為例,從生態和電磁兩方面探討了風電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風電項目;生態;電磁;環境影響;防治措施
1引言
風能是潔凈的,儲量極為豐富的,極具經濟開發價值的能源。利用風能發電不僅不消耗礦物能源、污染環境少,而且建設周期短、建設規模靈活,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我國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崇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展。2003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1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0萬kW,2020年要達到3000萬kW[2]。《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進一步以法律形式明確鼓勵新能源發電項目的發展[3]。目前,風力發電項目已成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和調整電力結構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風力發電項目不同于其他工業生產類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方法。本文試圖以安徽含山昭關483MW風力發電項目為例具體說明其在生態和電磁方面的環境影響。
2項目概況
含山昭關風電場新建工程項目建設容量為483MW,擬安裝單機容量2100kW的風電機組共23臺,并同步建設一座110kV風電場變電站,工程建成后供電安徽電網。風電場區域位于安徽省含山縣境內,昭關風電場中心位置位于含山縣西北方向約8km 處。本項目110kV升壓站位于風電場東南側,緊靠S105省道布置,距離含山縣城約5km(圖1)。工程總占地面積3309hm2,其中永久占地1263hm2,臨時占地2046hm2,占地范圍內不涉及移民拆遷。
本項目區內無風景旅游區,無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礦產資源,不屬于各類保護區。項目區內地表水和平水庫及魚峴口水庫均為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和養殖等功能的小型水庫,經評價本項目對水庫影響甚微。項目區域內植被較茂密,地形較復雜,區域內山體海拔高度相差較大。經分析,項目環境影響主要是生態環境影響和電磁輻射影響。
3主要環境影響分析
31生態環境影響
本項目總占地面積為3309hm2,其中永久占地1263hm2,臨時占地2046hm2,小于2km2,本項目影響區域生態敏感性屬于一般區域,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HJ/T19~1997)的要求,生態影響評價參照三級評價工作等級開展工作;評價范圍參照三級評價的工作要求和當地的地理狀況,確定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以場區為基準向外擴2km。
本項目的建設需要占用一定量土地,改變土地類型。工程建設過程中,尤其是施工活動,包括升壓站建設、施工便道修筑、風機點位土石方的挖填等建設施工作業以及車輛、人員活動,會引起地表擾動和破壞,從而影響自然的生態環境平衡。按照工程三個階段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可分為設計期、施工期和營運期。其中施工期影響最大。
31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
本項目區域原來的植被主要是林地、灌木、少量農作物,無珍稀的植物,建成后項目方按要求需對風電場區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復和異地補償綠化等措施,本項目的建設對當地植被的總體影響并不大。施工期機械噪聲和人員活動影響是對野生動物影響的主要因素,這種影響是短暫的,通常會隨著施工結束隨之結束。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將會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對項目區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是局部的、暫時的,通過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防治工程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設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約因素。
312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
本項目運營期主要生態影響表現在對區內及周邊的鳥類會有一定影響,具體表現在廠區內存在的少量鳥類可能由于生境的改變而外遷,區內鳥類數量減少,但不會對鳥類種群產生較大影響。
32電磁輻射環境影響
變電站對電磁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和無線電干擾。根據原國家環保總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環辦函〔2007〕886號《關于35kV送、變電系統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有關問題的復函》,《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和《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干擾限值》(GB15707~1995)中的規定,確定本次評價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工頻電場、磁場評價范圍是110kv變電站中心半徑500m的區域;無線電干擾評價范圍是變電站圍墻外2000m的區域。
由于變電站內將安裝數量較多的各類送、變電設備,各設備產生的電磁場會發生交錯和疊加,本項目為新建項目,為了明確變電站是否可能對居民生活質量及通訊設備等產生影響,本評價采用類比分析方法來對本項目運行期電磁環境進行預測、評價。根據本工程變電站的建設規模、電壓等級、環境條件等因素,選定類比監測對象。由類比監測對象的監測結果可知,本項目110kV變電站建成投運后變電站廠界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以及無線電干擾水平能夠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4環境保護措施
4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制定詳細的林木補償方案,確保工程實施后補償到位,建成后項目方按要求需對風電場區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復和異地補償綠化等措施。
(2)工程施工應盡量候鳥的遷徙高峰季節;對施工人員進行候鳥保護等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在工地及周邊設立愛護鳥類、魚類和自然植被的宣傳牌;嚴禁捕獵各種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
(3)在施工過程與項目實施中增加預防鳥撞的防護措施或涂醒目的顏色,盡可能降低鳥撞事故發生。
(4)施工道路盡量利用已有的鄉村公路,減少土地開挖及土地的占用,減輕水土流失及對區域地質環境的破壞。
42電磁輻射環境保護措施
(1)應盡量采用地下埋設電纜方式進出線,電纜內包含電磁輻射屏蔽層,避免了采用架空裸線對變電所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影響。
(2)按照GB50059要求,合理布局升壓站設備,升壓站外建設不低于22m高圍墻,并通過種植綠化帶、墻壁隔檔及距離衰減等措施,以減小所區圍墻外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及無線電干擾。
(3)應使用設計合理的絕緣子,要特別關注絕緣子的幾何形狀及關鍵部位材料的特性,盡量使用能改善絕緣子表面或沿絕緣子串電壓分布的保護裝置;
(4)在安裝高壓設備時,應保證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擰緊,導電元件盡可能接地、或連接導線電位,提高屏蔽效果。
(5)應對所內工作人員進行電磁環境知識的培訓,盡量減小在高電磁場區的停留時間,以減小電磁場對工作人員的影響。
5結語
從生態環境影響和電磁輻射影響兩方面對含山昭關風力發電項目進行分析、評價,得出本風電項目對當地環境影響主要在施工期,隨著施工的結束,影響在短時間內很快趨小。
參考文獻:
[1] 付喆昌圖風力發電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6,22(5):46~49
[2] 吳菲,朱林風力發電環境評價及主要評價因子研究[J]電力科技與環保,2011,27(3):6~8
[3] 鄭磊夫海上風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及對策[J]上海電力,2007(2):136~139
Abstract: Taking Zhaoguan 483MW wind power project of Hanshan County,Anhui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this article evaluates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wind power project evaluation from the ecolog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aspects,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windpowerproject;ecology;electromagnetism;environmental impact;control measuresendprint
摘要:以安徽含山昭關483MW風電項目工程為例,從生態和電磁兩方面探討了風電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風電項目;生態;電磁;環境影響;防治措施
1引言
風能是潔凈的,儲量極為豐富的,極具經濟開發價值的能源。利用風能發電不僅不消耗礦物能源、污染環境少,而且建設周期短、建設規模靈活,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我國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崇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展。2003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1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0萬kW,2020年要達到3000萬kW[2]。《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進一步以法律形式明確鼓勵新能源發電項目的發展[3]。目前,風力發電項目已成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和調整電力結構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風力發電項目不同于其他工業生產類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方法。本文試圖以安徽含山昭關483MW風力發電項目為例具體說明其在生態和電磁方面的環境影響。
2項目概況
含山昭關風電場新建工程項目建設容量為483MW,擬安裝單機容量2100kW的風電機組共23臺,并同步建設一座110kV風電場變電站,工程建成后供電安徽電網。風電場區域位于安徽省含山縣境內,昭關風電場中心位置位于含山縣西北方向約8km 處。本項目110kV升壓站位于風電場東南側,緊靠S105省道布置,距離含山縣城約5km(圖1)。工程總占地面積3309hm2,其中永久占地1263hm2,臨時占地2046hm2,占地范圍內不涉及移民拆遷。
本項目區內無風景旅游區,無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礦產資源,不屬于各類保護區。項目區內地表水和平水庫及魚峴口水庫均為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和養殖等功能的小型水庫,經評價本項目對水庫影響甚微。項目區域內植被較茂密,地形較復雜,區域內山體海拔高度相差較大。經分析,項目環境影響主要是生態環境影響和電磁輻射影響。
3主要環境影響分析
31生態環境影響
本項目總占地面積為3309hm2,其中永久占地1263hm2,臨時占地2046hm2,小于2km2,本項目影響區域生態敏感性屬于一般區域,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HJ/T19~1997)的要求,生態影響評價參照三級評價工作等級開展工作;評價范圍參照三級評價的工作要求和當地的地理狀況,確定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以場區為基準向外擴2km。
本項目的建設需要占用一定量土地,改變土地類型。工程建設過程中,尤其是施工活動,包括升壓站建設、施工便道修筑、風機點位土石方的挖填等建設施工作業以及車輛、人員活動,會引起地表擾動和破壞,從而影響自然的生態環境平衡。按照工程三個階段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可分為設計期、施工期和營運期。其中施工期影響最大。
31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
本項目區域原來的植被主要是林地、灌木、少量農作物,無珍稀的植物,建成后項目方按要求需對風電場區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復和異地補償綠化等措施,本項目的建設對當地植被的總體影響并不大。施工期機械噪聲和人員活動影響是對野生動物影響的主要因素,這種影響是短暫的,通常會隨著施工結束隨之結束。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將會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對項目區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是局部的、暫時的,通過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防治工程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設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約因素。
312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
本項目運營期主要生態影響表現在對區內及周邊的鳥類會有一定影響,具體表現在廠區內存在的少量鳥類可能由于生境的改變而外遷,區內鳥類數量減少,但不會對鳥類種群產生較大影響。
32電磁輻射環境影響
變電站對電磁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和無線電干擾。根據原國家環保總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環辦函〔2007〕886號《關于35kV送、變電系統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有關問題的復函》,《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和《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干擾限值》(GB15707~1995)中的規定,確定本次評價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工頻電場、磁場評價范圍是110kv變電站中心半徑500m的區域;無線電干擾評價范圍是變電站圍墻外2000m的區域。
由于變電站內將安裝數量較多的各類送、變電設備,各設備產生的電磁場會發生交錯和疊加,本項目為新建項目,為了明確變電站是否可能對居民生活質量及通訊設備等產生影響,本評價采用類比分析方法來對本項目運行期電磁環境進行預測、評價。根據本工程變電站的建設規模、電壓等級、環境條件等因素,選定類比監測對象。由類比監測對象的監測結果可知,本項目110kV變電站建成投運后變電站廠界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以及無線電干擾水平能夠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4環境保護措施
4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制定詳細的林木補償方案,確保工程實施后補償到位,建成后項目方按要求需對風電場區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復和異地補償綠化等措施。
(2)工程施工應盡量候鳥的遷徙高峰季節;對施工人員進行候鳥保護等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在工地及周邊設立愛護鳥類、魚類和自然植被的宣傳牌;嚴禁捕獵各種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
(3)在施工過程與項目實施中增加預防鳥撞的防護措施或涂醒目的顏色,盡可能降低鳥撞事故發生。
(4)施工道路盡量利用已有的鄉村公路,減少土地開挖及土地的占用,減輕水土流失及對區域地質環境的破壞。
42電磁輻射環境保護措施
(1)應盡量采用地下埋設電纜方式進出線,電纜內包含電磁輻射屏蔽層,避免了采用架空裸線對變電所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影響。
(2)按照GB50059要求,合理布局升壓站設備,升壓站外建設不低于22m高圍墻,并通過種植綠化帶、墻壁隔檔及距離衰減等措施,以減小所區圍墻外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及無線電干擾。
(3)應使用設計合理的絕緣子,要特別關注絕緣子的幾何形狀及關鍵部位材料的特性,盡量使用能改善絕緣子表面或沿絕緣子串電壓分布的保護裝置;
(4)在安裝高壓設備時,應保證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擰緊,導電元件盡可能接地、或連接導線電位,提高屏蔽效果。
(5)應對所內工作人員進行電磁環境知識的培訓,盡量減小在高電磁場區的停留時間,以減小電磁場對工作人員的影響。
5結語
從生態環境影響和電磁輻射影響兩方面對含山昭關風力發電項目進行分析、評價,得出本風電項目對當地環境影響主要在施工期,隨著施工的結束,影響在短時間內很快趨小。
參考文獻:
[1] 付喆昌圖風力發電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6,22(5):46~49
[2] 吳菲,朱林風力發電環境評價及主要評價因子研究[J]電力科技與環保,2011,27(3):6~8
[3] 鄭磊夫海上風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及對策[J]上海電力,2007(2):136~139
Abstract: Taking Zhaoguan 483MW wind power project of Hanshan County,Anhui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this article evaluates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wind power project evaluation from the ecolog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aspects,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windpowerproject;ecology;electromagnetism;environmental impact;control measure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