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使得文化成為了一個國家展現綜合實力的重要部分,當文化與一國的經濟進行完美的融合時,將產生巨大的文化生產力,從而影響國家的發展。西部地區作為中國的文化發源地,對于全國的文化產業建設起著巨大的作用。通過對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作為基礎點分析,從而提出加快西部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為中國的文化事業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2-0044-02
引言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發展精髓以及歷史見證,是人類的精神家園。隨著地球村的建設日趨完善,各國的經濟文化之間的發展也逐步進行整合,而文化發展的強弱對于一個國家的強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漲,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通過不斷地進行文化的傳承,全面地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開拓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是現階段發展的要求。
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進程的不斷逼進,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水平的發展也在不斷地推高,文化產業發展已經成為了西部地區重點關注的產業。中國的西部地區由于歷史原因以及現代的特點,使得整個文化產業的作用與其他的一些地區存在著極大的不同,只有從總體上把握這些差異,才能使整個西部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中國的西部地區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指引下,以地方區域的發展以及經濟優勢作為基礎,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一系列信息的優化,大力地解決了由于人才流失以及產業要素變化不齊備引起的一系列發展不順的問題。
一、西部地區發展文化產業的現狀
在中國大力倡導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中國的西部地區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逐步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以及人才,資金吸附能力極強的城市。東部地區早年在中國的政策引領之下,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我們應積極地利用這種優勢,大量地引入外來的資金進行本地城市的基礎設施以及工作環境的全方面改變,從根本上優化西部的生存環境。
(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
西部地區在中國的地理環境中處于偏遠的地區,受到干旱的自然氣候以及風沙環境的影響,常年降水量較低,整個生態環境較為惡劣。由于西部地區在地理位置上遠離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中心,資源分布不均使得西部地區的發展更加緩慢。因此,在進行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極易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
(二)經濟發展較為落后
經濟發展落后是西部地區的一個普遍的現狀,極大地制約了文化產業的更進一步的發展。經濟條件的落后使得整個行業的資金較為短缺,視野不夠開闊使得整個城市的產業規劃能力較弱,并沒有以政策為導向進行城市產業集群的規劃以及發展。同時,從整個文化產業上而言,當地的民族文化以及習俗等分布較于分散,并不利于統一管理以及進行全面的宣傳。雖然中國的西部地區具有極強的文化資源的優勢,集中了中國的大量地方文化特色資源,但是由于其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開發以及經濟條件的一系列制約,使得當地的文化特色產品并沒有走向全國,甚至有機會走向世界。
(三)人才力量較為不足
任何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靠三大戰略才能完成自身的轉型,即是戰略層次、管理層次以及相應的操作層次。其中,操作層次是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礎,是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銷售的中心,發展的命脈。管理層次是以二線管理人員的身份對一線的操作員工進行團隊化的管理,以明確企業發展的方向以及分配每個人的具體工作任務。戰略層次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最高層次,掌握了企業發展的方向,決策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戰術。但是由于西部地區地處偏遠,發展較為落后,使得中國的大部分人才不愿意到西部進行服務,造成了當地的專業人才的匱乏,也給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同時,由于文化產業的研究在中國處于一個新興的階段,相應的人才以及教育體系更加缺乏,這使得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與人才的提供程度并不匹配。文化產業作為中國一門新興的行業,在整個的經驗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上仍然處于一個較為模糊的階段,難以與現下的成熟產業進行競爭。
二、西部地區發展文化產業的策略
(一)拓展文化產品開發空間
中國的西部地區地大物博,當地的人民政府應當恰當地運用這種優勢,將當地的產品進行對外宣傳。將地方的文化特色產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歷史留下來的古跡,通過對歷史的產品模擬化,讓中國人更加了解當地的特色。例如天津的麻花,蘇州的刺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另一類是通過時下流行的新媒體等多種傳播渠道,將民族文化產品滲透到千家萬戶,通過對文化產品反復地宣傳達到良好的效果,湖南長沙的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等,營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例如,中國西部打造的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培育擁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文化品牌。完善傳統工藝、技藝的認定保護機制,鼓勵挖掘、保護、發展中華老字號等民間特色傳統技藝和服務理念,加大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力度。鼓勵各地培育、發展“一地(縣、鎮、村)一品”,在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領域,形成一批藏羌彝文化產品知名品牌。鼓勵各地依托民族傳統節慶,規范舉辦主題文化周、文化月、電影周、旅游節等,形成具有產業優勢、藝術優勢和創新優勢的新興文化活動品牌。建立健全品牌授權機制,建立文化品牌營銷推廣平臺,擴大優秀品牌產品生產銷售。支持區域內文化企業在境外開展宣傳推介、投資合作,創建國際化營銷網絡和知名品牌。
(二)形成文化發展的新理念
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進步以及世界主體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已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著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邁進。中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使得人們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化繁榮時期,進行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新時代建設的基本要求。在時代的大機遇下,中國的文化產業應不斷地抓住機會,豐富圖書館、文化場所等全方面的公益事業,通過加大群眾的文化活動,進一步地掌握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態勢,推動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在進行百姓文化水平豐富的同時,進一步地加強文化產業與社會利益的整合,通過轉變政府的職能,進行政府事業的全方位改善。通過思想創新以及理論跟進等多種方法進行文化產業的改革。再者,由于中國的文化產業的公益性特點,使得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企業較少,整個市場化的程度較低,國家扶持力度不夠。因此,在進行西部地區的文化產業開發時,政府部門應大力地鼓勵企業進行文化教育事業的傾斜,通過資金以及人才力量的注入,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endprint
(三)整合虛擬文化和實體文化
文化產業的開發是近幾年來一個較為熱門的詞語,對于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起著較大的作用。由于西部地區處于較為偏遠的內陸,其文化的發展遠遠落后于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也使得文化產業的發展相對緩慢。進行文化產業科學化的發展成為了中國西部發展的重中之重。由于文化產業是一個充滿想象力以及創意的產業,這使得文化的發展必須以人民的精神生活的提高為基礎,使人民能夠得到更多更豐富的精神食糧。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高新技術為人們的文化生活提高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以及理念,可以通過網絡快速化發展進行文化產業的傳播,使得文化更具表現力以及打動人心的魅力。例如,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與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籌建的西部地區首個文化保稅中心——“陜西國際文化貿易基地”落戶西安綜合保稅區,讓文化產業享受保稅政策優惠”的實施路徑,積極推進兩頭在外模式,打造集文化倉儲、文化加工、展覽展示、文化交易為一體的“陜西文化產業保稅園區暨陜西國際文化貿易基地”。同時,項目將引進國內外文化進出口貿易、文化品牌企業、海外文化機構辦事處等入駐西安綜合保稅區,并建設保稅倉庫進行文化產品免稅倉儲,建設保稅展廳舉辦文化產品展覽、拍賣,建設保稅文創院開展文化產品加工修復、創意設計、研發生產,另外還將建設主題文化酒店,完善綜合配套服務。
(四)推動文化產業園的進程
西部地區進行文化產業的發展不能單單地依靠當地政府的力量,還必須引導企業進行文化產業的投入。在進行文化產業企業的培育上,應有優惠的政策以及完整的制度進行文化產業園的規劃,使企業看到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充分地加強文化產業的競爭以及促進其形成。文化企業應利用政府以及市場提供的各項資源,通過對行業內外以及社會力量進行全方位的合作,通過資本運作的手段建成綜合型的產業集團。通過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以及市場化的運作方法,不斷地加強企業的資源利用能力,快速地提高企業的競爭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鏈。文化產業鏈的發展離不開全方面的人才,受到現有的教育體制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西部人才聚焦效應較弱,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嚴重地影響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西部地區在進行文化事業發展時,應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通過制定全方位的人才發展規劃,進行人才的培養,全方面地實現人才的可持續化的發展。
結論
西部地區作為中國文化的發源地,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通過對西部文化的提取,進行人民的思想積淀。西部地區應利用地方的發展優勢,通過不斷地引入資金以及高素質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鏈,將中國傳統的文化發揚下去。
參考文獻:
[1] 錢丹青.基于文化資源開發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路徑研究[D].杭州:浙江財經學院,2013.
[2] 李書群,王帆.文化產業:西部大開發新十年新的經濟增長點[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1,(2).
[3] 毛云聰,毛陽海.統籌全局,優勢突破: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定位設想[J].經濟研究導刊,2011,(33).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