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莉婷
摘 要:面對當前學生不喜歡上歷史課的現狀,提出了打造精彩的歷史課堂的建議,以《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為例進行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歷史情境;自主學習;快樂課堂
在近十年的高中歷史教學生涯中,我發現了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學生不喜歡上歷史課,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高考。曾經有課題組做的問卷調查結論是,在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中,歷史排名最后。雖然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會原因、教師原因、教材原因、歷史原因等,但教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能不能改變教育思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呢?我以《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一課為例做了嘗試。
一、影音資料導入:想象歷史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本課因為時間久遠,且涉及法學原理、名詞過多,學生非常不容易理解。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多運用情境教學法來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嘗試將課堂歸還給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課同樣如此,設計精彩的課前導入是上好歷史課的第一步,必須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播放、演唱歷史題材的音樂和歌曲,能夠渲染、再現生動的歷史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去體驗、感悟生動的歷史。
例如,我在講羅馬法的起源時,提出問題:
問1: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樣判決?為什么?學生開始思考后會有兩種答案。
斷案1:應該判將軍的家人獲得財產。據我們了解的法律,根據《繼承法》的相關條例,將軍的家人應該履行將軍的遺囑。
斷案2:我覺得應該判給將軍的部下獲得財產。因為將軍留下遺囑,應該尊重將軍的意愿。
師:現在就有兩種不同的意見。聽起來都有道理,但答案只有一個:法官最終裁定由將軍的家人獲得財產(肯定有同學嘩然一部分對此結果表示不理解)。因為這個時期羅馬法律沒有成文規定,只是一些習慣。這些習慣被由貴族擔任的法官隨意解釋,去世將軍的家人也是貴族,貴族當然偏心貴族,所以法官保護了貴族的特權。大家通過這個案例對當時的法律環境有所了解?,F解釋下習慣法:(習慣法)當時的法律是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的法律方式,這種模式稱之為習慣法,簡言之就是沒有可以作為法律評判的固定規定,可以由法官人為解釋作出判斷。大家想想這種方式有什么弊端?從而強化學生對課本習慣法的理解,從而為成文法的出臺奠定基礎。
讓學生進入角色,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當時的社會環境,根據當時的客觀條件提出有說服力的論點、論據,“據史實以力爭”,鍛煉學生思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再由教師將結果加工成系統的結論。
二、進入角色:再現歷史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情境:假如你是歷史中的人物,
面對此情此景你如何想?怎樣做?這樣就很容易使學生不再感覺歷史的遙遠和陌生,而能夠以一種親切愉悅的心態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歷史需要體驗、需要想象、需要“神入”,我們既要站在現在的高度去評判歷史,又不能超越歷史苛求古人。通過模擬歷史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歷史中,體會歷史的細節,感受古人的喜、怒、哀、樂,這時,歷史不再是板起面孔的說教、僵死的結論,而是鮮活的生命、復雜的人生,歷史的“明智”功能才得以體現,學生又怎能不喜歡學習歷史呢?
三、利用地圖:呈現歷史情境,注重自主學習的嘗試性
呈現歷史情境,把問題作為載體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欲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講到羅馬法的發展和完善階段,這是本課重點,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時候運用課本地圖和多媒體演示和講述羅馬共和國向外擴張的簡單過程。
羅馬帝國設置了30多個行省,版圖巨大,人口眾多,被征服地區的人民與羅馬帝國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但卻不能享受羅馬公民的權利,被征服的情緒和沒有歸屬感的心理,對羅馬帝國的統治不利。羅馬帝國是怎樣解決這一危機的?與公民法相比,它有哪些突破?它的適用范圍是什么?有什么影響?
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利用羅馬擴張圖,根據地圖和圖例引導學生理清羅馬是怎樣由一個彈丸小國通過不斷的對外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這樣幫助學生自己構建出羅馬的擴張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總之,在新課標實施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增加了他們學史的興趣,同時主體性得到了發揮。他們不再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而是成為一種樂趣,上課成為一次展現自我的良機。歷史是鮮活靈動的,歷史教學就是要發掘晶瑩剔透的活水,用千變萬化的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寓教于樂,樂中解惑,不亦樂乎。只要我們不斷地總結、借鑒,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就一定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充滿快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河南省洛陽三中)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