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科斯
摘要:自設立國家出版基金和編制“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以來,高校出版社和教育部屬出版社策劃了一批高質量的選題,出版了一批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水準、傳承中華文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精品力作,充分彰顯了社會責任,有效提升了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關鍵詞:國家出版基金;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高校出版社;教育部屬出版社
設立國家出版基金、編制重點出版規劃是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舉措,是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產生重要促進作用的優秀重大項目出版平臺。國家出版基金的設立主要用于資助堅持黨的出版方針、政策,對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文明進步產生重要作用的涉及古今中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學科門類和多種媒體形態的優秀公益性出版項目,主要資助范圍包括:具有相當規模,代表現階段思想政治、文學藝術、科學文化最高研究水平的出版項目;具有填補某一學科領域空白,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具有積極推動作用的出版項目;具有重要思想價值、科學價值或文學藝術價值,對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及時反映國內外新的科學文化成果有重大貢獻的出版項目;具有很高史料價值,集學術之大成的出版項目;對維護國家穩定、民族團結具有特殊意義的出版項目;優秀盲文、少數民族文字出版項目;優秀“三農”、未成年人讀物出版項目;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的出版項目等。編制國家重點出版規劃,旨在推進國家重點項目的出版,發揮國家規劃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國家重點出版工程出版機制,實施精品戰略,發揮國家規劃的導向與杠桿作用,帶動高水平、高質量出版物的出版,為邁向世界出版強國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力量。國家重點出版規劃的實施與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相銜接相聯動,列入國家重點出版規劃的項目同時成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重點。
自國家出版基金設立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編制以來,高校出版社和教育部屬出版社在教育部有關司局的指導下,策劃了一批高質量的選題,出版了一批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水準、傳承中華文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精品力作,充分彰顯了社會責任,有效提升了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一、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充分挖掘學術資源
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充分挖掘和利用大學的學術資源和文化資源,努力將大學的資源轉化為適合文化傳播的出版資源,在國家出版基金申報和重點規劃項目編制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據統計,國家出版基金設立至今共資助1051個項目,其中高校出版社和教育部屬出版社獲得資助項目207個,占全部資助項目的20%,累計獲得資助金額為32972.74萬元,占全部資助金額的20.47%。5年來共有75家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獲得了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占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的69%。就2013年度而言,國家出版基金共資助了344個項目,資助總金額36444.28萬元,其中,高校出版社和教育部屬出版社獲得資助項目83個,占比24.13%;獲得資助金額7999.21萬元,占比21.95%。在108家高校出版社和教育部屬出版社中,有53家出版社獲得了2013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占高校出版社和教育部屬出版社的49%。其中,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和教育科學出版社等3家出版社分別獲得3項資助。
截至2013年8月,“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總數為3024種。其中,全國高校及教育部屬120家圖書、音像、電子出版單位中,有101家出版單位入選737種,占項目總數的24.37%。其中圖書655種,占入選種數的89%;音像制品45種,占入選種數的6%;電子出版物37種,占入選種數的5%。“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覆蓋了84%的高校及教育部屬圖書、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在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531種“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增補項目中,有62家高校及教育部屬出版社的125種出版物入選,占增補總數的24%。
二、重大出版題材不斷涌現
高校及教育部屬出版社通過實施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挖掘出一大批代表國家水準、具有傳世價值、反映我國當代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的重大出版題材,進一步展示了出版社的策劃實力。
高校及教育部屬出版社對于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項目和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的選題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按照打造傳世精品、具有國家水準、體現國家形象、滿足國家需要和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標準,如期高質量地完成相關任務,努力把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打造成學術精品、文化精品與出版精品。通過項目運作,進一步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在服務大局、傳承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骨干作用和引領作用。
例如,在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大飛機出版工程》已成為該社的品牌項目,從已有優秀成果的一期,到正在實施的二期,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態勢。該項目堅持采用國內外一流專家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是受資助項目中為國家“十二五”經濟發展服務的扛鼎之作,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被業界譽為“樹立了出版為國家科技發展服務,為現代經濟建設服務的典范”。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的《當代財經管理名著譯庫》,至今共引進了六百余種國外高水平學術專著,先后入選“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為國內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汶川地震災后貧困村恢復重建案例研究叢書》是湖北省研究團隊歷時兩年深入汶川災區重建村研究的成果,該叢書填補了有關減貧、發展與災害管理之間的研究空白,完整地呈現出汶川地震后貧困村的災害恢復重建與發展過程。西南大學出版社的《龜茲文化詞典》對龜茲文化進行收錄式存遺,集社會歷史價值、民族價值、學術價值、檢索價值與收藏價值于一體。蘭州大學出版社的《歐亞歷史文化文庫》(100種),主要收入20世紀特別是1978年以來我國內陸歐亞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時選譯了部分國際歐亞學經典名著,涉及區內眾多民族、多種文化類別的語言、文字、風俗、宗教、生產和生活方式等內容及其相互影響,有利于推動我國民族史、宗教史、邊疆史、斷代史乃至中華文化傳統等現代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的進步。四川大學出版社的《<康藏前鋒><康藏研究月刊><康導月刊>校刊影印全本》獲得2011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目前該項目已完成結項驗收,并獲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012年評估“優秀”成績。
在國家出版基金和重點出版規劃的支持下,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還積極推進十八大精神宣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方面選題的出版。如北京大學出版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歷史、現實和未來》《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新時期黨建與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孩子需要知道的中華核心價值觀》4種圖書選題入選“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主題出版重點選題”,并被列入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叢書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雙百”出版工程、中宣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出版工程。這些優秀的出版物和選題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意識和價值體系的吸引力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些優秀的出版物或選題都是在國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支持下,高校及教育部屬出版社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調動方方面面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進行策劃編輯的成果,對于高校及教育部屬出版社打造文化精品、引領出版方向、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出版社的策劃能力與影響力不斷提升
教育部有關司局在國家出版基金和重點規劃申報工作中,按照體現國家意志、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與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宗旨,以及公益性、重大性、精品性和傳世性的要求,認真做好申報資助項目的審核、匯總、上報,以及資助項目的質量監管、年度檢查和結項驗收等工作,積極組織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推進國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建設。
通過打造重大出版項目,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嚴格管理項目圖書的質量、經費、生產等環節,提高了出版社的品牌聲譽和綜合實力。一些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為保證項目的進展、出色完成項目的出版工作,成立了以社長、總編輯為總負責人的專項小組,從前期聯絡作者、寫稿到審稿、編輯加工、校對,再到裝幀設計、排版、印制等,精心組織實施所有出版環節;同時,從基金辦的相關要求出發,加強制度建設,擬定出版社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出版社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圖書生產管理辦法及出版社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以完備的制度體系保障相關項目的順利實施。
通過國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的支持,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進一步鍛煉了編輯出版隊伍。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充分發揮大學的學術研究優勢,讓策劃編輯及時了解學科前沿,同時,充分發揮編輯的主觀能動性,從讀者的實際需求出發策劃優質選題。一批善于策劃高水準出版物的優秀編輯脫穎而出,使出版社的策劃能力、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極大地調動了出版社傳承中華文明、推動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為人類文明進步多做貢獻、出版精品力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國家出版基金和重點出版規劃對于出版單位集聚學科資源,形成特色優勢,促進學術出版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通過《歷史新起點書系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叢》和《中國近代思想家思想文庫》等項目的建設,提升了學科優勢,培養了相關人才。黑龍江大學出版社通過實施《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譯叢》《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研究叢書》等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集聚了學科資源,培育了編輯隊伍,增添了在學術出版道路上堅持不懈探索的動力。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通過9卷本《中國針灸交流通鑒》,總結了中國針灸理論、臨床、基礎科學、教育、學術組織、行業機構、醫療體制、政策法規、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起源、交流、發展和傳承成果,為相關學術研究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依據。
誠然,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以申報國家出版基金和重點規劃為契機,在著力打造精品力作、不斷提升品牌形象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面向未來,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依舊任重而道遠,在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突出導向性和示范性;堅持規模與質量相結合、突出重大性和精品性;堅持積累與創新相結合、突出傳世性和創新性等方面仍需砥礪前行。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我國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教育部有關司局應加強引導,鼓勵尚未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努力學習其他出版社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提高策劃能力,盡早實現“零”的突破;并應組織高校和教育部屬出版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采取有效措施,集中精銳力量、全力以赴地組織實施好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確保如期高質量地完成所承擔的任務。積極探索精品出版機制,努力打造精品力作,為國家精品出版戰略的有效實施及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