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榮欣
(沈榮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編輯)
科技名詞是科學概念的語言符號[1],也是科技信息交流傳播的載體。科技名詞的規范使用能大大促進科技信息有效順暢的交流,科技名詞的規范化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基礎性工作,是一個國家發展科學技術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之一,是實現國家科技現代化的一項支撐性的系統工程。規范使用科技名詞的意義可與“書同文,車同軌”相比擬[2]。為了規范使用科技名詞,保障科技名詞的權威性和嚴肅性,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96年12月13日更名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代表國家進行科技名詞的審定和公布,經科技名詞委審定和公布的名詞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新聞出版單位應該遵照執行。筆者參加的幾次編輯業務和質檢培訓,都將科技名詞的地位置于《現代漢語詞典》和《辭海》等權威詞典之上,科技名詞不涉及的內容才遵照《現代漢語詞典》和《辭海》等工具書使用,這也體現了《通知》的精神。原新聞出版總署還將科技名詞作為圖書質量檢查認定的標準,2004年12月9日通過的《圖書質量管理規定》中,“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計算方法”第(8)條規定:“使用科技術語不符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詞的,每處計1個差錯”。盡管如此,當前仍存在著不少科技名詞用詞不一致、不規范的問題。
科技名詞使用不規范,除了有作者習慣用詞與審定的名詞不符、編輯認知偏差或疏于把關等方面的原因外,筆者以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科技名詞自身仍存在不規范、不統一的現象。下面結合一些例子逐一探討這些問題。
不同學科之間對同一對象、同一概念定名不統一,甚至同一學科對同一概念用詞也不一致。筆者以船舶工程名詞和航海科技名詞為例對此作出說明(詳見表1 )。

表1 《船舶工程名詞》與《航海科技名詞》術語定名不統一的現象節選
除表1列舉的科技名詞外,“cylinder”一詞在機械工程、航海科技、船舶工程、航空科技等學科的名詞對應術語是“氣缸”,而對應的電力、石油和公路科技的名詞術語則是“汽缸”。更讓人莫名其妙的是,同為鐵道科技名詞術語,“front cylinder head”對應的術語是“汽缸前蓋”,而“cylinder head”對應的術語則是“氣缸蓋”。不同學科對同一術語定名不同必然會對學術交流造成影響,也會給編輯工作造成困擾。如果同一本書有多個作者,而作者由于專業背景不同,對科技名詞各持己見,編輯該如何當好裁判呢?如果將科技名詞中的詞條作為圖書編校質量檢查標準的話,同一概念的術語有不同名稱時該以哪個作為質檢的標準呢?
顧名思義,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應該是科技名詞,修飾科技名詞的動詞應該符合現代漢語使用的規范。以“啟動”和“起動”為例:規范漢語用法方面享有盛譽的權威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作為動詞的“啟動”的解釋是,機器、電氣設備、儀表開始工作[6];第6版的《辭海》中也只有與“啟動”有關的詞條,如啟動電流、啟動轉矩、啟動器、啟動子[7],而沒有收錄“起動”;科技名詞中有大量與“啟動”和“起動”有關的術語,見表2。
由表2可見,科技名詞委對不同學科對“啟動”和“起動”的認識沒有統一,甚至同一學科也存在用詞不統一的現象。筆者所在的出版社出版的大量航海類圖書中,就存在著大量“啟動”和“起動”混用的現象,并因此在編輯之間、編輯和作者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爭議。盡管《現代漢語詞典》一直尊重科技名詞規范,其編寫和出版工作也與科技名詞委有大量的溝通和協調,并遵循著國家科技名詞的規范[8],如在2012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收錄了“起動”一詞,并以“啟動”的第一個意思解釋了“起動”[9],但科技名詞自身對這兩個詞的混用依舊困擾著編輯的選擇。類似的動詞性質的詞組出現在科技名詞中引起爭議的還有了望(瞭望)、支承(支撐)、聯鎖(連鎖)、互聯(互連)等。《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新收錄了“支承”一詞,并用“支撐”來給“支承”做注解,另外刪掉了“互連”一詞。可以看出《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者和科技名詞委是有溝通的,但這種溝通還不足以消除編輯工作中的困擾。
全國科技名詞委員會主任路甬祥院士曾說過,科技名詞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要做好科技名詞統一工作”。這里提到了科技名詞的兩個非常關鍵的特性,即創新和統一。創新和統一貌似矛盾,其實是科技名詞的兩個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新詞不斷涌現,而一些舊詞漸漸被取代,如果抱殘守缺的話,勢必給編輯工作帶來負面影響。舉個例子,航海科技名詞中,able bodied seaman這個詞對應的術語是“一級水手”,而國際海事組織在2010年的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中擯棄了“一級水手”一詞,取而代之的是“高級值班水手”。新詞已被業內人士接受,但遲遲沒有為航海科技名詞所收錄,造成使用上的混亂也就不可避免了。

表2 與“啟動”和“起動”有關的科技名詞術語節選
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技名詞圖書和全國科技名詞委的官方網站http://www.term.gov.cn/index.jsp是查詢科技名詞的常用途徑。科技名詞官網提供了英漢、漢英兩種檢索方式,對于查詢科技名詞尤為方便。在科技名詞網站上開設的名詞論壇本應是編輯反饋問題的平臺,然而筆者在登錄科技名詞網站的名詞論壇時發現,名詞論壇從開設至今一共才有4個帖子,其中2個帖子是反映科技名詞中的錯誤和不統一的,而且沒有得到科技名詞委的任何回復。由此可見,這個交流反饋的平臺沒有真正地用起來。筆者以為,以目前科技名詞網站所具有的影響力,如果能加強名詞論壇的管理,提供作者、編輯和科技名詞委的交流互動,那么這個名詞論壇也就能真正起到反饋平臺應有的作用,編輯人員在編校工作中發現科技名詞的各種問題也就有了一個便捷的交流渠道。
如前所述,科技名詞規范統一的一定是名詞或者名詞詞組,而構成詞組的動詞應該符合漢語語言規范。如果構成詞組的動詞選擇了與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中不一樣的詞時,那么科技名詞委就有義務解釋為什么選擇這個詞,這個詞與權威詞典上對應詞的用法有何區別。如果這個動詞沒有特殊的含義,那么還是應該和權威詞典保持一致,否則就有越俎代庖之嫌。畢竟科技名詞委的委員雖然是科技領域的學術權威,但卻未必是語言方面的專家,而且動詞不僅僅用于科技名詞領域。
編輯人員雖然未必都是專家,但接觸的稿子多了,見識也就廣了,多數能算個雜家。尤其是專業性較強的科技圖書編輯,經常要和科技名詞打交道,看得多了,就能敏銳地發現科技名詞的問題;同時編輯人員又是規范使用科技名詞的踐行者,在規范使用科技名詞方面擁有很大的發言權[10]。編輯人員在遵循科技名詞委審定和公布的科技名詞規范時,將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科技名詞委,從而協助科技名詞委對有問題的科技名詞進行修訂。
[1] 錢三強.序[M]//航海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航海科技名詞.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2] 路甬祥.我國科技名詞的規范和統一任重而道遠[J].編輯學報,2006,18(4).
[3] 時培育.概念相同的術語定名應一致——談《船舶工程名詞》與《航海科技名詞》對應術語的矛盾[J].科技術語研究,2003,5(1):14~15.
[4] 航海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航海科技名詞[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5] 船舶工程名詞審定委員會.船舶工程名詞[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5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7]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6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8] 劉青.《現代漢語詞典》與科技名詞規范[J].2006(1).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0]孟穎.編輯必須規范地應用科技名詞[J].科技與出版,2007(3).